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認知是人類最基本的思維和心理活動,是獲得、加工、存儲、應用知識的過程。我們在認知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漸進地達到更高的認知水平。寶寶認知能區的發展與動作、語言等能區的發展息息相關。最初認知的基礎是感官與動作,通過看、聽、聞、觸、嘗等多種方式來認識環境并獲取信息,隨著感性經驗的增加和語言的豐富,認知逐漸開始向具體和形象思維轉變。此外,認知發展程度還與記憶、思維、注意力、想象力等的發育不可分割,可以說,這些方面共同影響著寶寶認知的進程。
認知學習是寶寶成長的重要任務,但認知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并不是總讓家長感到輕松和喜悅的,常會聽到家長們說:寶寶現在是抓到什么啃什么,不衛生;寶寶開始什么都扔,讓人頭疼;寶寶喜歡開關抽屜,夾手多危險……如果沒有參考寶寶的月齡和認知發育特征,容易對寶寶的行為處理不當,最常見的就是以衛生、安全等理由,干擾甚至剝奪寶寶認知探索的機會。
直接動手體驗是寶寶獲得認知經驗的首要途徑,例如:不斷扔玩具的過程,是寶寶在體會力量和結果之間的關系。當寶寶有了經驗,再次遇到類似的情境時,這種經驗會被提取、轉化,從而幫助寶寶應對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經驗。早期經驗積累的過程和程度,決定著寶寶認知的發展水平。所以,當你想對寶寶令人抓狂的行為說“不”的時候,不妨等等,先了解一下寶寶認知發展的程度吧。
1~2月齡
寶寶的認知主要是基于視聽覺的,追視、追聽是主要的認知表現,這在前幾期的文中已經介紹了。寶寶偶爾會發出自然的、無聲的、無意義的笑,對人臉出現微笑,出現不同的面部表情,如噘著嘴、 挑眉毛、張大或瞇起眼睛、皺眉頭等。
3~4月齡
寶寶開始在較大范圍內靈活追視,表情和反應性更靈敏,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增加。大約3月齡時,寶寶開始喜歡吸吮自己的小拳頭或大拇指,并表現出愜意和滿足。這是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撫方式,也是認知和心理發育中的正常現象,所以完全不必擔心,經常用清水為寶寶清潔雙手保持干凈即可。
5~6月齡
寶寶繼續熱愛吃手,有時還會抓到小腳放進嘴里啃;手抓握的本領提高,抓到什么都會先放到嘴里啃。由于,寶寶現階段的認知途徑還很有限,所以啃咬也是他探索認知的一種方式。如果擔心衛生和安全問題,可以提供給寶寶安全、輕巧、便于抓握的玩具,并要經常清洗,而非時刻去阻止。這一階段,寶寶開始從一些日常活動中了解到一個重要的概念——因果關系。例如揮動搖鈴棒,能夠發出聲音,所以多為寶寶準備一些能通過動作發聲的玩具吧。
7~8月齡
現在寶寶的手更靈活,雙手配合也更熟練。不過寶寶還是會喜歡把抓到的物品放進嘴巴里,除了注意玩具清潔之外,不要強行阻止。你可以通過示范,自然引導寶寶用手而非嘴巴來探索玩具和材料。寶寶開始能注視和追蹤他感興趣的物體了,那些會移動的玩具如皮球、玩具車等,會很吸引寶寶。
這一階段,寶寶認知的另一特點是開始意識到物體的“恒存性”:東西不是不在了,是暫時看不見,所以寶寶會去找在他面前藏起來的東西,或找在他面前掉落的物品,故捉迷藏也是這階段寶寶最為喜愛的游戲方式之一。
9~10月齡
寶寶能穩穩坐著,不再需要用手支撐,雙手的精細動作發展得更充分。他開始用新的方法如搖晃、敲打、丟落、拋扔等來探究事物,還能自由地控制物品,做倒出、放入等動作。不妨讓寶寶盡情去探索動作與結果之間的關系,為寶寶準備一個百寶箱,放入安全、有趣、不怕摔打的東西,讓寶寶盡情扔、拿、放。現在寶寶能夠用拇食指對捏的方式來拿取物品,或用拇指、食指去戳小洞眼,注意及時給家里的所有電源插座加上保護蓋。
11~12月齡
