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靜 李豫
【摘要】北宋東京作為都城處于“天下之樞”、“萬國咸通”的地位,其地流行的節日可以說代表了整個北宋時期各個地區的節日特點。開封(東京)作為北宋的都城,其節日更是豐富多彩,具有引領時代的特征。隨著北宋東京商品經濟的發展,傳統節日與商業活動相結合,使節日過得更加隆重、歡快,內容越來越多,全國性的民俗逐步形成,北宋節日形成了時序性,節日變地娛樂化,宗教性節日變地商業化,這些正是北宋東京節日最大的特點。
【關鍵詞】北宋東京;節日習俗;節日文化
一、東京地區的節日數量之多,冠絕天下
據學者的不完全統計,北宋時期盛行于東京地區的各種節日達到50多個,這些節日又分為圣節(皇帝與皇后的生日)、政治性節日、民俗節令性節日及宗教性節日等,如楊佳杰在《北宋東京節日研究》一文中對當時開封地區的節日及其數量做了詳細的統計,以下為圣節的具體情況:
此外,政治性節日包括開基節、天慶節、天貺節、先天節、降圣節、天祺節、天應節、真元節、寧貺節、元成節、天符節;民俗節令性節日包括元旦、立春、人日、元宵、中和、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端午節、七夕節、立秋、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除夕;宗教性節日包括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玉皇大帝生日、梓潼帝君生日、祠山張真君生日、花朝節、佛涅槃盛會、北極祐圣真君生日、東岳圣帝生日、浴佛節、結制日、崔府君生日、二郎神生日、盂蘭盆節。據此可知北宋時期開封地區的節日不僅數量多,而且類型復雜,出現了具有政治性節日與節令性節日并重、民俗節日與宗教節日并存的特點。
二、北宋東京地區的節日習俗內涵豐富
內涵豐富體現在節日習俗來源的多元化與節日類型的復雜化。北宋時期東京地區的節日總體上數量眾多,如此大量的節日從起源到形成都沿著不同的路徑在發展,其習俗的來源各不相同,其中一部分節日習俗承繼自前代,如春節放鞭炮、貼門神、飲屠蘇酒、等都是在宋代以前就成型的習俗,而諸如掛年畫、貼春聯、互送拜帖等俗尚則從宋代才逐漸發展起來的。節日習俗來源不同,其所蘊含的文化特征與民俗民俗各有不同,這在一定程度豐富春節的節日內涵。就節日類型的復雜性對節日文化內涵的影響而言,北宋東京地區也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北宋時期開封地區節日的類型呈現多元化特征,既有民俗性節日,又有時令性節日;既有政治性節日,又有宗教性節日。各種不同類型的節日并存,本身就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加之各種節日文化交叉發展、相互影響,使得節日文化發生較大變化,其內涵更加豐富。
三、北宋東京節日習俗貼近民眾生活
隨著東京城市人口的增加及民間文化的發展,許多原本流行于宮廷及上流社會的節日習俗逐漸進入下層民眾的生活,其節日習俗越來越多地受到民眾生活習慣的影響。如元旦貼春聯的習俗,原本起源于五代后蜀國的宮廷中,北宋統一四川后,這一習俗被帶到開封,最初只是在宮廷及上流的文人雅士中間流行,后來逐漸向下層傳播,到北宋中期已經普及到普通民眾的元旦生活中,正如王安石詩中所描繪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盛況。不僅如此,在歡快的節日氣氛的感染下,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京城官宦貴族們也在節日期間走出府邸,進入街市之間,與民眾一起歡度佳節,從而出現了真正的與民同樂的盛況。據《東京夢華錄》等記載:每逢元日、元宵節、清明節、七夕節、重陽節等戶外后動集中的節日里,京城上流社會的人們都會外出尋樂,如正月初一夜,貴家女眷們出來縱情地觀賞關賭的場景,有的還進到場子里面觀看,或者進入街市飯店里吃喝。元宵燈會期間,東京的官宦們也會攜帶家眷混同在普通百姓中肆意游賞。
四、北宋東京節日習俗神秘色彩淡化,娛樂性增強
北宋時期是傳統節俗從上層走向民間的重要時期,節日從神秘性走向娛樂性。宋代以前,大量的傳統節日籠罩在神秘恐懼的氛圍中,節日習俗都是圍繞驅邪禳災、消災祈福的主題發展的,尤其在道教神鬼觀念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節日的神秘色彩達到了頂點。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下,節日習俗自然也被神秘化,比如自古就有在春節期間鳴放爆竹的習俗,關于這種習俗的起源及用途,魏晉時期認為起源于人們辟邪的心理。但到了宋代,尤其是京城開封,鳴放炮仗已經成為烘托節日氣氛的重要手段,其所謂驅鬼辟邪的功能已經被摒棄了。另如中秋節的祭月,開始變成賞月活動;元宵節的祭神燈火,演變為燈火藝術。在各種節日活動中,文化娛樂節目不斷增加,如猜燈謎、鬧春會、放風箏、拔河、射柳、斗草、走馬、賞月、菊展等,節日內容日益豐富,喜慶氣氛成為節日的基調,傳統節日的神秘恐懼色彩被大大減弱了??傊?,北宋時期開封的節日生活喜慶熱鬧,隋唐以前人們在節日期間的恐懼心情一掃而空,代之以歡樂享受的心態,人們紛紛沖破各種禁忌,充分享受節日帶來的歡樂。
