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霞
摘 要: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應契合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優化課堂教學策略,以順利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情感與態度;教學觀念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10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66
數學學科具有科學性和人文性特點。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比較重視數學教學的科學性,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樣的教學顯然是不全面的,需要每一個教師深刻反思。因此,在新時期,我們應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與態度
學生的情感體驗應該是指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內心感受,在學習和探究數學問題的時候,他們不是無動于衷的,內心會得到多種情感體驗。
比如,當他們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當他們通過自己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進而感到心情愉悅。當學生學習進步或者得到表揚的時候,他們會高興。當學生學習失敗時,他們會產生厭煩心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和他們的學習情感有很大的關系,具有動力的作用。
良好的學習情感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智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反之,消極的學習情感會限制學生能力的發展,降低學習的效率。通過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以及數學學習的意義,嘗到獲得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
因此,數學學習的興趣源于數學本身,以及學生通過努力而獲得的積極情感。一旦激發了學習興趣,它就成為推動學生積極發展的動力,鼓舞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堅持不懈地完成學習任務。
數學學習態度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行為傾向。他們是否主動學習和數學意義緊密相連,當學生清楚數學學習的價值時,就變成一種態度傾向,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態度和情感有著密切關系,他們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反應了他們內在的心理過程。比如,他們在數學學習時認真還是馬虎,自信還是自卑,積極還是消極等等。學生的學習態度會受到個體身心條件的影響,同時還會受到學習環境、家庭等各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一旦形成,就會有很大的穩定性。要想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數學教學必須更新觀念
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教師不能更新教學觀念,即使設計的教學方案再好,教學方法再完善,教學內容再豐富,使用起來也會“走樣”。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生聽。而新課改后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得主動、活潑,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必須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從整體上進行教學改革,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和學的和諧統一。另外還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把教師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生學的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讓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輕松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形成正確的人格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多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做到靈活多變,富有情趣,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小學數學的應用題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從數學試題來看融合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低年級的試卷,配有各種精美的圖片,為學生創設了具體的情境,而原來那些單純的數學計算呈現遞減趨勢。可以說,改革后的試卷反映了新的評價理念,但是要把新課改理念完全地滲透到數學學習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在教學應用題的時候,要牢固掌握基本的數量關系,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分析方法,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分析思考,拓寬思路,實現一題多解,初步掌握列數學方程式,這就概括了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全過程,在教育改革的今天也值得推廣。
四、轉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
(一)凸顯正確教學示范過程的趣味性
小學數學知識的構成帶有經驗性和基礎性特點,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會通過自身經驗來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基礎性的知識對教師的講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把知識講解清楚,還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意模仿,對數學運算法則的記憶,小學生表現出正確解題行為。這需要發揮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榜樣作用,數學活動趣味性非常重要,這是學生表現正確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
(二)提供必要的錯誤案例行為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替代性經驗是指通過別人曾經犯過的錯誤而避免自己發生此類行為的啟示。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身心發展已經達到了吸取經驗教訓的水平。改編后的教材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提供的材料相對減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舉例講解易錯題型,使學生在實踐時避免犯不必要的錯誤,從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提高學生的信心。
(三)提高練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學生掌握的數學概念和定律不是單純記憶的結果,還需要加強鞏固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制定明確的目標,提高教學的目的性,使學生有意識、主動地進行練習。習題的設計應由易到難,先慢后快,避免搞題海戰術,否則就會變成機械的演算,導致學生失去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變,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持久保持,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靈活多變運用知識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充分創造的空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盡快改進教學組織形式,圍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沙莉.暢游數學王國探索數學奧秘——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
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2014(1).
[2] 趙婷婷.源于生活受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淺談對小學
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學生之友,2013(3).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