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康璐
?
近義詞“一起”“一齊”辨析
○濮康璐
摘 要:近義詞“一起”與“一齊”的辨析主要從語法和語義兩個角度進行辨析。語法上,探究二者在詞性上的不同、同作為協同副詞時在與后接動詞性詞語的緊密度、與動態助詞搭配、與時量成分的搭配上的不同。在語義上,主要研究在與二者相關的動作行為能否獨立完成、前指的動作的受(施)的主(客)體的側重方面的異同。關鍵詞:一起 一齊 辨析
前人對于“一起”“一齊”的辨析都主要集中在比較二者作為協同副詞時的語義方面的不同。例如李晨溪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的辨析》、葛婷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可替換研究》、葉秋生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語義選擇淺析》。而對于二者語法方面的比較研究并不多見,比如“一起”除了可作為協同副詞之外,還可作為處所名詞。所以我們將從語法功能的異同、語義功能的異同這兩個方面進行討論。
先從歷時的角度上進行比較, “一起”源自于數量短語的語法化,“一齊”則是偏正短語作為謂語連動短語前項語法化而來。二者在先秦常用作動詞。在漢之后,“一齊”相對“一起”較早有了副詞的作用。顯而易見,“一齊”與“一起”在語源上和歷時發展都是不同的。下面,從共時平面的角度對“一起”“一齊”進行比較分析。
1.“一起”與“一齊”作為協同副詞時的比較A.“一起”與“一齊”作為協同副詞時的聯系。
語法學界中,依據二者經常修飾動詞性成分,很少甚至不修飾名詞、形容詞的特性,并且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協同的方式),多數學者都認同這二者的主要語法功能是作狀語,所以都默認為二者歸屬于副詞,又且因為其具有描寫性,歸類于情狀副詞[1]的一類,即協同副詞。往往充當是描寫性狀語。
(1)“好,我們一起去。(《王朔》)[2]
(2)婦人淌了淚的眼,小孩子驚奇的眼,少婦含羞的眼,一齊射向我們。(《現代散文》)
B.“一起”與“一齊”作為協同副詞時的區別。a.與后接動詞性詞語的緊密度。
由上可見二者在作為協同副詞時,語法功能上在某些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經分析北京語料庫中含有“一起”和“一齊”的語料可以發現,相對于“一起”做狀語,“一齊”做狀語時與后面所接的動詞性短語的聯系更為緊密。在“‘一起’+VP”結構中可插入的成分可以是能愿動詞、副詞、擬聲詞、介詞短語、形容詞等成分,而在“‘一齊’+VP”結構中可以插入的成分是介詞短語和“形容詞+的”,很少有其他成分。
(3)希望我們兩個一起能夠打敗他們。(《北京人在紐約》)(能愿動詞)
(4)他們一起都屈下腰去,爭搶那罕見的玩物,年幼的被壓在下面就大聲嚷叫。(《現代散文》)(副詞)
(5)江湖、劉利全一起呵呵笑起來。(《王朔》)(擬聲詞)
(6)她與兒子一起把老人轉到條件較好的山大一醫院拍了X光片。(《人民日報》)(介詞短語)
(7)民警們一齊向501號房間走去。(《王朔》)(介詞短語)
(8)聚在一起的幾個市民一齊恭敬地呼喚:“列奧納多·達·芬奇大師!(《劉心武》)(形容詞+的)
b.與動態助詞搭配
在句法上,能夠與“一起”搭配的動態助詞可以是“著”“了”“過”。但是“一齊”卻只能跟“了”搭配。
(9)十幾輛洋車一齊舉高了車把,將我包圍起來。(《現代散文》)
(10)并且在年同你爺爺一起去了廣州,投入了大革命……這我當然聽父親講到過。(《劉心武》)
(11)文化革命時他一起挨過斗,老陳對胡老一點沒揭發,至今親密無間。(《王朔》)
(12)他坐在車里和曲強一起舒舒服服吃著從街上買來的盒飯,靜等著那個赴約者的到來。(《王朔》)
c.與時量成分的搭配
“一起”后面是可以接時量成分的,相反“一齊”則不能。
(13)可我和我爸一起呆了十多年,要想再找出半個月他怎么對我好的事也很容易。(《王朔》)
(14)你說我跟王起明到這兒來,我們一起共同生活了十幾年,他對我比任何人都好。(《北京人在紐約》)
