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向鋒
從古至今,無論中西方,人類對于美的追求與創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園林設計中的大量傳世佳作,都寫滿了人們對于美的各種見解與領悟,留給后人的不僅僅只是驚嘆,更有促使人們努力鉆研下去的不竭動力。
中西園林由于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而西方園林因歷史發展不同階段而有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園林等不同風格。但從整體上來看,中西方園林由于受到不同的哲學、美學思想支配,其形式、風格差別還是十分鮮明的。
中西園林從形式上看差異非常明顯。西方園林所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對稱、規則、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從而呈現出一種幾何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中國園林則完全不同,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
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從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便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古人講究表現自然,松柏高聳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數里盛開。融于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的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形式美。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并提出了黃金率。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論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地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國古典美學特別強調“意境”之美,園林亦不例外。造園者在造園布局時,常讓幽深的意境半含半露,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隱藏在一個或一組景色的背后,讓游者自己去觀賞、聯想,即“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去領會其深度。
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于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刻意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系,盡管組合變化可以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仍有規律可循。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話,那么它的素材、原形、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以致沒有什么特有的規律性可言。造園布局采取因勢取勢,隨地形起伏變化和形式的開展而布置相宜的景物。“高方欲就亭臺,低凹可開池沼”,宜亭斯亭,宜榭斯榭,與自然界融合得更加相得益彰。
縱觀園林發展史,我們可以看到東西方園林風格的異同,東方園林基本上是寫意的、直觀的,而西方園林則基本上是寫實的、理性的,以一種天生的對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園林也納入到嚴謹、認真、仔細的科學范疇。然而比較并不是研究的終極目的,在當今景觀園林領域,單獨孤立地談論任何一種流派或一種風格已沒有多大意義,多元化、綜合化的發展是景觀創新的重中之重。
(作者單位:山西瑞綠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