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洪
(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昌330038)
論教育信息化管理實踐中的領導力
任劍洪
(江西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昌330038)
教育信息化被包含在社會信息化中,是社會信息化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因為根據它就能夠判定國家的發展階段以及發展能力。所以,這些年來,教育部門愈發重視教育信息化,并且提出以加強教育信息化發展為口號,在相關文件中做了規劃、部署,在這方面制定要求。該目標與信息化領導力所要達到的目標是共通的,這些現象說明校長、學校領導、老師在信息化中愈發重要,處于領導地位,而且他們也做著領導所要完成的工作,三者構成較強的領導力,這樣就有利于發展教育信息化,所以,信息化與信息化領導力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
教育信息;管理實踐;領導力
在中國,絕大多數人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都是片面的,在他們看來一個學校的教育方法、硬件設備就是教育信息化,這種認知就會淡化管理方面的信息,可是,計算機技術愈發成熟使得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愈發應用在學校的管理上,而且這種方式也越來越被校長、老師、家長認可。因為是在傳統的教育管理方式上改革而來的,所以大多數人對其感到熟悉且新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種好方法。
我們都知道科學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概念,大多數人喜歡研究老師的領導力,片面的來定義老師領導力的概念,并且常常忽視對信息領導力的全面探究,這樣簡單的探究也就不會得出精準的概念。
研究證明,對一個老師的評價不應該是片面的,應該從老師所有在校園內的活動中得出,作為一個老師不只是要幫助同學發展能力,也要時刻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本文認為老師的領導力應該是由很多方面組成的,比如該老師的能力、教學領導力、專業能力等等,如今我們處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老師能力的表現多為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所以信息化領導力不止由一個部分組成。
2.1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條件
全球的教育都受到了信息技術的沖擊。但是,和國外一比較,中國的教育信息化起步太遲,盡管在教育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依然充滿了挑戰,因為起步遲,所以比發達國家差一大截。針對這種現象,教育部在下發的文件中提出規劃,用來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教育信息化最主要的是以隊伍建設作為基石,在文件中特意對其作出要求,國家將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其是教育發展階段的標桿,所以要將這些評估標準規范化。但是與之前不一樣的是,在此次下達的文件中增加了一個新的理念——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從這個理念上可以得到更大的領導力理念。信息化領導力不再是之前的管理層面,而是在之前的層面上延伸得到的,這里就含有老師、集體的領導力。所以,盡快地研究學校領導力,得到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評判標準,以致評判學校信息化領導力變得愈發重要。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所以信息化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這樣得到的研究數據就會成為提升學校信息化領導力的重要信息,就能夠很輕松地發展教育信息化。
2.2持續發展教育信息化
一場教育信息化的變革席卷了中國的每個學校,學校信息化的發展必須依靠學校管理者、老師、校長,這些人員是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如果要想學校達到可持續發展就得有一支優秀的隊伍,這支隊伍中要有所有的領導為學校發展保駕護航。高規格信息化領導力的團隊里所有的領導者都要有信息化領導能力,并且要一直提升自身的這種能力。在建設信息化時,領導的能力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因為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有規劃力、教學能力以及改革能力、領導能力等。所以,信息化領導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成為學校領導力發展中的一個必要因素。一些其他的指標都是為了配合領導力發展的次要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發現學校領導人員自身存在的一些能力問題,讓這些領導人員認識到問題并且及時地改正,這樣,信息化領導力就會得到提升。
2.3領導人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越來越深入到我國的教育中,這就需要學校的老師以及管理者都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例如老師的專業能力、應用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但是,也許會有老師、管理者忽視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就達不到學校的要求,會使得學校的發展停滯落后,對自己在這一行的發展也是有所影響的。假若學校里沒有優秀的領導,學校就會失去生氣,因為沒有優秀教師、管理者的學校就像一艘沒有指南針的船,在海上漂泊沒有目標和方向。老師們不僅要對自己職業進行評價,還要想更多的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信息化領導力評價體系的出現勢在必行。
我們知道教育信息化管理最主要的是領導,在計算機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的環境中,學校的領導者能力與責任也越來越大了。他們一面管理著,一面指導著。管理工作維持著學校管理信息的運行,指導工作一般是學校的規劃問題。所以,要想信息化管理工作長久發展就需要管理者身上具備管理與領導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燕相松.基于校園網平臺實現教育信息化管理[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4):54-55.
[2]江飛君.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2):126-128.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3.142
G64
A
1673-0194(2016)13-0253-02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