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錦鳳
【摘要】“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彰顯了實現綠色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布局中的極端重要性。陜西省在推進“十三五”發展中,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全面實現人與自然、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
【關健詞】綠色理念;提質增效;新優勢;生態環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陜西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在實現綠色發展中肩負著特殊使命。近年來,陜西在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面貌總體呈現好轉態勢。2015年西安收獲251個藍天,較上年新增40天。但是,陜西經濟發展規模、空間布局、增長速度與自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土地利用粗放、能源消耗偏高、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也依然存在。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協調持續迫在眉睫。
一、強化發展根基,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綠色發展是陜西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更是建設“三個陜西”的當務之急?!笆濉逼陂g,陜西必須牢牢抓住綠色發展的歷史機遇,強化綠色發展根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定不移打好綠色攻堅戰,將綠色產業打造成陜西發展的新引擎。一是大力發展綠色工業。按照中高端要求優化工業結構,加快培育新型產業,通過創新驅動促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走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的新型工業化路子。二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要把發展綠色農業與農民增收結合起來,推進果業提質增效,壯大優勢畜牧業,實施菜茶品牌化生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益。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文化旅游。深入發掘歷史人文資源,系統打造紅色文化、歷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絲路文化、文藝陜軍等文化品牌,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四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帶動產業和拉動消費的作用,引領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品質化轉變,加大地產品牌推廣力度,建設城市商業聚集區和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培育發展文化休閑、體育健身、醫養結合等消費業態。五是大力“互聯網+”發展新型業態。推動互聯網與制造、能源、農業、商貿、物流、金融等產業深度融合,開展眾包設計研發與網絡化協同制造,發展精準農業和農村電商,打造新的增長點,努力開創陜西綠色發展新時代。
二、增創綠色優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綠化治理,陜西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較大差距,生態環境建設任重道遠。一要強化生態道德和生態價值意識,筑牢綠色思想,謀劃綠色布局,推進綠色生產,推行綠色生活,養成生態自覺行動,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美麗陜西。二要結合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統籌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三要抓好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理順秦嶺保護體制,從嚴控制開發開采;制定出臺關中水系規劃,實施水污染防治計劃;加大重點水庫、湖泊的恢復建設力度,不斷提升沿河林帶、濕地、蓄滯洪區的生態功能;實施水源地保護行動計劃,加大江、河的整治治理。四要建立健全生態保護體制機制。編制全省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實行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全面落實生態環境責任追究辦法,從源頭上防止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破壞生態。
三、聚焦綠色內涵,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陜西而言,走綠色發展道路就必須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治理體系,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努力實現資源開發與保護環境的雙贏。一要堅決落實節能減排。實施工業污染全面達標排放和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擴大天然氣消費總量,提高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應用比重,嚴格限定企業超標排放。二要推廣綠色建筑,嚴把項目環境準入關,認真執行項目環評制度,從源頭上進行控制。三要推行排污權、碳排放量配額和市場交易,深入實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強執法檢查,強化環境問責,切實減少環境污染。四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生態短板,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四、堅持厲行節約,倡導低碳文明生活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需要坐而謀,更要起而行。就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推廣綠色服務,提倡綠色飲食、綠色居住、綠色出行,自覺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化。一是節約能源。大力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鼓勵和引導企業依靠高新技術集約發展。二是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嚴格控制水源開采;農業用水全面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工業推廣應用新型節水設施;完善城市供水管網,加快污水處理的再生利用。三是節約土地。我省雖然土地廣闊,但可開發利用的建設用地非常緊缺。必須堅持合理利用好土地資源,嚴把土地審批關,加大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力度,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四是強化和踐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樹立全民節能環保理念,在衣、食、住、行、游等各個方面形成勤儉節約的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