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麗 胡夢娜

[摘要] 目的 研究澹臺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該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統計學原理分為例數均為48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實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實行飲食指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應用效果。 結果 護理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效果良好,觀察組患者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2 h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臨床指標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予以患者常規化護理促使的同時,給予飲食指導,面對控制患者血糖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飲食指導;糖尿病;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4(a)-0179-02
在經濟水平持續上升的過程中,人們生活水平也跟著提高。而糖尿病的發病率也逐年升高。糖尿病會對患者產生一定影響,同時該種疾病會產生多種并發癥,繼而危害人們健康。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絕對火相對的引起脂肪、蛋白質以及糖類代謝紊亂,致使患者體內血糖持續升高和排泄尿糖慢性代謝性疾病[1]。有研究人員曾經指出,糖尿病有遺傳傾向。關于糖尿病的治療,至今并無根治方法。多采用飲食治療來控制患者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糖尿病最基礎的治療方法就是飲食療法。患者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展開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等。患者飲食控制能否得當,與病情的嚴重性具有直接性的關系。臨床實踐表明,護理人員在對糖尿病患者展開護理措施的過程中,實行飲食指導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該文將該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研究澹臺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2例,女44例,患者年齡為30~89歲,平均年齡為(59.3±2.8)歲。經診斷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按照統計學原理分為例數均為48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作為對比實驗進行比較。
1.2 方法
根據患者分組情況,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護理的基礎上實行飲食指導。飲食指導實施步驟如下。
(1)蛋白質指導控制。糖尿病患者在攝取蛋白質的時候,應當與正常人的水平相近或略高于正常人攝入量。為保證患者體內氮的平衡性,患者攝取的蛋白質應當主要以魚、蛋、奶、蔬菜以及肉類蛋白的形式,同時還應保證優質蛋白不低于1/3[2]。成人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保持在1.0~1.2 g/kg。但是如果患者合并腎臟類疾病,就應當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天保持在0.5~0.8 g/kg。如果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比較低,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維持營養平衡。
(2)脂肪指導控制。心腦血管疾病、高脂血癥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因此,糖尿病患者脂肪應當控制在20%~30%,同時預防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過量攝入。如果該類物質過度攝入,將會降低患者機體抗氧化能力。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注意告知患者在日常飲食中,預防動物油脂與動物內臟的攝入。日常飲食應以植物油為主,多食用蔬菜。
(3)碳水化合物的指導控制。通常情況下,成人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200~350 g。在此過程中,如果患者飲食控制得當,可以適當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這樣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葡萄糖的分解利用,從而有效減輕肝臟的負擔。當然護理人員還應注意碳水化合物指導控制的措施,可指引患者多食用五谷雜糧與復合碳水化合物。與此同時,根據身體的耐受程度,可以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糖類物質的消耗,從而有效降低血糖、血脂。
(4)維生素指導控制。臨床普遍認為,糖尿病的患者主食與水果的攝入量會受到一定限制,同時運動的缺乏,會導致患者產生便秘。但是維生素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預防和治療便利,同時還可降低血清膽固醇。基于此,在患者治療的時候,護理人員應當保證維生素的供給,同時鼓勵患者多飲水。以此可有效增強胃腸道的蠕動性,預防出現便秘的情況。在日常飲食中,護理人員還應當限制患者鈉的攝入量,每天鈉的攝入應當控制在6 g,但是不可少于5 g。與此同時,還應及時補充鈣、鉻以及鋅等礦物質。
(5)纖維物質指導控制。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應當明白糖尿病患者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每天控制在20~35 g。保持這樣的攝入量,可有效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同時有助于食物的吸收。與此同時,纖維物質對降脂降糖具有一定的影響。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結果顯示,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效果良好,觀察組患者控制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2 h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臨床指標改善效果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的產生,主要是患者體內內分泌系統失調引起糖類代謝失衡引起的一種疾病。關于這種疾病的治療,至今尚未有根治方法[3]。飲食指導是控制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同時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就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量。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高血糖、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果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就會引發多種不同程度的并發癥,病情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患者腎功能衰竭以及足、眼等部位發生病變,對患者健康構成威脅[4]。糖尿病患者實行飲食控制指導,就是要在合理控制患者熱能攝入量的同時,保證患者食物搭配科學性,以此滿足患者營養需求。患者在補充熱量的時候,需要充分結合年齡、血糖、尿糖、體質量、病情等多方面的因素。臨床表明,脂肪占20%~30%,蛋白質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55%~65%,患者所補充的總熱能,為預防多余的熱量轉為血糖,補充的熱量不應超過體質量。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慢性疾病。該類患者需要長時間的保持飲食控制。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護理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證飲食可以攝取相應的營養,還應充分考慮患者飲食習慣,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飲食需要。作為一種終身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藥物治療,而這些藥物會對患者內臟產生損害,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針對這樣一種情況,飲食控制方法就是要保證在不具有不良反應條件下,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因此,護理人員在對該類患者進行飲食指導控制的時候,首先就應了解飲食控制就是為改善藥物治療引起的血脂異常,促使血脂、血糖以及血壓都能夠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時還要滿足患者機體的營養需要。患者盡可能做到少食多餐,適當展開體育鍛煉,以此增強免疫力[5]。針對飲食控制指導的特殊性,護理人員應及時糾正患者飲食中的誤區,加強糖尿病的知識宣傳教育,促使患者認識到飲食治療對控制血糖的重要性,這樣患者才能夠自覺實施各項飲食指導措施。與此同時,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還可以對患者展開必要的心理疏導,促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臨床各項治療與護理[6]。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予以患者常規化護理促使的同時,給予飲食指導,面對控制患者血糖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銳.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方面的應用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3(28):162-163.
[2] 田敬.針對飲食治療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2(23):129-130.
[3] 楊愛秋.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方面的應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5,15(1):180-181.
[4] 龔玉蘭.飲食指導在糖尿病護理方面的應用探討[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24(6):81-82.
[5] 曾玫.糖尿病護理中飲食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9):52-53.
[6] 王殿紅.飲食指導卡在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5(5):132-133.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