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凡 曹迎東 劉凌夢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討論其影響因素。 方法 運用調查問卷、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對實習所在地區糖尿病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自我管理行為中患者依從性最好的是藥物行為,依次是足部護理行為、飲食護理行為、血糖自我監測行為、運動行為。女性在服用藥物依從性、足部護理行為依從性和血糖自我監測行為依從性比男性好。男性的運動行為依從性明顯高于女性。 結論 各個群體應加強對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糖尿病;自我管理;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3(b)-0192-02
糖尿病是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糖尿病及糖尿病的并發癥對人們的健康和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發病率逐漸升高。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9 240多萬[1],位居世界第1位,而且每年還呈上升趨勢[2]。糖尿病控制不好易引發并發癥,為患者及其家庭、經濟、身心帶來更大的痛苦和負擔。除了藥物治療以外,主要的依靠患者對自身的生活上的管理、自我的護理來進行治療。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河南省三甲醫院糖尿病患者,確診治療至少1個月,患者神志清醒,有正常思考能力,生活上有自理能力,年齡在18歲以上,隨機調查80人。
1.2 資料收集
調查時間從2015年1月—6月份,根據文獻[3-5]設計制定調查問卷。共發出80份,不記名填寫,回收77份,回收率為96.3%。調查主要內容: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工作、學歷、基本病史等;了解糖尿病相關知識的情況;對血糖的監測情況、運動情況、用藥情況、心態情況、以及所受到的社會支持的情況等。
運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共有12個問題,分別從飲食,運動,血糖監測,足部護理,和用藥幾個方面,對患者7 d內的自我管理行為進行評分。
1.3 資料分析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統計方法用描述性方法說明。
2 結果
2.1 調查一般資料
由所收集到的患者基本資料可見,男性患者38(約占總人數的49.4%),女性患者39人(約占總人數的50.4%)。年齡小于50歲的有7人,其余大多都在60歲以上。文化程度,以高中初中小學為主有61人,占總人群的77.2%,大專以上人數很少11人占14.3%,小學以下有5人占6.5%。2.2相關的疾病資料病程小于5年的有12人,病程5~10年的有29人,病程大于10年的有36人。家族有病史的23人,無病史的有54人。有4人出現了糖尿病并發癥。
2.3 患者治療基本情況
100%的患者能遵醫用藥;45.5%的患者能控制飲食;40.2%的患者能自我檢測;35.1%的患者堅持運動;58.4的患者能堅持足護;7.8%的患者血糖恢復;58.4%的患者血糖反復,28人因飲食控制不當,5人藥物使用不當,12人運動不足;33.8的患者血糖未恢復。
2.4 患者對相關知識了解以及社會家庭支持情況
97.4%的患者積極主動去了解病情及相關知識;32.4%的患者所在社區有宣傳;75.3%的患者醫務人員有宣教;88%以上的患者家庭支持良好,與家人一起居住;80%以上的患者有醫保;60%以上的患者主動制定計劃,50%以上的患者堅持執行計劃。
3 分析與討論
3.1 基本現狀
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都比較了解,也了解其帶來的危害,堅持治療并對生活、治療態度積極,這離不開家人的支持;患者自我管理的評分由高到低是藥物使用、足部護理、飲食護理、血糖監測分數最低的是運動;對足部的護理[6]人們也重視起來,可能與醫務人員宣傳教育有關系;飲食護理現狀不是很理想,可能與現在人口味、生活觀念以及老年人的思想有關;血糖自我監測可能與患者經濟水平,對血糖自我監測意義[7]的認知程度,以及對疼痛的敏感程度和毅力有關;運動不理想可能與患者年齡較大有關系;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因此對治病的心態會改變,對自身病人角色的認知會淡化;治療的病程長,長期治療所花的費用也會使得患者身心感到疲憊;結果分析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大多也是因為飲食不注意控制,不進行合理的運動配合治療;對于糖尿病健康知識認識不深刻不到位,這與社會對這些健康知識宣傳不夠也有關系;患者自身為自己制定計劃方面不是很理想,這可能與患者獲得專業知識意見渠道有限有關;制定計劃并能堅持的也并不多,除了患者要有堅定的信念恒心外,還需要他人的監督、督促與鼓勵。
3.2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為
3.2.1 患者依從性的提高從健康教育著手 從收集的資料了解到患者都知道糖尿病的危害與治療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并且都愿意積極主動的去了解、獲得知識;糖尿病患者都知道且明白用藥及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持之以恒的堅持控制飲食的計劃堅持按醫囑用藥,特別是飲食方面,這可能是因為習慣不易改變,需要長期較強的自控能力,并在家人的監督下長久的堅持下去。這就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活動,使其深刻了解其重要性;老年人會不喜運動,所以要引導患者走出因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就放棄運動這種誤區[8],改變思想,為自己量身制定出合理的運動計劃。這需要醫務人員除了加強教育以外,還要想更多可行的辦法使患者主動去制定計劃的同時更能堅持按計劃去行動。
3.2.2 血糖自我監測 血糖的自我監測,不僅僅是要加強患者對血糖監測的重要性教育,還要加強對其家人的教育,使其家人能督促患者進行監測。加強對患者家屬的教育,使家屬明白血糖監測并不僅僅是監測,能更好的反應患者治療成效,并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對治療計劃特別是飲食方面進行有益的調整,更方便醫務人員能制定出更好的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3.2.3 社會支持方面 該調查顯示患者有從社區有關宣傳獲得信息的只占了32.4%。社區是人們的主要活動區域,提高在社區的宣傳力度,就能很好的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程度。同時,社區宣傳不僅是對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幫助,也可以是健康人群了解糖尿病、認識糖尿病,從而使健康人群更好的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發展。使患家屬能獲得更多的糖尿病知識,更好的監督、督促患者,也間接的提升了家庭支持。特別對于那些無親人相伴的患者,社會支持尤為顯得更為重要,這是他們可以獲得的精神上、心理上的支持的唯一的途徑。
4 結論
醫護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的管理,幫助患者制定出更可行的計劃,糖尿病不能僅依賴藥物來治療,飲食、足護、血糖的自測、運動都是不可少的途徑,相輔相成,少哪項都可能使治療的效果不佳。醫護人員應對患者加強健康教育,因人而異,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教育;開展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的糖尿病自護培訓,特別對并發癥的宣教,要使患者更深的意識到糖尿病并發癥的危害,進而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從而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同時也要加強對患者的家屬的教育,使患者家屬了解病情、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態,在院外能更科學的護理患者,起到更有效的督促、監督作用,更加有效的用好家庭支持資源;社會應充分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網,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寬領域的健康教育體系,只依靠醫院醫務人員是無法做到的。糖尿病的預防與控制還需要社會、社區、家庭共同努力,建立互通的健康教育網絡,需要社會各個群體的支持,需要每個人的監督和促進,使糖尿病健康教育成為一個完整的全面的系統的體系,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更好的相接相融合,去改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全面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
[參考文獻]
[1] 蔣娟,徐靈莉,高麗,等.糖尿病病人自護行為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研究,2014,28(1):282-285.
[2] 孫勝男,趙維綱,董穎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3):229-232.
[3] 孫曉敏,黃曉萍,袁翠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應對方式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084-1086
[4] 汪星,張建鳳,李志菊,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52-56.
[5] 夏偉珍,陳雪珍.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監測的因素及護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24(4-6):33.
[7] 王麗,張俊磊.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2,19(4A)39-41.
[8] 肖曉玲,胡秋秋,劉玉萍.家屬參與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313-316.
(收稿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