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冰
?
教育實習對音樂師范生職業認同影響的調查分析*
許 冰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師范生獲得教育實踐的感性認識,加速專業知識向實踐知識、綜合知識轉變的重要途徑,對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為例,以教育實習為立足點,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對音樂師范生職業認同的整體情況、教育實習對師范生職業認同的影響等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期對高師音樂教育實習模式和改革進行提供依據和思路。
關鍵詞:教育實習;音樂師范生;職業認同
職業認同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于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是個人對組織的責任感和忠誠感。受主觀能動性和外在環境的影響,職業認同是一種內化了的行為規范,它既指一種過程,也指一種狀態。“過程”是指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的職業角色的過程,“狀態”是指個體當前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認同程度。作為準教師的音樂師范生的職業認同,是指對未來將要從事的教師職業有合理的認知、端止的態度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即從內心深處認可、接納教師職業,有樂于從教的積極意愿和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育實習是教師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師范生獲得教育實踐的感性認識,加速專業知識向實踐知識、綜合知識轉變的重要途徑,對音樂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教育實習,學生對音樂教師這一職業價值的認可程度、從教的決心和意志、對未來教師職業生涯的期望、對自身職業發展的判斷等重要的內源性動力因素會產生哪些變化?換言之,教育實習對音樂師范生的職業認同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當前國內對于在職教師職業認同的研究較多,對師范生職業認同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本文以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為例,以教育實習為立足點,采取實證研究的方法,對音樂師范生職業認同的整體情況、教育實習對師范生職業認同的影響等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期對高師音樂教育實習模式和改革進行提供依據和思路。
連續三年對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2010級92人、2011級82人、2011級82人共256人,采用自編問卷《教育實習對音樂師范生職業認同影響的調查問卷》(前測與后測)及個別訪談等形式進行了調查。其中,共發出自編問卷(前測)256份,回收251份,有效問卷245份,回收率98%,有效率95%。共發出自編問卷(后測)256份,回收249份,有效問卷249份,回收率97%,有效率97%。其中女生188人,占74%,男生68人,占26%。問卷調查的時間安排在第七學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即實習學期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同時,對實習學生及部分實習指導教師、帶隊教師進行了訪問和訪談。
(一)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職業意愿差異分析。
缺乏明確的職業意愿是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師范類院校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將來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沒有明確的定位和長遠的打算。在“你選擇福建師大音樂學院就讀時出于何種考慮?”一題中,選擇(A)畢業后想成為一名音樂教師的占45%;選擇(B)報考音樂學院,但成績不理想,退而選擇師大的占15%;選擇(C)為完成上大學的目的的占21%;選擇(D)沒有做將來擇業方面的考慮,雖然選擇了師范院校,但將來也未必從事音樂教師職業的19%。可見,在入學前的職業意愿上,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是有明確的成為音樂教師的職業方向和職業意愿的。

表一:教育實習前后學生的職業意愿變化表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實習前后,選擇“參加教師招考”的比例分別占75%和77%,略有上漲;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沒有變化;選擇“自主創業(或改行)”的比例由5%將至4%;選擇“沒想好,走一步看一步”的由7%降至5%。
對于教師職業沒有深入的了解和明確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同時選擇“參加教師招考”和“繼續深造”的比例超過20%,由于保研和考研的時間在教師招考之前,也就是說,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保研、考研不成功后才轉而選擇參加教師招考。換言之,本科畢業以后直接選擇參加教師招考的比例約為55%。這個比例比入學時增加了約10%,但在實習前后變化不顯著。
(二)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職業認知差異分析。
教育實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的與教師教育相關的課程已有很多,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音樂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等等,已經奠定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并通過教育見習和微格教學等課程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經過18周的教育實習,音樂師范生對音樂教師這一職業是否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是否更加清楚成為一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職責所在?
從上表可以看出經過教育實習,師范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職業了解程度由60%大幅增加到95%。實習前有35%的學生表示對教師職業“基本了解”,實習后這個比例降為35%;實習前表示對教師職業“不太了解”的學生占5%,實習后降為0%。調查說明,通過教育實習,師范生對音樂教師的職責、工作任務、工作性質等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

表二:師范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職責了解情況變化表
(三)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職業價值差異分析。

