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縣氣象局,云南 宜良 652100)
宜良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屬昆明東部新區。地處北緯24°30′36″-25°17′02″、東經 102°58′22″-103°28′75″之間,東西最大橫距51.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85.3公里,面積1913.53平方公里,氣候屬于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在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和中國區域氣候環境變化作用下,宜良縣水資源危機日益突出。降水和蒸發是水循環過程中的重要指標。因此本文利用宜良縣(1959-2012年)資料,分析宜良縣近53年降水量和蒸發變化的特征,探求宜良縣干旱和水資源情況。
本文根據昆明市宜良縣氣象局近53年(1959-2012年)的逐月蒸發量、降水量觀測資料,采用統計學方法對宜良縣蒸發量、降水量的年、季節、年代變化規律進行深入分析。統計計算中以3-5月為春、6-8月為夏、9-11月為秋、12-2月為冬。
宜良縣1959-2012年平均降雨量為881.2mm,最大降雨量出現在1961年,為1275.3mm,最小降雨量出現在2011年,為429.8mm。宜良縣降雨量趨勢為減少,70年代-90年代降雨量較好,進入21世紀后逐年減少。總體存在大汛后,數年降雨量減少的現象。

圖1 宜良1959-2012年降雨量
宜良縣月降雨量差異顯著(表2),5-10月降雨量較大,占全年的85.7%,其中6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由表2可知,夏、秋季降雨量較多,冬季最少,為45.4mm。每年夏、秋季降雨量減少時,宜良縣旱情也比較嚴重。

表1 昆明宜良縣各季平均降水量
宜良縣1959-2012年平均蒸發量為2033.5mm。過去的幾十年里,宜良縣蒸發量存在上升趨勢,如圖2,20世紀90年代末期,相對處于蒸發量波谷區(圖2中最低點為1968年,由于數據缺測導致),其他時期變化比較平穩。
宜良縣全年蒸發量各月差異顯著,3-5暈蒸發量較大,占全年蒸發量的40%。全年蒸發量以4月份最大,12月份最小(表1)。宜良縣蒸發量以春、夏兩季為主,占全年的63.2%;秋季和冬季相差不大。根據宜良相關資料統計,對比表1,發現宜良縣出現嚴重旱情對應的季節,總會出現蒸發量的峰值,因而蒸發量的的大小與干旱出現關系密切。

表2 宜良縣月平均降雨量、蒸發量及所占比例
本文利用宜良(1959~2012年)觀測站資料,分析宜良縣區降雨量、蒸發量,分析結果表明:
1)宜良縣降雨量總的趨勢為減少,存在大汛后,數年內降雨量減少的現象;

圖2 宜良1959-2012年蒸發量
2)宜良縣20世紀60年代以后,蒸發量存在下降過程,到90年代后期,達到蒸發量波谷,以后又出現上升趨。
[1]左洪超,呂世華,胡隱樵.中國近50年氣溫及降水量的變化趨勢分析[J].高原氣象,2004,23(2):238-244.
[2]劉波,馬柱國,丁裕國.中國北方近45年蒸發變化的特征及與環境的關系[J].高原氣象,2006,25(5):840-848.
[3]楊凱,唐敏,周麗英.上海近30年來蒸發變化及其城郊差異分析[J].地理科學,2004,24(5):557-561.
[4]周連童,黃榮輝.華北地區降水、蒸發和降水蒸發關系的時空變化特征[J].氣候與環境研究,2006,11(3):280-295.
[5]黃晴晴,黃茂棟,張晨輝.梅州市近50多年的降水特征[J].廣東氣象,2007,29(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