五、北宋東京節日習俗深受都市商品經濟的影響北宋東京是當時國際性大都市,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受商品經濟的影響,節日習俗中有大量的商業元素。翻閱《東京夢華錄》中有關節日生活的內容,處處透露著濃濃的商業氣息,而這正是商品經濟繁榮的東京城對節日習俗滲透的結果。北宋時期,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坊市漸漸融為一體,城市商業也突破地域和時間限制,臨街設店的近代型城市初見端倪。城市中的商人與商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連以往的皇家禁地——皇宮四周都成了擺攤設點的鬧市區。當時的東京城人口眾多,規模宏大,是11世紀至12世紀初就已成為“世界最先進最繁榮最龐大的城市”。據史料記載,北宋末年汴京城內僅大型的酒店就有72家,其余被稱為腳店的小型酒肆不下萬家!飲食業的發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汴京城商業的旺盛氣象,而馬行街的商鋪、相國寺的市場、舟橋的夜市、潘樓街的桑家瓦子等都是其商業發達的標志性符號。商品經濟的繁榮使得節日生活也充滿了商業氣息。
六、政治性節日大量出現
與前代及同時期其他地區相比,北宋時開封地區的節日文化還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即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擁有大量由北宋統治者專門創設的所謂政治性節日。當時的政治性節日主要包括為皇帝太后的慶生的圣節及在宋真宗、徽宗時期為粉飾太平而大量設立的一批特殊節日。這些節日加起來超過了20種,占整個北宋都城節日總數的40%以上。為最高統治者慶生而設的圣節在唐代就有,但并未真正普及開來,進入宋代以后,將皇帝及在政治性有重要影響的太后生日立為圣節已成為傳統,逐漸建立了一整套儀式及慶?;顒?,并形成穩定的節假制度。另外,受道教天帝觀念的影響及在統治者粉飾太平盛世心理的驅動下,在北宋前期及后期曾大量設立為慶祝所謂祥瑞天降現象的節日。無論是圣節還是慶瑞之節,對于京城的官員與民眾而言,都是歡快與幸福的,屆時朝廷會舉行盛大的慶?;顒?,并給京城百姓賞賜飯食及錢物。當然這些出于特殊目的而設立的政治性節日不可能流傳到后世,其中大部分隨著北宋政權的覆亡而消失了。
結論
北宋時期開封地區的節日及其習俗具備數量眾多、內涵豐富、貼近民眾生活、神秘色彩淡化、商品化程度高、出現了一批專門的政治性節日等特點。這些特點既與整個傳統社會的節日文化相符合,又有其獨特性,流行于當時及后世的這些節日習俗對今天開封市人文旅游資源的開發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宋】陳元靚.歲時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宋】孟元老著,高嘉敏編著.東京夢華錄[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16[3]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開封地方史志編委員會編.開封民俗[M].開封:開封地方史志編委會,1987
[5]程國鋒.《東京夢華錄》當前研究概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4)
[6]魏華仙.北宋東京節日消費[J].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3
[7]史冷哥.宋朝皇帝對官員的節日物質賞賜[J].河北大學學報,2012(3)
[8]毛現華.宋代節日生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楊靜靜,1991年生,女,漢族,河南大學學科教學(歷史)碩士。
李豫,1986年生,女,漢族,河南大學學科教學(歷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