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趙鵬 關立增 李海峰
摘要 個性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多樣化變化的回應,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趨勢和新出路。筆者從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內涵入手,通過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結合動物醫學專業特點,提出構建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探索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的途徑,從而促進地方性高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
關鍵詞 個性化;動物醫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6)05-340-02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is a response to social diversified demands, is a new trend and new way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universities. Starting from connotation of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through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features of animal medicine major, an idea for constructing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talents was proposed, the cultivation ways were explored, so a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improvement of talents quality majored in animal medicine.
Key words Personalization; Animal medicine major;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加強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大力培養創新人才是國際中長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新形勢下社會對高等學校提出的戰略要求。動物醫學專業是高等農業院校的傳統專業,多年來為我國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我國傳統畜牧業向現代化畜牧業的轉變以及社會的發展和就業領域的變化,對高校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1],要求培養的人才突顯個性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對動物醫學專業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而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大多停留在同一性和規范性上,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2]。因此,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研究是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對社會需求多樣化變化的應答,也是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新趨勢和新出路。
1 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內涵
個性是一個人有別于其他人的具有一定意識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獨特性的體現。個性化教育就是充分兼顧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其自身存在的潛能和社會價值,使受教育個體的身心和智力等得到充分和全面發展。人才培養是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個性化人才培養是培養主體為了實現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和一定的培養制度保障下設計的,由若干要素構成的,注重提升培養對象獨特性、主體性、創造性與和諧性的理論模型與操作式樣。個性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把培養高素質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放在首位。在辦學理念上,更加注重學生實踐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注重因材施教,個性張揚。個性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既要考慮到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又要充分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既要使培養的學生在社會所要求的基本素質方面達到規定的合格標準,又要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在社會允許的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3]。
2 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當今世界,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競爭優勢的核心。作為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國尤其西方發達國家的重視,世界一流大學將創新作為大學建設的根本,尤其注重學生差異性,進行個性化創新能力培養。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不斷倡導創新人才培育,并陸續出臺了諸多相關政策。我國部分重點大學已開始對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如北京大學的“元培計劃”、南京大學的“匡亞明學院”、教育部啟動實施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但我國近年來大學的擴招使高等教育規模迅速擴大,快步跨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多數高等院校,特別是地方性高等院校還在延用傳統的專業化培養模式,教育還大多停留在同一性和規范性上,存在“齊步走”現象,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難以從根本上滿足社會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的旺盛需求。
動物醫學專業作為高等農業院校農林類的傳統專業,隨著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其職能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要求動物醫學專業人才不僅要掌握動物疾病防治技術,保障畜牧業生產,還要在預防人畜共患病、安全動物源性食品生產,以及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領域發揮重要作用[1]。這對新形勢下高校動物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延邊大學動物醫學專業是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專業和校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多年來,一直承擔著為延邊地區、吉林省乃至國內外畜牧業發展輸送動物醫學專業人才的重任,2014年又被列為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這為開展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3 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思路
社會對動物醫學人才的需求呈多樣化趨勢,個性化創新人才必須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必須結合本專業特點,加強和突出教學的地方特色,以培養個性化創新人才為目標,堅持“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需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通知》《吉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啟動吉林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通知》文件精神為指導,充分利用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的平臺和政策優勢,對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途徑進行研究和探索,以保證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和社會需求相適應,并且適應“三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同時對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學科和課程建設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也可為其他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4 構建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途徑
