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圖書館是保障高校教育和科研服務的重要支柱之一,醫學院校的圖書館,更是輔助醫學教學和科研的重要資源。本文從轉變服務觀念、拓展服務模式、優化服務隊伍幾個方面來探討提升醫學院校圖書館服務質量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醫學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探討
醫學院校圖書館的讀者是主要從事醫學科研教學和臨床的教師及學生,對信息服務的要求是快、準、新。面對這樣的現狀,要使讀者感到滿意,甚至是使讀者獲得超過預期的服務價值的高度滿意,提升服務質量是醫學院校圖書館的必然選擇。
一、轉變服務觀念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工作是等待讀者到館來獲取的陣地式服務,其先決條件是讀者主動到圖書館并主動表達自身的信息需求。它嚴重束縛了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形成了頑固的被動守候的服務觀念。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館內服務的空間逐步淡化,館外服務的支持平臺日益發展成熟,這為服務人員理念的轉變提供了條件。新的信息服務模式要求主動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正如上海圖書館吳建中博士對現代信息服務所作過的這樣一個形象化的描述:“過去是讀者到圖書館來,而現在則是圖書館到讀者中去”。所以作為圖書館員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及時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做好服務。
二、拓展服務模式
1.傳統的服務模式。傳統的圖書館是以收藏和傳播紙質出版物的知識為己任,都是以購書—藏書—借閱的服務模式出現,服務手段老化落后,圖書館的服務一般是等候讀者上門,用戶需要親自到圖書館才可享受到館藏信息資源的服務,圖書館提供的所有服務基本是以本館資源為中心,服務方式有:書刊借閱、文獻復制、參考咨詢等,主要向讀者提供原始文獻,文獻流通方式是一本書、一種期刊、一份報紙;在文獻檢索方面也是為讀者提供館藏的專題文獻,館藏專題文獻又是以一次文獻、二次文獻的信息單元為主。對文獻信息的深度加工做得很少,由于機制、經費、人員、設備等各方面的限制,服務工作有很多局限性,同時也束縛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思想,使其安于現狀,缺乏創新精神。
2.創新的服務模式。在新形勢下,圖書館在擴大館舍、完善設備的同時,要在服務水平、范圍、深度上下工夫,使圖書館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圖書館首先要加強對讀者群的信息素養教育,舉辦各種講座,培養教師、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可以舉辦“當代醫學文獻類型”講座,使他們了解文獻類型的劃分、含義及作用。其次,為高校的科研成果引路,重點了解學校和科研的動態,摸清各重點科研及實驗室的科研內容和方向,開展專題信息服務,主動收集國內外有關情報資料,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技術開發提供課題查新、資料編譯、情報咨詢和定題服務;其三,結合醫學院校專業特色利用網絡資源,有重點地開發本校的特色信息,在網絡上為師生開展信息咨詢服務。最后,針對醫學專業教師提供個性化服務。
三、優化服務隊伍
要提升服務質量,除了要改變觀念,了解需求,拓展服務模式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服務隊伍。在美國有這樣一種說法,即圖書館發揮的作用中,圖書館的建筑物占5%,信息資料占20%,圖書館員占75%,這充分說明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1.合理的人才結構。在醫學院校圖書館里,科學合理的人才結構應該是:圖書情報、醫學、外語、計算機、人文科學的人才樣樣都有,復合型人才最好。但就圖書館目前的人員狀況是很難達到這一要求的。因此,不論哪個專業的館員,上崗前,都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圖書情報專業的館員要增強計算機網絡、外語方面的培訓,其他專業的館員要進行圖書館基本業務知識的培訓,同時館員必須重視繼續教育,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或利用在圖書館工作的有利條件,努力學習各種新知識,爭取人人都成為復合型人才。
2.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校圖書館是服務性機構,其任務就是為讀者提供優質滿意服務,館員要以“一切為了讀者”為宗旨,樹立愛崗敬業、勇于奉獻、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以滿腔熱情和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讀者,努力做好讀者服務工作,使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如果館員不具備這樣的職業道德素質,就不能正確認識讀者服務工作,不能在工作中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讀者服務工作的水平也就不可能提高。所以圖書館員應將讀者服務工作看作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認真工作,無私奉獻,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3.不懈的創新精神。在網絡信息時代,讀者的需求趨于多樣化,圖書館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存。圖書館員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尋求更開闊的發展空間,首先要強調以人為本,把讀者的需要當作自己工作的首要目標,改變坐等讀者作風,主動了解各專業讀者的需要,改革“以書為中心”的工作模式。其次在方式方法上創新,要改變傳統的外借與內閱的服務模式,注重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平臺,提供各種數據庫、知識庫服務以及各種在線或離線信息服務,如信息推送、知識發現、網絡呼叫、智能代理等服務,這些服務方式方法具有較強的智能性、實時性、交互性等特征,能夠提供全新的個性化服務。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服務內容,強化了圖書館服務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敏.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及創新的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3(6):14-19.
[2]祁秀華.優化醫學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6(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