表三:音樂師范生職業價值觀變化分析表
音樂專業師范生的職業價值觀主要有兩種:一是認為當教師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二是認為當音樂教師只是一種謀生手段。在調查中發現,在有教師職業意愿的學生當中,認為“當音樂教師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的比例由實習前的65%微升至67%,反之認為“當音樂教師只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比例由35%略降至33%。由此可知,對于已有教師意愿學生來說,教育實習對其職業價值觀并無顯著影響。
(四)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職業效能差異分析。

表四:音樂師范生職職業效能變化表
職業效能反映的是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職業的相關任務或行為的能力的知覺或對達成職業行為目標的信心或信念。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經過了三年的專業學習,并經歷了教育見習、微格教學等實踐性課程的訓練后,在教育實習前認為自己能或者應該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學生占68%,這一比例在教育實習后上升到80%。教育實習前,不知道自己能否成為合格的中小學教師的學生占20%,認為自己不能成為合格的中小學教師的學生占12%,這一比例在教育實習后都有所下降。但還是有5%的學生認為,自己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有12%的學生仍舊對這一問題回答“不知道”。
(五)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職業技能差異分析。

表五:音樂師范生職業技能變化表
作為準教師,音樂師范生生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是否足以應對中小學課堂教學實踐,教育實習前認為自己的知識貯備“足夠應付”的學生占45%,選擇“能夠應付”的占30%,認為自己“差得很多”的20%,表示”不清楚”的5%。值得注意的是,實習結束后認為自己“足夠應付”的學生比例下降到40%,通過與學生的訪談得知,這部分學生大多是有著較強的教師職業意愿的學生,把教育實習當做是教師資格考試的最有價值的學習渠道。通過教育實習,學生表示雖然自己得到了寶貴的時間經驗,但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在專業技能、教學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認為還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反之,認為自己“能夠應付”和“差的很多”的學生,在經過教育實習實踐后,對自己執教的信心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作為職前教師教育培養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教育實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過教育實習,師范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為走向教師崗位的打下基礎。根據本課題的調查,教育實習對音樂師范生的職業認同的影響結論如下:
(一)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專業學生的教師職業意愿變化不顯著。尤其是在教育實習前選擇畢業后繼續升造(即考研)的這部分學生,其教師職業意愿沒有發生變化。但對于選擇“自主創業”和表示“沒想好,走一步看一步”的學生而言,教育實習對他們的職業意愿則產生了一定影響。
(二)教育實習后音樂師范生在職業認知、職業價值觀和職業效能方面的認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半數以上學生認為教師職業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說明通過教育實習,師范生對于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同時,教育實習對師范生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三)教育實習前后音樂師范生對自己的專業認可情況因職業意愿的不同體現出一定差異。開放式問題的回答表明,無論在實習前后,學生普遍認為在課堂教學方面面臨最大的論是“班級管理”,其次是“課改理念運用”,再次是“課堂教學技巧”。而對于教育理論知識和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學生普遍認為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和運用情況遜于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結合以上教育實習前后問卷調查、個人訪談等結論,對教育實習工作提出以下建議:首先,不論高考時填報志愿的出發點如何,入學后,應在不同階段,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認同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課堂教學實踐是職業認同形成的有效途徑,職業認同需要在課堂實踐中得到加強。因此,應大力加強微格教學、教育見習等實踐性課程,為教育實習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應加強教育實習的基地建設、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的遴選工作。優秀教師能夠給予師范生以積極的正面引導,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增強其從教的信心和信念。更為重要的是,增強學生在實習期間的成就感的形成,鞏固其職業意志和職業了解。最后,目前教育實習時間安排在第七學期,共18周,與考研時間存在嚴重沖突,相當一部分考研學生也有意參加教招考試,但在目前的時間安排下,學生無法兼顧,只能擇其一。其造成的結果是,選擇考研的同學無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實習工作,很多學生敷衍了事,而一旦考研失敗,轉而想參加教招考試,又失去了最佳的鍛煉機會和復習時間。如果能將教育實習時間提前到第六學期,則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宋廣文,魏淑華.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相關因素分析[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01:80-86.
[2] 張敏.國外教師職業認同與專業發展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02:77-81
[3] 王鑫強,曾麗紅,張大均.師范生職業認同感量表的初步編制[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152-157.
[4] 薄艷玲.高師生教師職業認同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8:2-11.
[5] 教育部師范司組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9-69.
*基金項目:福建師范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項目《教師教育專業“三習”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音樂教育專業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許冰(1973-),女,福建閩侯人,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