4.1 構建多元化和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藍圖。多元化人才培養方案即根據培養目標不同,以“個性化”為主旨,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實施分層分類培養[4]。結合動物醫學專業自身特點與發展優勢,在整體目標定位的基礎上,緊緊抓住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關鍵點,依托地方優勢與特色,盡最大可能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出培養方向,由過去單一的專業型、知識型人才培養轉變為應用技術型、學術研究型、復合型創新人才及“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要體現基礎廣泛,專業扎實,在課程選擇上重視專業課的選擇,強化臨床操作基本技能,加強專業實踐訓練,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鼓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技創作和相關活動等。這類人才直接步入社會,進入畜牧獸醫業的最基層,為我國臨床動物醫學事業發展做貢獻;對于學術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強化基礎,在課程選擇上重視基礎課,主要針對學習優異的學生群體,立足基礎學科領域,進一步拓寬跨學科領域,強化科研訓練,加強學生的研究分析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研究學術潛力的培養,培養出一批具有發展潛力和科學素養的拔尖創新人才,為畢業后進入高層次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重視基礎,注重學科交叉融合,追蹤學科前沿和實際應用,培養出具有寬厚基礎、跨學科背景和國家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對于“卓越農林人才”的培養,突出校企結合,通過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面向農業一線和新農村建設需要,培養具有系統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和優秀專業素質,較強創業、管理和技術應用能力,且能在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高質量農業技術人才。
4.2 構建“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渠道
“產學研”一體化將生產、科研中出現的新技術、新成果及社會經濟發展前沿納入教學計劃,將教學與實踐充分結合,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5]。動物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及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實驗技能和生產實踐技能的訓練。根據延邊大學地方特色性和動物醫學專業特點,搭建校企合作+校內資源+創新創業項目+科技競賽平臺。在校企合作方面,與望康動物醫院連鎖機構、博瑞飼料公司、延邊華都發展有限公司、延吉新興動物醫院、白頭山實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簽訂了人才培養全面合作協議,并獲企業基金支持,為三四年級學生提供了與社會互動的平臺。在校內資源方面,擁有動物醫院、熊場、養殖場等教學實習基地。在創新創業項目方面,以創新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業務費為主,進一步加大了本科生科研計劃項目的資助力度,獲高校強省項目《動物醫學專業創新與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每年獲多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舉行“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參加暑假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創新性實驗”、“專題講座”等。通過開展科技競賽指導和培訓,組織和參加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理念,成果顯著。如作品《牛源犬新孢子蟲AMA1基因的原核表達及表達產物的免疫原性分析》在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三等獎。
4.3 構建交流互動探究式教學組織形式
個性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努力實現角色和功能的轉變,即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轉變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現代教育觀,尊重學生的個性,承認學生的差異。本著此教育理念,延邊大學在動物醫學專業教學中靈活運用了調研式、啟發式、專題討論式、案例式等多向互動探究式教學方式,分層次,分階段,循序漸進,使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尊重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以案例式和專題討論式教學方式為例。①案例式是把實際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供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如由“毒膠囊事件”引出藥物劑型,由“瘦肉精事件”引出擬腎上腺素藥物萊克多巴胺及克倫特羅,由“多寶魚嗑藥事件”引出硝基呋喃類藥物等。②專題討論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針對特定的主題開展深度討論,給學生較大的思維拓展空間。如在講到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時,針對和圍繞該主題,提前讓學生準備、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探討耐藥性現狀、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作為獸醫工作者該如何避免和對待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分組展開討論,自制課件,登臺講授,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4.4 構建靈活多元的教學考核評價方式
人才的個性化培養決定了人才質量的多樣化發展,人才的多樣化決定了教育考
核評價的多元化[6]。教學考核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應以鼓勵學生大膽追求創新和實踐能力活動目標為導向,把運用知識能力、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
能力作為主要的評價尺度,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評價取代標準化和從眾化的評價,注意原則性與靈活性、一致性和多樣性相統一。筆者在各課程的教學中建立了理論考核、實踐考核、過程考核、態度考核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動物醫學專業重視實踐能力,強調實用性,因此增加和強化了這方面的考核,如《獸醫藥理學》課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抽考及前沿社會熱點知識講座考核,《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中的綜合診療技能抽考,《獸醫病理學》課程中的切片制作、切片識別及講解考核,《獸醫微生物學》課程中的微生物培養及鑒定操作考核,《家畜解剖學》課程中的標本制作及各組織系統識別考核,《暑假學校創新性實驗》中從文獻查詢到實驗設計、操作直到學術論文撰寫完成考核等。這種靈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變了“一卷定勝負”的局面,開闊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個性、特長、創造性和潛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從而促進了個性化創新人才的培養。
5 結語
總之,動物醫學專業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與區域經濟社會多元化發展和社會需求相適應,與“三農”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相適應。該模式對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推動學科和課程建設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也可為其他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劉進輝,蘇建明,程天印.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黑龍江教育,2014(12):54-56.
[2]王忠政.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進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5(10):101-103.
[3] 劉峻峰.農業院校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
[4] 楊瓊.探索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3):29-30.
[5]劉軍安,黃書賢,陳長水,等.農業院校應用化學專業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建設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1258-1259,1261.
[6]馬玉心,崔大練.新形勢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4(9):2809-2810,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