究其原因,可能與二者后面所接的謂詞性成分的語義特征有關系。“一起”之后的謂詞性成分的語義特征:[+非強持續性,+抽象,+協同]。而“一齊”則是[+非強持續性,-抽象,-協同]。“一齊”要求后接的謂詞性成分的語義具有短暫性。而且往往抽象的動詞具有強持續性的特點。這種短暫性,表示動作在某個時間點發出完成,就決定了“一齊”后面不能與“著”搭配。而“過”則是強調經歷,經歷則體現為一個時間段上面動作的發出與完成。所以,“一齊”既不能與動態助詞“著”也不能與“過”搭配。同樣,與“一起”搭配使用的時量成分都表現為時間段,所以不能與“一齊”搭配使用。
2.“一起”還具備的其他詞性。
A.“一起”做協同副詞之外,還可以作為范圍副詞,具有“一共” 的意思。在句中往往充當限定性狀語。而“一齊”并沒有范圍副詞的用法。
(15)第二天早晨,別了哥哥,別了那位老秀才,和同學們一起四個,便上了火車,向東的上離家更遠的嘉興府去。(《現代散文》)
B.“一起”相對于“一齊”不同點還在于“一起”可以做處所名詞。表示的是“同一處所”的意思,強調空間的一致性。往往出現在“在”“到”后面。如果“在”“到”是介詞,“‘在’/‘到’+‘一起’’”該結構一般可以作為狀語或者補語。
(16)他和齊懷遠決定把兩家的房子換到一起。(《王朔》)
(17)您是問他都認識誰還是常和他在一起玩?(《王朔》)
從北大語料庫中,統計含有“一起”“一齊”的句子共288句,無效句9句,有效句279句。下表將有效句進行了分類統計。可見,在語法功能上,“一起”,相對“一齊”詞性較多,在漢語實際運用中更為靈活。

語法功能詞協同副詞 范圍副詞 處所名詞 總計一起 107 2 129 238一齊 41 0 0 41
因為“一起”作為范圍副詞和處所名詞的時,所表達的語義在上面已經做了說明。在語義功能方面的比較,主要就是比較“一起”“一齊”同為協同副詞時語義功能的異同。
以下是前人對于二者語義功能方面不同的研究成果。肖奚強在《面向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副詞研究》中關于“一起、一齊”協同類副詞的語義指向,認為“一起”強調動作行為發生在同一空間或處所,“一齊”主要是強調動作行為發生的同時性。張亞軍的《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一書中則認為雖然二者各自強調的重點不一樣,在某些語言環境下,也不能或者不宜互換,但是同地性與同時也沒有辦法截然分開。很多時候,二者互換,對于句子意義理解影響并不太大。所以說,二者界限并不是很清晰。
在此基礎上,葛婷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可替換研究》中發現,“一齊”與“一起”的關系有相互交叉的部分又有相互對立的地方。這與張亞軍的觀點大同小異,但是她還發現“一起”替換“一齊”的替換度要高于“一齊”替換“一起”的替換度。李晨溪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的辨析》、葉秋生的《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語義選擇淺析》都是從單復數、定指不定指、個體整體和時點時段四個方面入手談二者不同的,對于這四個方面,本文也表示贊同。所以以上四點就不重復羅列出來,在此基礎上,下面將會談及除此之外的二者之間的不同。
首先談談作為“一起”與“一齊”語義功能上的相同點。二者在語義指向上要求與其同時出現的名詞性成分呈現多數的特征。否則就會出現病句現象。另外,二者都是前者單向副詞,都只指向前面的同時、同地施行或者承受某事的某些主體或者客體的名詞性成分。
(18)晚上,夏順開和女兒一起唱卡拉OK。(《王朔》)
(19)打打打打打,衙役們一齊喊了起來。(《現代散文》)
下面就來談談二者在語義功能方面的不同。
1.動作行為能否獨立完成。
“一起”源自于數量短語的語法化,表示的是“一堆”“一伙”的意思。這就要求動作行為的整體性。說明不僅多個主體的動作行為可以獨立完成(此時強調的是多個主體動作完成的同時性),也可以是多個主體共同合作完成一個動作行為,此時強調的是動作行為合作性。“一齊”則是偏正短語作為謂語連動短語前項語法化而來,則更加偏重“同時”的意思。強調多個主體獨立完成相同動作的同時性,并沒有共同合作完成同一動作的意思。
