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羽婷
摘 要: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是一個學生向社會進一步過渡的過程。大學教育相對更為開放、自由,相較于高中教育的嚴格、制度化管理,大學教育被喻為“人生中的象牙塔”。也因為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落差,一旦沒有銜接得當,將可能導致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脫節現象。高中、大學教師有必要打破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尋找一種創新教育方式,讓學生真正有所得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大學;教育銜接;新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15-0222-01
高中生夢寐以求的大學教育,而大學生懷念過去的高中生活,這已然成為現行的一種趨勢。如何有效銜接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實行遞進式、層次化的教育過渡。避免學生因為落差過大、起伏過高,而不能適應大學教育,走向偏向思維。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是一個學生向社會進一步過渡的過程。大學教育相對更為開放、自由,相較于高中教育的嚴格、制度化管理,大學教育被喻為”人生中的象牙塔“。也因為高中教育 與大學教育之間存在一定的落差,一旦沒有銜接得當,將可能導致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脫節現象。所以,高中、大學教師在對其學生進行知識的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將學習興趣的培養問題放在首位,正視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性。針對目前的高中、大學教育銜接問題,此文展開了一定的分析與研究,從根本上來剖析高中、大學教育銜接興趣培養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教學形式不同
目前我國高中教育多為應試教育,而大學教育多為自由式、開放式教育,因此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其銜接過程中會因教學形式不一,造成最終的結果不同。部分學生因適應不了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的銜接落差,形成恐慌、空洞的心理,從而對大學學習生活形成恐懼心理,陷入迷茫狀態,缺乏學習興趣及信心,從而容易走偏學習方向。
(二)大學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過少
大學教師因為課時安排較少,因此造成課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過程中,老師為了趕進度,將交流時間大大壓縮,使得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非常少。這樣嚴重抑制了以學生受眾為主體的人性化教學相結合的思想運用,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創新教學的發展阻滯。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一旦大學老師不能銜接到位,將可能造成學生的心理落差,從而造成教育滯怠。
(三)教師的課堂態度不夠友好,讓學生產生距離感
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大學老師對課程教授產生消極情緒,容易表現到課堂上,使得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覺得和老師有非常大的距離感,從而融入不到老師的教育思路當中,跟不上教學腳步。積極、和諧的教學氛圍,有時候更利于學生適應課堂,而老師也應該以學生的思想及感受為首位來進行教學考慮。如果老師的情緒與態度過于消極,采用高壓政策來對待學生,那么在教學效果上將是收效甚微。
二、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的建議
(一)充分利用豐富的想象力,激起學生的共鳴
大學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來實現大學與信息化理念教學的充分結合。大學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反饋等內容的情況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課程安排,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空間,調動整體的上課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從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在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產生失落感、空虛感,從而迷失學習方向。這種以學生受眾為根本出發點的引導式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
(二)創建和諧環境,師生共同探究
要提高課堂效率,就不能像傳統的高中教師非常嚴格的控制課堂氣氛,而應該在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展開教學活動。大學教師可轉變角色,由原來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這要求教師在上課之間做好充足的準備,幫助學生營造一個人人都能平等表達自己想法的氛圍。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大學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學生足夠的空間,尊重和愛護學生,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寬松、互幫互助的環境下學習,讓學生盡情放飛自己的思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了完成教學內容之外,大學教師也可以適當的開展一些相關內容的引申課程。開設這些課程的目的是逐漸讓學生產生興趣,避免在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產生消極心理。
三、結語
構建以學生為受眾的大學新課堂,可以從多元化、信息化的角度出發,在高中教育至大學教育的過渡階段,能夠很好的強化大學教育,滿足學生的過渡狀態需求,有效的提升大學的教學速率與質量,從而幫助師生在課堂上能夠擁有進一步的交流空間。這也就是目前我們提倡的素質教育,使學生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等各方面能力的綜合發展,從而培養綜合性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崔翠.高中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銜接問題初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01).
[2]李彥彬.淺談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銜接的問題與對策[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