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輝
9月7日,來自世界各地、各個領域的精英匯集于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暢談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世界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我國邁向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可謂異常堅定: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2015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舉世矚目,1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與會,習近平主席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闡述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我國為巴黎會議成功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然而,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碳排放國,通向低碳未來的路注定充滿了崎嶇和坎坷,科技創新就是那照亮崎嶇的燈,踏平坎坷的鞋。從經濟的角度看,科技創新在互聯網時代創生出一個又一個體量驚人的新市場,其巨大潛力足以對沖從高碳向低碳降落時發生的產業“縮水”;從社會的角度看,科技創新可謂是產業革命的孵化器,新興產業對于勞動力的吸納將有效緩沖淘汰落后產能導致的工人分流,而科技創新對低碳發展最重要的影響還是通過創新低碳技術實現的。
實現低碳技術創新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低碳技術創新孕育著新的技術革命。如果能夠在低碳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顛覆性的進步,那么這不僅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而且也是一次新的產業革命。我國在創新低碳基礎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進步非常快。在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方面,我國的一些技術是處于領先地位的,例如我國在第三代核電技術方面已有較大突破,并進入可以進行商業開發的階段,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方面也發展迅速。
不過,要使低碳技術成就一次新的產業革命,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碳排放居高不下的難題,必須使低碳技術產生更大的擴散效應,并形成新的巨大增長極。實現這樣的目標還需要更加系統的技術創新,而此次能博會的召開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人才、資本、技術等資源正在山西這個煤炭大省高效互動和交流,尋找著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途徑,而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為我們美麗而脆弱的藍色星球開辟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和充滿希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