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向前
?
洞察:中國視頻媒體生態
文/廖向前
隨著《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的發布,這項國內首部全面研究解讀我國視頻產業最新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綜合性研究著作瞬間占據各大朋友圈。報告首次對中國視頻媒體市場生態進行了全面的量化統計與對比分析,報告顯示,截至目前,電視、網絡、手機、戶外視頻媒體復合用戶規模達20.7億,令視頻消費量至少爆炸性增長50%—70%,海量視頻消費已成為新的全民生活方式。
該書依托精準的多元數據,構建出一幅清晰的中國視頻媒體市場全景圖譜,對中國電視、網絡、移動、公共環境視頻媒體市場情況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梳理統計與分析;探討了在新的多渠道傳播環境下,視頻節目跨平臺傳播的價值評估新變化與走向;就關乎影響中國視頻產業發展變革的內容生產、技術進步、版權保護、經營變革、國際視頻市場發展狀況以及視頻產業未來走向等進行了多專題深度分析與研判,力求對高歌猛進又相對混沌的視頻產業市場現狀及未來有更加明晰的認知。本書匯集了四部分主要內容:“中國視頻媒體生態大觀”部分首次對中國視頻媒體市場的生態環境、競爭格局進行了客觀、立體、全面的梳理與分析;第二部分通過翔實的數據,分別展現了不同視頻媒介的市場生態狀況;“視頻節目跨平臺傳播的價值評估”部分深入探討了在新的多渠道傳播環境下,視頻節目跨平臺傳播的價值評估新變化與走向;最后一部分則囊括了7個深度分析專題,從不同角度全方位探析視頻產業發展。全書脈絡清晰,具有極強的可讀性與實用參考價值。
本書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副總裁、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張海潮先生,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維東博士發起并聯合編著,來自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和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等單位的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參與撰稿。

整個視頻媒體產業正在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變革。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董事長、總裁薛繼軍先生指出“在此背景下,編輯出版一本關于視頻產業發展狀況的書籍,總結我國視頻媒體發展的經驗和特點,梳理分析全球視頻媒體產業的現狀和趨勢,對探索今后一段時期內如何發展壯大中國的視頻媒體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海潮先生特別稱“本書集新穎性、權威性、實用性三大特色于一體。”作為國內第一本視頻媒體產業全景研究報告,其統計數據全部來源于國家相關管理機構、行業組織和大型媒介調查公司,內容緊貼市場,聚焦行業熱點,是一本高質量的中國視頻媒體市場綜合性研究著作。作為本書數據及研究支持機構的CTR和CSM的總經理陳若愚女士則指出,“大視頻時代的媒介變遷已超越了技術變革本身,更加需要媒體人的集體智慧與探索創新精神。《大視頻時代》正是這種集體智慧的成果表現。這本書務實的風格、對視頻產業生態的全景式觀察和深入思考,給當前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帶來理性和冷靜思考。”
大視頻時代,媒介生態格局發生深刻改變,影響著人們的娛樂與生活習慣,多屏共存并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服務于同樣的受眾成為常態。研究顯示,網民中三屏及以上網絡視頻用戶和電視用戶比例分別為75.7%和82.5%。CSM副總經理鄭維東先生表示,“視頻媒體的融合發展,不論對電視還是互聯網行業都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在此情形下,跨屏傳播價值評估成為媒體管理框架中的重要一環。CSM近期在國內率先完成了跨平臺多終端受眾測量體系的拓展與測試,新產品陸續試水國內市場。超越收視率單一指標的綜合評估體系正被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采納。”CTR資深研究顧問姚林先生還現場深入解讀了電視、網絡視頻市場、移動視頻市場以及戶外視頻市場的年度數據,從行業環境、媒體特征、受眾規模、到達率和廣告經營等角度對各類視頻媒體的現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內容”的概念已經發生改變,其運作模式也在改變,“內容為王”只有在納入這些改變的前提下,才能繼續成立;內容生產單位也只有在認識這些改變的前提下,才能成為弄潮兒,而不被時代浪潮所淹沒。
真人秀節目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熱潮,但迅猛發展背后的制作水平不足、原創乏力等隱患并非其發展的理想狀況。樹立專業制作理念、形成標準化、工業化制作方式、提高本土原創能力,完成轉變和升級,促進整個電視節目生產方式的轉變和推動產業的升級換代,才能夠使我國電視節目的制作理念和水平邁上一個更高的平臺。
電視不會消亡,但它會與時俱進:在產品的服務上會更加多元化;在技術上會更加智能化;在傳播上會實現多屏聯動和渠道分發的有效融合。在這里,最重要的關鍵詞是“變化”——因為,面對視頻行業日新月異的變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洞察四:天才之火與利益之油——大力加強視頻版權保護
視頻產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都屬于版權產業,都是以內容制作與傳播為主業的行業。“加強版權保護”、“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和“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是發展文化產業的根本之策。激發創作活力和建設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的關鍵手段是加強版權權保護。在建設法治中國和文化強國戰略方針指導下,相信視頻作品版權保護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媒體的視頻化潮流已成為現實。如果說在2013年里,“視頻無處不在”是從一種理想逐漸變為部分現實的話,那么,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服務升級、技術進步、市場重構、經營創新等一系列媒介生態巨變的大戲已經盛大開場,讓我們拭目以待處處視頻、處處生機的未來。
國際視頻市場的藍海在繼續沸騰,2013年刮起的一系列視頻旋風(社交視頻、自制大劇、移動多屏等)在經過2014的發酵、2015年的沸騰,及到2016年已經愈演愈烈。在這場視頻市場翻天覆地的變革中,各大通訊商們已在緊鑼密鼓地搭建高速移動網絡;廣告商家們也在重新調整營銷方式和定位,來適應消費者們多屏化、移動化、社交化的視頻觀看行為;而作為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視頻供應商們則在調整好風帆,順應風勢,在藍海中重新揚帆起航。
與2015年不同的是,2016年的中國視頻產業更加依賴資本的集成,視頻APP的持續火爆促使BAT、搜狐等互聯網巨頭都在視頻領域砸下重金,在“互聯網+”的時代,“視頻+”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形態,未來對行業的影響將會非常巨大。根據《大視頻時代——中國視頻媒體生態考察報告》的預測,到2020年互聯網上80%的數據將是視頻數據,同時隨著移動終端處理能力的提高和4G網絡的日益完善,在移動互聯網層面大規模使用視頻技術的時機也已經到來。正是因此,不管是技術的積累還是產業的擴容,都需要持續的大量的資金投入,媒體促成中國視頻媒體普遍的高成本,行業風險也就此隨著成本的提高不斷擴大。
視頻產業作為一類因媒介融合而產生的相對獨立的新媒體業態,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一方面的動力來源于自上而下的政治、經濟、文化體制改革,另一方面則受到了新媒體技術革命的深遠影響。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視頻產業逐漸變得多元化。這種變化給內容供應方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創造了更加多元的營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