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輝 鄒曉紅 楊 云
?
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的臨床效果
胡利輝 鄒曉紅 楊 云
【摘要】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于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治療的80例卵巢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卵巢囊腫切除術,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進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卵巢功能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所有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均無術后大出血以及感染等情況發生;術后隨訪半年,均無復發。結論 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
【關鍵詞】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卵巢囊腫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人民醫院,廣東肇慶 526040
卵巢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卵巢腫瘤,好發于20~50歲女性,其具有多種形態和性質,且有良性和惡性之分,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腹疼痛、月經紊亂、白帶增多、不孕等,但部分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目前在國內外對于直徑小于5 cm的囊腫,一般采取保守的藥物治療,而直徑大于5 cm的囊腫則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方式。但是傳統開腹手術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恢復,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有效、術后并發癥少等特點,是治療卵巢囊腫最普遍的手術方法。本研究就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治療的80例卵巢囊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B型超聲以及各項指標檢測確診,并且排除嚴重心、腦、肝、腎功能障礙以及血液系統疾病。按照入院編號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41歲,平均(30±4)歲,腫瘤直徑3~7 cm,平均(5.3±0.6)cm;其中卵巢單純性囊腫15例,卵巢良性畸胎瘤16例,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9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28±4)歲,腫瘤直徑2.9~7.8 cm,平均(5.1± 0.5)cm;其中卵巢單純性囊腫14例,卵巢良性畸胎瘤18例,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腫瘤直徑及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傳統開腹卵巢囊腫切除術,連續硬脊膜外麻醉后,患者取平臥,氣管內插管,在下腹部正中做一縱向或橫向切口,然后進行盆腔探查,探查后固定卵巢,鈍性分離卵巢皮質與囊壁,待囊腫剝除后采用可吸收線將切口縫合,術后置留導尿管2~3 d[1]。
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進治療。在切除之前首先要進行手術準備工作,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在患者肚臍下緣做一約1 cm切口,并進行穿刺,形成氣腹,壓力大約為12 mmHg (1 mmHg=0.133 kPa)。然后放入腹腔鏡,注意操作時不要將腹腔鏡置于患者血管豐富處,避免失血過多。在患者的下腹兩側進行穿刺,將直徑分別為5 cm、10 cm的兩個套管放入其中,然后沿套管插入手術器械,開始進行手術。在進行手術時,首先要用腹腔鏡對患者盆腹腔情況進行仔細觀察,找出囊腫位置,鈍性分離粘連的囊腫,并采用電鉤切開囊腫表面的包膜,逐漸分離和剝除囊腫與卵巢皮質。切除完畢后,采用可吸收線縫合切除的斷面,縫合時要避免卵巢表層被穿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卵巢功能恢復情況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術后3個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觀察患者竇狀卵泡個數,由此來評價患者卵巢功能恢復情況[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卵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的竇狀卵泡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所有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均無術后大出血以及感染等情況發生;術后隨訪半年,均無復發。
卵巢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發病初期無明顯癥狀,難以察覺,造成腫瘤逐漸增大和惡化[3]。當囊腫增大至影響分泌時,患者會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以及體毛增多等癥狀[4]。若卵巢囊腫發生蒂扭轉,患者會出現嚴重的下腹疼痛癥狀,還可伴隨惡心、嘔吐,甚至休克,嚴重者可能還會危及患者生命[5]。而治療卵巢囊腫最有效的辦法是進行卵巢囊腫剝除術,傳統卵巢囊腫剝除術是采用開腹進行手術治療,其對患者創傷較大,且術后恢復較慢,同時可伴有一些并發癥,還可能影響孕齡期婦女的卵巢功能[6]。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腹腔鏡手術已取代傳統開腹卵巢囊腫剝除術,成為治療卵巢囊腫的最新手術方法[7]。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是一種新型微創手術,其具有損傷小、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卵巢功能的優點。但是,不管任何盆腔手術都有可能會導致卵巢損傷,因為手術可影響卵巢血液供應,從而可能導致該區域產生炎癥,降低卵巢儲備功能。所以在腹腔鏡手術中,既要對患者進行止血,又要注意保護卵巢組織。在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時,只需在患者腹壁開1~2個5 mm左右切口,以及兩個10 mm左右切口就可以完成卵巢囊腫除手術[8]。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對患者創傷極小,且無明顯瘢痕,使青年女性患者對手術的滿意度也得以明顯提高。此外,其使患者囊腫周圍的組織損傷降至最小,對盆腔內的干擾較少,術后不易發生粘連,從而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卵巢功能。