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鵬
【摘要】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治療前后心肌酶(CK-MB)和肌鈣蛋白T(cTnT)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變化, 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借鑒。方法 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為實驗組, 給予坎地沙坦聯合馬來酸依那普利緩釋片治療。選擇80例身體健康者作為對照組, 對患者治療前后的CK-MB、cTnT、CRP水平進行檢測。分析兩組的檢測數據并比較。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CRP水平為(2.24±0.33)mg/L, 對照組CRP水平為(2.25±1.12)mg/L,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后cTnT為(0.21±0.02)ng/dl,
CK-MB(21.88±27.30)ng/dl, 均高于對照組的(0.02±0.01)、(8.31±2.22)ng/dl,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CK-MB和cTnT及CRP水平變化是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反映, 檢測cTnT、CK-MB、CRP水平對判斷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心力衰竭;肌酸激酶;肌鈣蛋白T;C反應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2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綜合征, 心臟因結構或功能性疾病而引起的。射血能力受損是其主要病因。射血功能受損會導致心排血量下降, 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血量需求, 就易誘發慢性心力衰竭[1]。心室收縮功能下降是引起射血功能受損的主要原因, 呼吸障礙、水腫、體力活動首先等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臨床癥狀[2, 3]。本文主要研究心力衰竭治療前后心肌酶和肌鈣蛋白T及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 為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借鑒。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為實驗組, 其中, 男50例, 女30例, 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60.0±5.5)歲, 病程3~10年, 平均病程(5.1±3.2)年。另外, 選擇身體健康者8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 男45例, 女35例, 年齡32~71歲, 平均年齡(61.3±5.7)歲。
納入標準:符合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無嚴重并發癥;心力衰竭病史在1年以上;自愿參加治療。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實驗組采用坎地沙坦(北京諾華制藥, 國藥準字H20000292)治療, 8 mg/次, 每日早晨服用1次, 馬來酸依那普利緩釋片(哈藥集團三精制藥四廠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3020207)10 mg/次, 服用2次/d。以上兩種藥物聯合服用, 持續服用4周。
1. 3 檢測方法
1. 3. 1 準備 實驗組入院第2天進行檢測, 空腹、真空采血管取靜脈血液5 ml, 放入冰箱(37℃)30 min, 待血液凝固后, 用離心機對血液離心, 離心機轉速保持2000 r/min, 持續15 min。完畢取血清2 ml放入冰箱(-20℃)待檢。
1. 3. 2 方法 CK-MB:先采用多克隆抗體抑制活性, 然后采用連續檢測法進行檢測, CK-MB參考值<25 ng/dl。cTnT:采用全血肝素抗凝法檢測, 參考值<0.03 ng/dl。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 參考值<30 mg/L。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實驗組治療前后CRP變化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CRP水平為(2.24±0.33)mg/L, 與治療前的(2.53±1.24)mg/L相比下降顯著(P<0.05);對照組CRP水平為(2.25±1.12)mg/L,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實驗組治療前后cTnT與CK-MB變化比較 實驗組治療前cTnT和CK-MB分別為(0.39±0.04)、(36.21±15.02)ng/dl, 治療后cTnT(0.21±0.02)ng/dl、CK-MB(21.88±27.30)ng/d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分別為(0.02±0.01)、(8.31±2.22)ng/dl, 實驗組cTnT、CK-MB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 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表現為血壓上升、心跳加快等, 病情惡化快,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病死率高,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急性心力衰竭發生率逐漸提高[4], 如何積極開展有效治療, 成為研究熱點之一, 研究采用何種藥物提高治療效果有重要現實意義。
慢性心力衰竭在任何年齡階段均可發病。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 主要由肝臟生成。在評估急性時相反應方面, CRP一種最為敏感和快速的實驗指標。研究顯示, CRP在判定心力衰竭程度、治療效果、預后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在正常健康人血清中, CRP的含量很低, 但是發生感染、組織損傷、感染時, 人體血清中的CRP含量會在一定時段內急劇上升。當患者病情穩定后, CRP含量就會逐漸下降至正常水平。本文中, 與治療前相比, 實驗組治療后CRP水平下降顯著,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早期心肌缺氧損傷反映指標中, 心肌細胞代謝產生和釋放的霉學變化最為明顯。有研究顯示, 肌酸激酶(CK)的存在位置主要在骨骼肌和心肌, 并且肌酸激酶水平會隨著心肌損傷加重而上升。在心力衰竭時, 神經內分泌機制啟動, 保證心力衰竭心腦器官供血, 心率加快, 同時能夠提高新鈉肽等保護心臟, 在作用機制不足時, 心患者出現生命危險, 在其他細胞中, 肌酸激酶(CK)的存在量很少[5]。身體健康的人, 其血清中肌酸激酶以肌酸激酶同工酶MM型(CK-MM)為主, 含量達94%以上。CK-MB含量較少, 還不到5%。研究顯示, 心肌受累與血清中的CK-MB含量緊密相關, 心肌受累越嚴重, 血清中的CK-MB水平越高, 是判斷心肌受損的重要指標。本文中, 與治療前相比, 實驗組治療后cTnT與CK-MB下降顯著, 但仍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CK-MB、cTnT及CRP水平變化是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反映, 檢測cTnT、CK-MB、CRP水平對判斷臨床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胡素瑾. 心肌標志物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診斷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2):75-76.
[2] 葛曉麗. 心力衰竭治療前后心肌酶和肌鈣蛋白T及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分析. 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20):2338-2339.
[3] 常當寧. 探討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肌鈣蛋白、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 吉林醫學, 2013, 34(14):2677-2678.
[4] 王玲. 肌鈣蛋白、心肌酶譜聯合腦鈉肽對急性心梗患者的診斷價值. 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34):19-21.
[5] 張燕, 趙龍, 孫惠萍, 等. BiPAP聯合重組人腦利鈉肽在重癥急性心力衰竭搶救治療中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3):5799-5801.
[收稿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