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5年年報業績的披露,一年一度驗證“人品”的時刻已經到了。市場開始圍觀各家的“分紅方案”:這些上市公司們都是如何“回報”股東的?梳理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分紅信息發現,去年兩市上市公司的分紅表現呈現兩極分化。
其中,貴州茅臺此次向股東贈送的分紅大禮包總價值接近78億元,對于茅臺來說,這相當于將凈利潤的一半拿出來“請客”。據統計,在2015年度上市公司分紅榜單中,前20名被四大行業分走了12個席位。醫藥行業成為最大“財主”,表現僅次于醫藥行業的是汽車行業和電器制造業。
與出手大方的上市公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為數不少的公司在年度分紅一事上表現緘默。有多家公司自進入21世紀以來從無分紅記錄,堪稱“資深鐵公雞”。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兩市有81家公司未進行過分紅,包括神州高鐵、大唐電信、珠江控股等。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公司”,如創始人為河南首富的輔仁藥業,以及去年7月起股價逆勢暴漲的特力A等。
在81家16年來從未分紅的上市公司中,金杯汽車的“鐵公雞”資歷更深,以長達24年一毛不拔的最長紀錄成為鐵公雞中的“戰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