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
【摘要】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俄國十月革命是兩種性質的政治革命。首先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隨后十月革命把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成了實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勝利,使工人階級登上世界歷史舞臺,影響世界歷史的進程。
【關鍵詞】城邦制度;政體;正義;發展
一、古希臘城邦制度時期的政治思想
古代希臘社會并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地理文化概念。公元前兩千年前后,希臘人創造了邁錫尼文明,建立了具有顯赫王權的專制國家。
古代希臘政治思想特征:以城邦為題為中心。每個類型又包含了千差萬別的政治形式,同一歷史時期中,不同城邦實行著不同政體。
二、古代希臘政治思想的沿革
古希臘形成時期的政治思想
公元前8-6世紀,是古希臘城邦制度的建立時期,也是政治思想的形成時期。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協調復雜的階級關系,正義觀很早就被提出來,出現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城邦國家繁榮時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500-449年)
伯里克利對民主政體和原則作了闡述,指出:民主政體的基本特征是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三基本原則:“自由”,雅典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開的;“法制”,即人人遵守法律;“平等”,即“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智者學派,從“自然”出發,探索國家的起源,提出國家起源于人們見的契約思想;明確提出了認識決定一切的。
城邦國家衰落時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431-400年)
蘇格拉底提出了知識即美德。柏拉圖:闡述了等級分工、哲學家執政及法治的思想。亞里士多德:首創了《政治學》;系統地對城邦的起源、性質、目的、城邦的整體以及法治的問題作了論述。
三、“希臘化時期”的政治思想(公元前338-146年)
希臘政治思想由原來關心國家政治生活轉而追求個人幸福;個人主義思想代表人物:伊壁鳩魯,政治思想基礎:個人幸福論,觀點:提倡精神上的快樂,建立法律以保證個人幸福快樂與安全。
世界主義思潮的代表是斯多葛派,創始人是芝諾,主張順應自然,與自然一致論點是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了自然法思想,人應該是平等,不應有任何差別。
古代羅馬政治思想的特征是古代羅馬政治思想在實際的政治和立法活動中借用和發揮了希臘現成的各種政治理論,為現實政治斗爭服務;法學得到較大的發展。
波利比阿(羅馬共和國后期政治理論家)的政治思想
內容:政體循環論,認為歷史上的政體是一個周而復始的更替過程;混合政體論,認為混合政體就是結合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主張:羅馬國家應該通過執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種權力相互牽制,以保證政治上的持續與穩定。
1.西塞羅的政治思想。羅馬奴隸主貴族派代表,主張維護衰落的共和國形式,政治思想內容:共和國理論,強調了國家法制的意義。自然法思想:認為自然法是一切人類法的準則。羅馬法學家的思想:在法的分類方面,羅馬法是西方最早、最完整的司法體系;分為市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市民法:是有關公民個人權利的法令或習慣法;萬民法:是調整帝國范圍內自由人的財產關系,特別是有關所有制和契約關系的規范;自然法:是自然和上帝的理性,普遍適用,永恒不變的正義,是各國成文法的準則和依據;在法的面前人人平等。
2.西方政治思想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基本特征。三個階段:古希臘、羅馬奴隸社會時期。
奠基時期的主要特征:自然政治觀:人們按照人類世界的結構又創造出一個神的世界,并且二者各自獨立存在,互不干涉。社會、城邦的產生是由于社會分工的需要或是社會發展的自然過程,他們都是把政治秩序建立看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
3.封建社會時期。神學政治思想:論證和維護教會統治地位的神學政治思想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2)教權和俗權的斗爭成為政治思想的中心內容
4.資本主義時期。15、16世紀資本主義社會形成時期。特征:(1)“用人的目光”、從“人的經驗”出發觀察和說明社會政治問題(2)開始把社會政治關系的內容看作一種“權力”關系,使政治問題和倫理問題分開;(3)產生了近代資產階級的主權理論。
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本主義繁榮時期的法學世界觀;特征:(1)以人性為出發點,探尋國家原則;(2)社會契約說是國家起源的主要學說;(3)個人主義國家觀成為典型的國家觀。
5.西方民主制度的固有缺陷。西方政治思想是研究西歐、北美一些主要國家的各種政治思想發生和發展歷史的科學。包括:(1)西方歷史上各階級、社會集團及其代表人物有關社會政治制度、國家組織和管理的觀點、理論和學說;(2)各種政治思想的產生、發展及其相互爭斗、更替的合乎規律的歷史過程;(3)各種政治思想對現實社會發展的作用、意義及其在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的地位。(4)論證現實制度的合理性,探討如何改善現有制度,維護政權、以及如何實現其政治統治出謀獻策的。
【參考文獻】
[1]張萍.淺析西方政治思想中的馬克思政治哲學[M]2003,32(3):76-78
[2]候紅熏.孟德斯鳩及其啟蒙思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張天明.探究論法的精神[R],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2-16
[4]夏魯惠.西方政治與國家政治探究[J].高等文科教育,2004(1):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