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廣大教師認識到原來那種低效枯燥的教學模式必須改變,構建語文高效課堂,順應時代發展。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改革,得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呢?語文教師要結合社會的不斷進步,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不斷創新,積極實踐,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字:小學語文;主體性;課堂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7
一、教師為主導
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總認為自己不講,甚至少講,學生就會聽不明白,他們就不會考出一個好成績。在教學中往往越俎代庖,讓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思路發展,并且代替學生的言論。教師在課堂上講得非常投入,而學生卻是聽得昏昏欲睡,沒有一點積極性,課堂效果從何談起?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看似為學生負責,其實嚴重壓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成為了教材的奴隸,而學生成了接受知識的器皿。語文教學猶如一臺戲,只有教師定好自己的角色,并演好自己的角色,這場戲才精彩好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做一個科研型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其他科學知識,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經常反思,從中獲得經驗和體會,以指導今后的課堂教學,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個性的激勵和喚醒,真心呵護,用“心”施教,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關注他們的個性體驗,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總之,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策劃者和引導者,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學生的領路人,徹底根除“滿堂灌”的壞習慣,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真正起到引領作用。
二、學生為主體
在新形勢下,倡導學生的學為主,教師退居幕后,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其實很多教師都認識到這一點,但是不能把新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中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不停地講,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很少。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手忙腳亂,學得很辛苦。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被動地復制教師傳授的知識,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進而學會學習。作為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能被動地復制教師的知識,改掉“動口不動手”這一不良習慣。要對客觀世界做出能動的反應,通過獨立思考,滿足自身內在需求。
所以,教師要指導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新課改強調教學的互動性,實現多方互動,達到彼此交流、彼此啟發、彼此補充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共同分享彼此的情感體驗,經驗知識,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進步。
總之,課堂教學要立足于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認識自我,表現自我,還學生一個寬松的學習空間。
三、訓練為主線
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能力訓練很有必要,也是語文課堂的關鍵所在。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提高學生能力,獲取知識的過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熟練掌握技能,獲取更多的知識,應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
實踐證明,學生熟練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訓練。如何提高訓練的有效性呢?為了避免走進一些誤區,我們應該不斷研究和反思,關注我們的課堂實踐。精心選擇訓練的內容,選取合適的訓練方法,是實現課堂訓練有效性的前提。
訓練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意識,以及參與的效果。要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熱情參與,態度要認真,精神要飽滿,語言要流暢。
另外,要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是主動積極地構建知識,而不是復制教師所講的知識,是積極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教師的安排。
語文訓練的內容和種類要豐富多彩,其中包括寫作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實踐能力訓練、鑒賞能力訓練。
訓練的方式也要多種多樣。可以是筆頭訓練,也可以是口頭訓練,也可以是實踐訓練。眼下的考試多數為筆試,因此,應加強學生的筆頭訓練。此外,不要把朗誦訓練作為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應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因為朗誦是理解的基礎。
四、課改讓課堂評價更精彩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優劣全靠教師一人說了算。評價的主體單一、片面,學生很多優點得不到教師的賞識,因為教師只用成績片面地否定了學生的能力。新課改下,用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發展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強調多元化的評價方法,重視評價的激勵和改進功能。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體現了評價的民主性和人性化。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得到的評價不一定來自于教師一方,還可能是同學對他的評價,也可以是自我評價,也可以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甚至是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評價等等,通過全方位的評價使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促進學生人格的完善,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教育是任重而道遠的。新課程為語文教學打開了蓬勃向上的新天地,教師要與時俱進,敢于創造自己新的教學方法,把新課改理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喚醒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會語文,提高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會不斷學習,更新理念,積極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使語文課堂富有活力,讓語文課堂更加科學高效。
參考文獻:
[1] 趙小勤.師生與時俱進培養語文素養——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高
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8).
[2] 陳維賢.理性思考 科學踐行 推動語文新課改科學發展——小學
語文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J].中學語文教與學月刊,2010(8).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