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四川多家媒體報道,在成都新會展中心周邊區域的交通指示標志牌右上角上,出現了寫有各種數字的“小紅點”,似乎刻意模擬手機APP的未讀消息提示。成都交警表示,這是成都交警推出的一種交通安全行為視覺宣傳創新嘗試。媒體向成都交警六分局證實:“小紅點內的數字沒有任何意義,其作用是為了提醒駕駛員關注交通標志牌。”面對質疑,成都市交管局有關人士也表示,此舉涉嫌更改交通標識。
“小紅點”的第一個問題是于法無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五條第三款規定,“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交通標線的設置應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要求和國家標準,并保持清晰、醒目、準確、完好”。所謂“完好”,就是既不能缺失一塊,也不能多出一塊。國家對于交通標識的規范性慎之又慎,專門出臺了《公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既然是規范,就是全國統一推行,作為執法者,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懸掛標識的職責,而沒有改變標識的權力。
“小紅點”的另一個問題是于理不通。交警的初衷是要引起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注意,而實際上,人都有注意反常事物的心理,一旦司機的目光都被那俏皮的小紅點和數字吸引了,滿腦子問號,大腦高速搜索關于數字的暗示,誰會去注意那司空見慣的交通標識?無數案例證明,司機幾秒鐘的走神就足以引起連環車禍,甚至導致許多家庭的破滅。道路安全,關系重大,生命不可重來,交通管理只有規范規范更規范,而絕不可拿交通標識來嘗試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創新。
在現代社會,對公民行為做出約束之前都要廣泛征求公民意見,而交警出于對交通管理的需要,有對交通行為采取及時措施的權力。現代社會的法治精神應當是依托理智和規則,通過法律的完善與執法的規范達到對社會的有效治理。創新初衷值得肯定,但一些帶有娛樂化色彩傾向、乍看貼近群眾的舉措,實際上有悖于法律完善和執法規范,是執法時應注意避免的“娛樂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