且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期的疼痛感也明顯低于傳統開腹手術。但是,腹腔鏡手術并不是對所有的卵巢囊腫均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患者囊腫直徑為5~10 cm,囊壁較光滑、活動性良好且無并發癥,采用腹腔鏡手術更安全;而如果患者卵巢已經產生了惡性腫瘤,就不能夠選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所以,在治療前,要對患者病史進行詳細詢問,并且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婦科和B型超聲檢查,必要時需行CT檢查和CA 125、甲胎蛋白(AFP)等檢查,確定患者并非惡性腫瘤病變后,方可對患者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卵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卵巢功能恢復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竇狀卵泡(個)對照組 40 74±8 122±32 7.3±1.5 5±4觀察組 40 60±6 74±13 4.5±1.1 6±3 t值 8.496 8.814 9.520 1.264 P值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所有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均無術后大出血以及感染等情況發生,與雷桂琴[9]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相較于傳統開腹手術具有術中出血量少以及住院時間短的優點,術后并發癥相對較少,同時患者恢復情況良好。但本研究樣本量過少,代表性不足,存在著一些潛在不確定性因素。因此今后需加強對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的研究,通過嚴格的診斷來消除研究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并加大樣本數量,增添研究渠道,使研究更具代表性。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患者臨床療效明顯,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張小華,朱天琦,張文,等.經臍腹腔鏡與常規腹腔鏡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5):395-397.
[2] 帥曉明,陳俊華,韓高雄,等.改良手助腹腔鏡和完全腹腔鏡下脾切除加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的比較研究[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 2013,19(1):36-40.
[3] 于云英,徐永前.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中單極電凝止血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0,50(26):49-49.
[4] 陳楚紅.腹腔鏡卵巢囊腫剔除術對患者卵巢貯備功能及基質血流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4(4):453-455.
[5] 徐曉英,龍雯晴,王惠,等.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中雙極電凝與縫合止血對卵巢功能影響的比較[J].廣東醫學,2014,35(20):3189-3191.
[6] 王麗鵬.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電凝止血對卵巢功能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3,24(17):2525-2526.
[7] 林浩銘,李國林,常瑞明,等.全腹腔鏡與手助腹腔鏡在困難肝切除中的臨床對照研究[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4(11):1676-1679.
[8] 張小華,朱天琦,張文,等.經臍腹腔鏡與常規腹腔鏡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3,28(5):395-397.
[9] 雷桂琴.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卵巢囊腫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學,2014,26(29):55-56.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 Stri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Cysts
Hu Lihui Zou Xiaohong Yang Yu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yst.Methods From June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Zhaoq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the people's Hospital of 80 patients with ovarian cys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of 40 cases.In the control group,traditional open ovarian cyst resection,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 divesting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operative time,blood loss,hospitalization time,ovarian function recovery and adverse reaction incidence.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ll the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infection;after half a year of follow-up,no recurrence.Conclusion Laparoscopic ovarian cyst remov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ysts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with short operation time,less trauma,less bleeding,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advantages of fast,less complications.
【Key words】Laparoscope;Oophorocystectomy;Ovarian cyst
【中圖分類號】R713.6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5.049
作者簡介:胡利輝(1979-),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