邱嘉菡
?
中藥固沖湯治療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
邱嘉菡
【摘要】目的 探討中藥固沖湯治療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治療的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106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3例。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固沖湯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西醫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周期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和臨床效果。結果 經臨床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月經周期、經期、經量及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得到顯著改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4.1%,對照組為86.0%,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取中藥固沖湯進行治療后,月經恢復了排卵功能,各臨床癥狀也恢復正常,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固沖湯;西醫治療;臨床效果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廣州 510600
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是婦科常見的疑難病癥,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紊亂、淋漓不斷或出血量多等,歸屬于中醫“崩漏”的范疇。我國中醫治療崩漏的方法流傳已久,且療效顯著,相關臨床研究較多[1]。本研究就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取中藥固沖湯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到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臨床治療的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106例為研究對象,臨床表現為子宮不規則出血、淋漓不斷、出血量多或崩閉交替等,經中醫辨證診斷屬于脾腎虧虛患者[2]。在納入研究前1個月經周期內未使用任何激素類藥物。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3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5~40歲,平均(36.5±1.6)歲;已婚45例,未婚8例;病程4個月~8年,平均(0.9±0.2)年。對照組患者年齡14~40歲,平均(35.6±2.8)歲;已婚46例,未婚7例;病程3個月~6年,平均病程(1.0±0.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及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中藥固沖湯進行治療,其處方組成為:龍骨30 g、黃芪30 g、五倍子10 g、牡蠣30 g、棕櫚炭20 g、海螵蛸20 g、升麻10 g、白術20 g、山芋10 g、紅茜草10 g。隨著患者臨床癥狀的具體情況進行藥量加減:若子宮出血量多者,加三七6 g、荊芥穗6 g、紅棗30 g;若兼乳房脹痛、胸脅脹滿者,加白芍10 g、柴胡12 g等;氣血虧損者,加白芍10 g、黨參10 g、枸杞子15 g;有熱甚傷津患者加玄參6 g、石斛10 g等。每天1劑,每劑分2次服用。7 d為1個療程期。在每個月經周期內服用,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西醫雌激素遞減法進行治療,止血:對于青春期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用雌激素遞減法,如果出血量少且淋漓不斷,同時血色素在6 g以上者,給予安宮黃體酮4 mg,每天2次,連續用藥7 d;對于更年期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增加使用甲基睪丸素,每天1次,每次10 mg,采用舌下含服給藥,連續治療7 d,在停藥后有望有一次正常的月經量出血。調整周期:在出血期撤藥或第1次診刮手術治療20 d后給予藥物治療,用量及方法均與止血期相同,連用7 d。促排卵:對于40歲以下的患者在月經期第5天開始給予克羅米芬50 mg治療,每天1次,口服給藥,連服5 d,連續使用3個月經周期。在治療期間避免患者出現精神緊張或勞累,同時增加營養,有貧血者多補充維生素C、鐵劑等,嚴重者則對其進行輸血治療。兩組患者均按照臨床相關規定采取系統的治療與隨訪。觀察患者的月經周期、經期、經量改善情況,評價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3 評價指標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的臨床療效判斷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癥候積分和臨床療效進行評價。痊愈:患者經量、經期及周期均恢復正常水平,育齡期均連續有2次排卵,患者黃體期長達12~14 d,且在停藥后仍然可以維持超過3個月經周期的正常水平,更年期患者在經期和經量上維持3個月經周期或稀發直到絕經;有效:患者經量減少1/3~1/2,經期在10 d以內,同時有1~2個月經周期回歸到正常狀態;無效:患者經量、經期及月經周期均無好轉趨勢,部分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月經周期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比較 106例患者中,19例患者退出或無效,觀察組共納入44例有效患者,對照組共納入43例有效患者。兩組患者治療后月經周期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改善情況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周期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周期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周期(d)經期(d)經量(ml)癥候積分(分)對照組治療前 53 57.9±23.9 12.8±6.5 7.5±4.0 46±13治療后 43 40.7±2.7*#9.5±1.9*#5.5±1.1*#65±14*#觀察組治療前 53 58.9±23.5 12.5±6.8 7.4±4.0 46±12治療后 44 31.4±3.0*6.4±1.9*3.7±1.1*85±17*
2.2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4.1%,對照組為86.0%,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經期和周期出現異常,如一開始有數周或有數月出現停經,繼之以大量流血持續2~3周甚至更長時間,且不容易自行停止;有時也會出現不規則流血,流止不定,且量的多少也無一定規律,一般無疼痛感,若失血過多則常表現為貧血[4]。我國中醫醫學上稱為崩漏,其致病原因很多,且發病機制很復雜,經常反復難以治愈。
根據中醫理論,是由人的七情內傷或外感六淫,而使臟器受到損傷,導致肝脾腎的功能出現異常,體內氣血失調,最終沖任出現損傷而致病[5]。因此,應以調補沖任、補腎調經為主,尤其是對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女性更為重要。本研究中使用的中藥處方中重用白術、黃芪以固沖攝血、補氣健脾;牡蠣、龍骨、海螵蛸、五倍子、棕櫚炭起收斂固澀作用達到止血之效。紅茜草有止血化瘀之功,可以達到止血而不會留有瘀血。山芋為酸斂之品,有補益肝腎的作用,升麻起提升中氣、加速止血的效果。諸藥聯合使用則可起到收斂止血、益氣固沖的奇效。相關研究顯示[6],中藥調理的遠期療效要好于西藥,且停藥后復發率較低,固沖湯加減法對于恢復因失血過多造成的身體虛弱比單純采用西藥要好。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服用中藥固沖湯后月經周期各項指標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其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中藥注重對身體內在氣血的調節,在治療疾病表征上可能會有所欠缺,而本研究單純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在療程內同樣能達到西藥的效果。此外,中西醫結合在治療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上也值得探究。
綜上所述,對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取中藥固沖湯進行治療后,月經恢復了排卵功能,各臨床癥狀也恢復正常,如經期、經量、月經周期及癥候積分等都達到正常水平,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冬麗.中西醫結合治療圍絕經期功血120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0,16(9):52-53.
[2] 劉瓊輝.炔諾酮配伍結合雌激素治療功血的止血效果分析(附30例報道)[J].重慶醫學,2010,39(12):1629,封3.
[3] 馬堃,范曉迪.益氣養陰法治療無排卵型功血106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115-119.
[4] 郭喻珩,李源.中西藥結合治療失調性子宮出血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12):162.
[5] 梁靜,孫維峰,周建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圍絕經期子宮出血的機制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7):1137-1139.
[6] 孫立華.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標準[J].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產科情報資料,2013,38(2):72.
【中圖分類號】R711.52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41
作者簡介:邱嘉菡(1986.2-),碩士,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藥治療婦科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