小張和小李一起離開了。小張和小李一齊離開了。
小張和小李一起買了兩本書。小張和小李一齊買了兩本書。
第1句可以看出與“一起”搭配的動作行為“離開”是“小張”“小李”獨立且同時完成的。第2句,與“一齊”搭配的動作行為“離開”是“小張”“小李”獨立且同時完成的。從第1句、第2句中看“一齊”“一起”都有表示多個主體同時獨立完成相同動作性的意思。
第3句中,與“一起”搭配的動作行為“買了兩本書”是“小張”和“小李”合作完成。說明兩人一共買了兩本書。從第3句與第1句中,可以看出“一起”不僅可以表示多個主體的動作行為獨立且同時完成,也可以表示多個主體共同合作完成一個動作行為。
第4句中與“一齊”搭配的動作行為“買了兩本書”表現是二人同時各買了兩本書,實則一共是四本書。與第3句相比,“一齊”搭配的“買了兩本書”這個動作行為不是二者合作完成的而是個體獨立完成的,強調同時性。
2.前指的施行或者承受某事的某些主體或者客體的側重不同.
“一齊”前指的多個施行或者承受某事的某些主體或者客體的關系是平等,彼此之間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沒有主次之分,而且語義并不改變。而“一起”前指對應的主客體的位置是不可以互換的,有主次之分。究其原因,或跟各自的語源義有關。“一齊”語源上是從同時性的角度出發,注重時間上一致性。而“一起”語源上則是從整體性出發,整體上便有主次之分。
(20)滿足的,怨恨的,信任的,懷疑的眼光一齊向我射來。(《現代散文》)
(21)但不管怎么說,爺爺同七舅舅一起去廣州了。(《劉心武》)
主要從語法功能和語義功能上對近義詞“一起”“一齊”進行了辨析。發現,二者詞性不同而且在同作為協同副詞時在與后接動詞性詞語的緊密度、與動態助詞搭配、與時量成分的搭配上都各有特點。在語義功能上,除了前人提到的在單復數、定指不定指、個體整體和時點時段方面的不同,另外還發現了,二者在動作行為能否獨立完成方面和前指的受、施的主、客體的側重方面也有所不同。另外,二者之間雖有不同,但也不是非彼及此的絕對不同,畢竟語言是靈活的動態的不斷發展的。
注釋:
[1]對該類詞的命名有以下幾種:情狀副詞(史金生等)、情狀副詞(齊滬揚)、情方詞或者情態、方式副詞(李梅)、描狀副詞(張亞軍)及描摹性副詞(張誼生)等。
[2]上述例句均來自于北大語料庫。除編號為1)2)3)4)的句子,為方便比較自擬。
參考文獻:
[1]張誼生.現代漢語副詞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
[2]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
[3]張亞軍.副詞與限定描狀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4]張斌.現代漢語描寫語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5]齊滬揚等.現代漢語虛詞研究綜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李晨溪.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的辨析[J].現代語文,2013,(7).
[7]肖奚強.協同副詞的語義指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6).
[8]葛婷.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可替換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2).
[9]葉秋生.協同副詞“一起”與“一齊”語義選擇淺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
(濮康璐 江蘇南通 南通大學文學院 2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