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 要:時代總是在不斷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前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作為這些發展的重要力量的大學生群體正在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高校的心理教育才逐漸被重視起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首先,我國高校教育起步較晚決定了高校心理教育發展延緩,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改革開放后才開始慢慢出現。但是改革開放后至今,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若適時梳理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歷程,理性地反思心理教育在我國的基本經驗,對于改進和完善我國高校心理教育的體制結構與發展方向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心理教育;高校心理教育反思;高校心理教育發展現狀;反思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201-01
相對于其他國家,我國建國就比其他國家晚,高校的發展也因種種原因在建國后停滯不前,當然高校心理教育的發展在初期也沒有受到多少重視。但是社會的發展總是在向知識方面、科學技術方面依靠,社會的發展是要靠高校人才來推動的,同時也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發展的動力保障。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才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有調查顯示,我國80年代中期有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幾年有的大學已達到30%。雖然心理健康教育長期存在,國家也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做支撐,然而高校心理問題仍然突出,及時回頭反思,找出以往政策、措施及方法中應用不當的地方才能更好的發展。
一、我國高校心理教育的發展歷程
我國教育開始逐漸發展起來是在改革開放以后,自1778年起,以鄧小平為首的領導人把經濟和教育擺到桌面上來,從此我國經濟迅速騰飛,教育事業也在蒸蒸日上,同時在心理教育方面也逐漸有涉及。在以后的時間里,許多專家學者也開始把專注面轉移到我國的心理教育上來,1987年,南京師范大學的班華教授正式提出了心育問題,在《德育原理》(胡守芬主編)一書中提出將德育和心育結合起來,以形成優良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促進心理健康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并指導研究生探索這一課題。此后多位專家著書發表文章論述心理教育,為我國心理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進入九十年代,相對于我國來說高校心理教育進入到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也開始了重視推進階段。
二、我國高校心理教育的現狀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國上下多方面發展,在高校心理教育上也涌現出了更多專家學者和更多論述性與指導文章來指導高校心理教育的進行。近十年來,心理教育的發展較之前而言更為迅速,然而面對經濟發展也更加迅速,社會已經如此發達的中國來說,顯然有點跟不上腳步。十年前高校的心理課程可能在某些學校還是公共選修課,現在已經全面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為每個在校大學生必修課程。各大高校也積極響應新一輪的國家關于心理教育的新政策,逐步完善校內心里設施的建設,成立心理教育學術小組,組織學生參加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論壇,開辦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鼓勵大學生追求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總體來說,我國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穩步發展,逐漸開始步入正軌。
三、我國高校心理教育的反思
現階段在我國大學生依然是一個文化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是否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能否適應新世紀的各種挑戰,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是發展緩慢,僅僅是較以前進步快了些,比如學校心理教育的師資隊伍并不穩定,水平參差不齊;在響應國家政策后,國家和地方都有投資,但力度不足,經費在根本上沒有具體的保障;還有主要是地區間的教育不平衡,間接影響了地區間心理教育的不平衡。這都是值得反思并改正的地方,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都要進行進一步的解決。
四、結語
我國現在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畢竟只是相對獨立的開展了二十年的歷程,取得的成就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進入了新的世紀就進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代,當下社會也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發展的動力。從根本上說政策支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長足發展的制度保證,理論學科的發展與爭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學術基礎,專業化隊伍建設是高校心理教育發展的人才支撐。理性的分析當前面對的困境,沖出圍墻看發展,積極引導高校心理健康的全方位變革,建立自主的心理教育理念和精神實質,加強實際行動力,從而推動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向成熟與成功。
參考文獻:
[1]張鳴,任建平,毛鴻偉.基于虛擬樣機的機械設計方法[J].機械設計,2006(11).
[2]梁瑛楠,谷力群,郭志峰.學校心理教育課程改革中哲學人文思想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04).
[3]邱再潔,桑志芹,費俊峰.江蘇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基本情況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8(01).
[4]崔景貴.我國學校心理教育的發展歷程、現狀與前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5).
[5]張大均,陳麗.關于心理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4).
[6]楊曼英.淺談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