寶寶現在能到處爬行了,有了自主擴大認知范圍的能力,好奇心也更強了。所以此階段的首要任務是做好家庭環境的防護,收起各種危險物品,對不安全的邊角、銳利處進行加固。寶寶每每移動到新的地方,就喜歡摸來摸去地探索,還喜歡把東西打亂,將抽屜或垃圾箱倒空等。為了滿足寶寶認知的需求,可用飲料瓶、報紙等廢舊材料,為寶寶自制塞放玩具,滿足他手部動作的發展需求。
因為手的活動越來越多,所以就餐過程中寶寶也開始想動手參與。這個階段給寶寶喂飯是件頭疼的事,不妨嘗試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寶寶,讓寶寶開始拿勺自己吃(而非一邊喂一邊讓寶寶玩弄碗勺),即使弄得一塌糊涂也沒關系,每個寶寶都需要一段練習的過程才能熟練運用碗勺的。
13~15月齡
手的穩定性更好了,爸爸能用手完成更多認知活動了:可以把2塊小方積木摞起來;能用手拿著工具敲打;會用雙手捧著杯子喝水;開始用手完成擰、插入、傾倒等動作;會給杯子蓋上蓋子。種類豐富的、安全不易破碎的瓶瓶罐罐類容器以及塞放物,都能讓這階段的寶寶樂此不疲。
筆是大人在家經常用到的物品,寶寶自然會對它感興趣。現在除了手指精細動作,寶寶還開始鍛煉手臂、手部的協同控制了,用筆涂涂畫畫是很好的練習方法。
不能給寶寶尖銳的筆,但可以給他提供安全無毒的蠟筆。此時,寶寶開始感知簡單的圖形,如圓形,他可以把圓形積木放到圓形的嵌板里完成匹配,但還不能說出和選出圓形。生活中遇到圓形物品時,你可以用語言描述并讓寶寶感知。
16~18月齡
寶寶能壘高3塊方形積木然后推倒;基本掌握里、外的空間概念,喜歡把東西放進、倒出;能理解并記住家中常見物品的使用方法如開關、折疊等;能使用簡單工具如玩具錘子、鑰匙等;能用勺子自己吃飯;除了圓形,大多數寶寶還可以配對方形。
這階段寶寶認知活動非常活躍和豐富。當你能夠理解寶寶喜愛推倒積木,喜愛把東西翻出倒出,喜歡不停擺弄開關的行為背后,其實是認知發展的自然階段時,就會更有耐心地來對待寶寶的行為了。
19~24月齡
可以壘高4~5塊積木,開始喜歡把積木在平面上排隊;會把片狀的東西放入窄孔內;對整體和部分有了感知和判斷,喜歡拼拆、組裝簡單玩具;開始會將簡單的實物圖片和實物配對;涂鴉時兩手會配合得更好,會一手按紙一手握筆;區分圓形、三角形和方形;會唱數1~5。
保護好寶寶的好奇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由探索,仍是這個階段認知發展的要點。為寶寶提供多種積木、盒子、罐子等滿足寶寶的建構需求;多讓寶寶參與插鑰匙開門、往儲蓄罐里投硬幣等豐富手眼協調的活動。在玩具方面,拼貼或可組裝、拆卸的玩具,是不錯的選擇。
25~30月齡
可以用多塊積木模仿著搭建出橋、火車等造型;能撕、貼、隨意折紙,探索和享受事物在自己的作用下改變形態的快樂;能知道并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這種簡單的比較、分析、判斷是邏輯思維發展的基礎;手腕控制力和用筆能力提高,能畫單條直線;很多寶寶都已經能夠唱數1~10了。
31~36月齡
寶寶能分辨長短了,開始會按屬性歸類;知道前后、上下等空間方位的區別;可以唱數到幾十甚至到百,會做數字和事物的配對游戲;可能認識4~6種幾何圖形;可以模仿畫出簡單的圓形。
寶寶先天就具有認知的能力,但能力所及的程度,與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是密不可分的。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嬰幼兒的早期發展,認知能力的發展更是最受重視的部分。寶寶的認知并非要有設計精美的玩具或準備充分的場所,家庭才是寶寶最好的早期發展課堂,爸爸媽媽就是寶寶最好的早期發展伙伴。在真實生動的生活與游戲場景下,寶寶隨時隨處都可以進行認知學習。爸爸媽媽要理解寶寶的認知特點,讓寶寶盡情探索和積累屬于自己的早期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