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珊 蘇麗軍


【摘 要】 目的:分析丙種球蛋白對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在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間收治的擴張型心肌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篩選出100例,根據患者的病歷號分為兩組,單數為實驗組,雙數為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法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LVEDD、LVEF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LVEDD、LVEF檢查結果均明顯優于治療前,且實驗組的檢查結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IgG抗體、BNP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均無死亡病例,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擴張型心肌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同時聯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會更加顯著。
【關鍵詞】 丙種球蛋白; 擴張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療效分析
心力衰竭即心臟功能減弱,導致其所泵出的血液無法與靜脈回流血液或身體所需要的血液供給持平,多由心臟收縮無力所致,擴張型心肌病是其主要致病因素[1]。有學者指出,此類疾病與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的缺失具有密切聯系。現以100例擴張型心肌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為對象,對臨床中丙種球蛋白對此類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間收治的擴張型心肌病并發心力衰竭患者中篩選出100例,根據患者的病歷號分為兩組,單數為實驗組,雙數為對照組,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1~54歲,平均年齡為(43.7±8.9)歲;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為(2.1±0.9)年;心功能評估結果為三級34例,四級16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4~56歲,平均年齡為(44.3±9.6)歲;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病程為1~4年,平均病程為(2.2±1.1)年;心功能評估結果為三級35例,四級15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方式進行治療 保鈉利尿、促進水液排泄,緩解心臟負擔;常規檢查后,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合理劑量的強心苷、多巴胺治療;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血液供應。
1.2.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聯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 每位患者以每千克體重400mg丙種球蛋白的治療劑量進行靜脈滴注,每天一次,連續5天。
1.3 療效評價
在治療前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心功能檢查,對比LVEDD、LVEF檢查結果;治療后,檢查兩組患者IgG抗體、BNP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文中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資料采用t值檢驗,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DD、LVEF檢查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LVEDD、LVEF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LVEDD為(50.45±11.21)mm,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4.76±6.78)mm,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LVEF為(45.98±8.3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8.76±6.96)%,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IgG抗體及BNP檢查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IgG抗體為0.031±0.018,BNP為(612±121)pg/ml,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2。
2.3 不良反應及不良事件發生率
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患者死亡,組間無差異;對照組患者有4例患者出現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0%,實驗組患者有3例患者出現惡心、眩暈等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0%,兩組對比χ2=0.15,P>0.05,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心力衰竭是炎癥、動脈狹窄或阻塞等一系列病癥導致心肌損傷,進而改變心肌結構及功能,影響心臟泵血所導致的心臟功能減退癥狀[2]。心力衰竭患者會具有明顯的呼吸困難、水腫及精神不振癥狀,擴張型心肌病則是誘發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擴張型心肌病又被稱為充血性心肌病,主要體現為左心室或右心室的明顯擴張,且以左心室擴張最為常見[3]。心室收縮能力減退后,心臟擴大,血液泵出量無法滿足機體的血液供應需求。擴張型心肌病是心肌損傷的最終結果,心肌損傷后殘存的部分心肌細胞所承擔的負荷會明顯增多,心肌細胞的過度負荷會誘發代償性肥厚,以維持心臟的基本功能[4]。但長期的心臟代償性變化會導致心肌收縮或舒張功能衰退,形成擴張型心肌病[5]。
臨床中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則即為促進心功能的恢復,降低炎癥反應、減輕心臟負擔。研究結果顯示,擴張型心肌病的產生與機體免疫能力的減弱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細胞免疫療法對此類病癥的治療具有理想的臨床效果。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免疫球蛋白,向人體內輸注丙種球蛋白是一種被動免疫療法。丙種球蛋白含有大量的抗體,輸入體內后可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促使機體進入免疫保護狀態。且丙種球蛋白作用于人體后可對β-腎上腺素受體抗體起到中和作用,抑制心肌重塑,緩解心力衰竭。
文中結果顯示,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患者,其心功能及IgG抗體、BNP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單純應用常規療法治療的患者。由此表明,丙種球蛋白在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可顯著緩解患者不適癥狀,對保證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莫新玲,謝福生,侯廣道.丙種球蛋白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免疫研究[J].重慶醫學,2013,27:3249-3250,3254.
[2] 張塬坤,董萬亮,趙國安,等.丙種球蛋白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免疫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148-149.
[3] 王瓊先.丙種球蛋白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療效[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5:19-20.
[4] Staudt A,Bohm M,Knebel F,et al.Potential comes of open carpal tunnel depompression[J].N Z Med J,2013,126(1369):60-67.
[5] 何成麗.丙種球蛋白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08:96-97.
更正聲明
本刊2015年第14期刊登的《昏迷病人的護理十個要點》一文,作者姓名為趙錦霞、王媛,其中第二作者王媛的姓名刊登有誤,應為王媛媛。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