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春
摘 要: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小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提高文化素養。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常常受到閱讀資源和閱讀教學質量的限制,所以對于農村地區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而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意識,讓閱讀的種子在他們的心田發芽無疑是基礎和前提,也是家長和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教育課題。
在小學低年段學生的心田播下閱讀的種子,讓農村地區小學生逐漸養成喜歡閱讀、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對農村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小學低年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僅僅依靠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還遠遠不夠,一方面需要語文教師多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之間的聯系,豐富閱讀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與引領;另一方面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多方努力,共同為低年段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也讓農村地區更好地實施閱讀提升工程。
一、豐富低年段學生的閱讀資源
對于農村地區的學校而言,可供學生選擇的閱讀資源是較少的,農村地區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是農民子弟,平時看課外書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很多學生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校作為學生閱讀的主要陣地,有責任為學生夯實閱讀的沃土。所以在針對低年段學生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時,學校必須重視閱讀資源的建設,為低年段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首先,學校要根據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閱讀需求,積極擴充學校“書源”,豐富圖書館的館藏資源,提高學校圖書館的建設標準,讓校園充滿書香,尤其是一些電子圖書和少兒繪本圖書,更能滿足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閱讀需求。其次,農村學校及其教師要指導低年段學生科學選擇閱讀讀物,為小學低年段學生推薦有針對性的讀物,減少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最后,要進一步優化農村學校的閱讀氛圍,建設富有濃郁書香氣息的校園文化,如學校可以以書香園、卡通園等主題建設閱讀園地,讓低年段小學生放飛自己的理想,在閱讀中實現快樂成長。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為了催發農村地區低年段學生潛藏在內心愛讀書、喜讀書的潛能,學校和家長要采取多種方法與途徑,針對小學低年段學生的興趣特點和閱讀需求組織形式多樣和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價值和樂趣,進而催發閱讀興趣,使閱讀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常態。同時,為了保證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閱讀量,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誦讀經典,陶冶情操”“ 優秀讀物,師生共享”“讀名人故事”“親子共讀”等讀書活動,或者加強家校合作,積極表彰學生中的閱讀積極分子和“書香家庭”,在農村地區低年段學生群體中營造出良好的閱讀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在整體上的養成。
三、加強小學生的閱讀指導與引領
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低年段學生來說,由于他們在平時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所以閱讀技能相對欠缺,如果家長和學校不對低年段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引領,那么學生很容易陷入閱讀誤區。因此,農村地區的學生家長和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閱讀指導與引領上的職責,注重課堂內閱讀與課堂外閱讀的延伸,在豐富學生閱讀渠道和閱讀資源的同時,有效監控小學生的閱讀內容,使低年段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多讀書、讀好書,掌握更多的閱讀技能。為了培養農村地區低年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創新傳統閱讀教學方法,讓低年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領略閱讀魅力,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聽賞法”中的示范朗讀、錄音朗讀、聲像組合朗讀等方式,讓學生聆聽、感受閱讀時的思維與節奏感;借助“析賞法”,向學生展示文質兼美的短文、片斷,教師可以邊讀文句,邊作精辟評點,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和文學藝術的魅力;借助“讀賞法”來激發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浸潤和系統培養的過程。所以農村學校在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閱讀環境的同時,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激發低年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
參考文獻:
[1]沈 紅,王 毅.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2).
[2]季康平.論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2,(6).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長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