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勤
摘 要:合唱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合唱教學,既能提高學生的視唱水平,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樂趣。初中音樂如何有效提升合唱教學水平?文章從建立合唱意識,培養合唱節奏,挖掘合唱情感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合唱教學是一種重要的音樂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合唱教學,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在素質環境的大背景下,我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重視并加強合唱教學,讓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表現力,在與他人合唱中學會積累經驗,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協調合作能力。”
一、建立合唱意識,提高教學質量
在初中音樂的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合唱意識,這樣才能使音樂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每節課的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5~8分鐘的合唱訓練,練習的素材可以從課本中的合唱曲目中提取,或是選擇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課外合唱歌曲。簡短的片段練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快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激發學生的合唱自信心,讓學生敢于張口唱。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難度,如提高演唱聲音、多聲部共同演唱等,以便為今后的合唱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倘若這種練習被堅持下來,通過不斷積累,一定會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訓練學生合唱技能的同時,還應為學生提供“聽賞”優秀合唱曲目的機會。通過合唱教學,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掌握了音樂知識,有助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二、培養合唱節奏,增強合唱能力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滲透程度越來越深,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音樂包含的曲目類型有很多,很多音樂素材都具有較強的節奏感,教師可以通過創編對多聲部節奏進行改編,讓學生在游戲中逐漸養成合唱能力,并逐漸掌握合唱節奏。合唱節奏是合唱教學的基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節奏感,不僅有助于合唱教學,對學生今后的演唱也有重要幫助。節奏是一種本能,是各種音樂要素與人的心理、生理感知最直接的聯系方式,所以節奏練習是音樂學習及音樂教學的基礎。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應該采用合唱教學的方式進行,利用多聲部形式,通過游戲方式,逐漸提高學生多聲部的演唱能力。
例如:在《難忘今宵》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游戲練習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從而使學生的音樂合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首先,教師在“你跟我唱”這一教學環節中,分別用bong、du唱低聲部與高聲部,并讓全體學生一同唱,多唱幾遍,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認真領略這首音樂的節奏感。然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發聲情況,對學生進行位置調整,合理安排聲部,在反復練習中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初中生的合唱教學中應多加入節奏訓練,引導學生根據身體的律動進行合唱練習,長此以往,不僅能使學生的節奏感得到有效發展,還能使學生的合唱能力得到很好的增強。
三、挖掘合唱情感,培養團隊精神
合唱教學的重點是“合”,但是“合”并不代表全體學生齊唱,它指的是聲部的豐富與統一,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不僅讓聲音能夠有機融合在一起,還要使感情相互融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意識、想法,讓合唱教學能夠在音樂課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合唱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所以,它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多聲部的演唱能力,還需要學生能夠在情感上及對合唱的表現上達到高度統一,這樣的合唱教學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團隊協調精神。
總之,合唱教學在音樂課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我國中小學的合唱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初中音樂合唱主要以臨陣磨槍為主,多數情況下是為了應付合唱比賽而進行的短時間合唱訓練。在課堂上很多合唱歌曲,因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只教給學生一個聲部,合唱歌曲成為齊唱歌曲或是獨唱歌曲。希望通過音樂教師的不斷努力,利用合唱教學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團隊協調精神以及教學質量,從而使初中音樂的教學水準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常開起.合唱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聲音訓練漫談[J].藝術教育,2010,(1).
[2]張素琴.中學生合唱訓練教學方法的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1,(6).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鳳翔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