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
古人云:動人者,莫過于情;感人者,莫過于心。這就是在告訴我們,文章貴有真情。只有親身經歷的事,只有發自內心的情才會真實感人。仔細研究一下各地中考作文評分細則,關于“內容”這一條標準里總會有“材料豐富”“內容充實”等具體要求。而考生們在考場作文的內容方面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便是“情感蒼白,無病呻吟”,其主要表現是:一是過度包裝,空有情感。這類失誤文章突出的表現是文章的開頭顯得高調,給讀者以耳目一新的閃亮印象,如運用排比、比喻與擬人等修辭,可因為文章沒有內容只得草草收場、虎頭蛇尾,只能在結尾處空發一點號召或希望;二是空洞抒情,無病呻吟。這類文章看似情感充沛,可仔細讀來,文章因缺少具體細節,情感不是自然而發,而是透過高喊口號,為感動強行加塞進去的;三是情感失真,不合常理。有些學生一點很小的事就淚如泉涌,一點不大的痛就感覺天塌陷下來了,這類夸大矯情的文字,給人虛假的印象,當然得不了高分。
如何解決考場作文情感蒼白、無病呻吟的問題呢?關鍵是我們的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有感而發”。具體到這種記敘類的文章,指的是情節生動、場景鮮活、細節傳神,這樣方能情感真摯抒發。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細小處發現情
真情從“實感”中產生。有的同學說,每天都是單調乏味的生活內容,哪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去寫?其實,“動情點”并非都在大事上,生活大小事,事事都含情。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真摯的微笑,白發蒼蒼的老人相互攙扶著走在灑滿夕陽的林蔭道上,苦苦等著孩子回家的父母佇立在風雨中的街口,蹣跚學步的孩子灑滿陽光的笑臉和揮動的小手,都會讓我們“怦然心動”,撥動心弦的其實就是“情”。我們要學會“抓拍”,將這些生命的影像記錄在心靈的底片,遇到適合的文題,這些影像就能夠很快激活,成為文章的材料,成為記敘文的“動情點”。
二、細節處表現情
發現、積累“動情點”,就像蓋房子準備好了材料,怎樣才能物盡其用,建出美觀實用的房子,還需要有高超的建筑技術。而在眾多的寫作方法中,細節描寫是最能表現人物情感的手法之一。那些看似無關緊要,不為人注意的細微的動作和神態,最能真實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動,是一種情感的外在表現。所以要想表現“動情點”,要想打動人,就要善于運用細節描寫。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動了廣大讀者,成為歌頌父愛的經典,就在于父親反復叮囑熟識的茶房甚是仔細,就在于為了買橘子肥胖的身子努力地爬上月臺,就在于買橘子、放橘子、爬月臺、再抱起橘子走上車……這些細節描寫把一個雖遭遇了家庭的重大變故但一顆愛子之心依然細致入微的父親形象刻畫得鮮活感人。
三、個性處渲染情
“能表現自己的文學,是創造的,個性的,是未經人道的,是充滿了特別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靈里的笑語和淚珠。”(冰心《文專叢讀》)這就是說要把自己真實的情感和獨特的生命體驗傾注到語言中。作為寫作者,要把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思呈現在讀者面前,而能夠動人的情思必然是深刻的,能夠表達動人情思的語言也必然是富有個性化的語言。
四、景中透情體現主題
事情的發生都需要一定的環境,在文章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景物的描寫,不但會烘托氣氛、渲染場面,也能實現融情于景的境界,從而暗示出寫作情感,體現主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自然段,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對百草園作了細致的描寫。這段文字著重描繪了百草園在春夏季節的景色,寫得精彩生動而富有情趣。作者對百草園的景象進行多角度的描寫,使其有形有色、有聲有味。春末的菜花、盛夏的鳴蟬、秋天的蟋蟀等,這一切綜合在一起,構成了豐富而美麗的百草園之景。從對景物的描寫中暗示出作者對百草園的懷念與愛戀,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總之,記敘文要以情動人,要在作文中與讀者產生情感的交流和心靈的碰撞,就需要作者發現、積累生活的動情點,將心中的感動流淌于筆端,這樣才能使情感具體化、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