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昌決
摘 要:英語教學中,課題或知識的恰當導入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教師高效地教授知識內容。本文討論了幾種高中英語課的導入法,討論了使用恰當的導入在不同的知識或課型中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高中英語;導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2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144
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導入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絕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運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指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VCD等手段,導入教學。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直觀的手段要比言語描述更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如在上高中一冊(上)第四單元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的閱讀文章The Rescue時,教師可事先找一些與此有關的錄像或VCD片段,通過放映,讓學生感受到地震時人們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災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又如在上第五單元The silver screen中的閱讀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ellberg時, 可直接放映由他導演的電影片段,學生往往在笑過之余,更迫切地希望了解Steven Spellberg的有關背景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情景導入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可能指望課堂上學生時時刻刻都處于規范的學習狀態。某些偶發事件就特別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需求采用靈活有效的方法組織課堂導入,為傳授知識作鋪墊。平時的生活和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能創設出一個與課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將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模塊話題導入,吸引學生注意
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按照模塊教學要求設計相應的教學話題,為學生展現出更加豐富和完善的英語文化知識,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這些模塊多來自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運用模塊話題導入時,不僅可以很好地體現英語教學內容,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在運用模塊話題導入、吸引學生注意方面,首先是選擇科學的話題,選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幫助學生完成單元教學。其次是所選擇的話題能很好地體現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從話題的導入中感知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最后導入話題,首先設計一些問題導入,讓學生做好準備,以便順利完善話題的討論和分析。
四、任務導入
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定的教學任務,使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目的,并在任務的驅使下,積極投入英語學習,如預習法。在講A Material World這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拋出三個問題:Would you like to be a millionaire? Why or why not? Why didn`t Charles want to be a millionaire? 設置恰當適度的懸念,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進行導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各種教學設施日趨完善,電腦、電視機、多媒體、投影儀、VCD、錄像機、錄音機等相繼進入課堂。在我們學校的高中英語課基本每天都會使用課件及投影設備,學生也覺得應用這些先進的教育手段上課他們感到非常有興趣,對于學習也很有幫助。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進行教學導入。
比如,在閱讀文章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充分利用收音機和錄音機的功能,選擇性轉錄了BBC和VOA的英語節目,上課時讓學生聽,然后讓他們判斷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在發音和用詞上的區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并進而總結出一些典型的英音和美音的差別。
六、 活動導入
通過游戲、歌曲或歌謠、以舊帶新、競賽導入,能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英語,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有助于學生鞏固和記憶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如教授Christmas時,先讓學生聽Jingle Bells這首歌曲。通過欣賞歌曲,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意識不到是在上課,從而在潛移默化后受到教育,獲得知識。這樣,既實現了課堂導入,又使學生在欣賞優美樂曲的同時擴大了知識面,還輕松地學到不少音樂的英語詞匯。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多種多樣,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類型、不同的內容,選擇使用不同的導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使學生重塑自信,覺得英語課好學、易學,產生興趣,減少焦慮,達到事半功倍。因此,導入一定要有較強的目的性,讓學生明確將要學什么、怎么學、為什么要學;它要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善于以舊拓新,溫故而知新;它跟要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能引人注目,頗有風趣,形成懸念,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參考文獻:
[1] 郭躍進.新課程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孫玉明,李鐵軍.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M].光明日報出版
社,2006.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