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彬
摘要:本文根據企業統計發展的現狀及統計信息化的意義,提出了加強企業統計信息化的觀點。文章介紹了企業統計信息化的特點和企業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原則以及企業統計信息化的保障。
關鍵詞:企業統計;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22.3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一、企業統計發展現狀及統計信息化的意義
隨著中國經濟的改革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企業統計業務的內涵更加豐富,統計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當前,企業統計的工作方式既有傳統的統計方式也有統計信息化,兩者并存。在計算機技術運用相對落后的企業,仍以傳統統計方式為主。
從統計工作的基本職能看,現代企業統計要求提供更加及時準確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的數據信息和統計資料,使決策層能夠據此準確地判斷和預測企業經濟運行形勢及發展趨勢,發揮統計工作提供信息的職能;要求對數據信息分析專業化,更加關注未來的發展態勢,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性建議,發揮統計工作咨詢職能;要求統計產品在內容、表樣和服務對象相對固定的基礎上,敏銳地捕捉到數據背后反映出的問題,發揮統計工作監督職能。
面對企業改革發展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加強企業統計信息化建設顯得至關重要。高效率的統計核算、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業資源、不斷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決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認識統計信息化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強信息化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統計信息化的特點
傳統的統計工作方法是統計人員深入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去搜集各種數據、資料信息,再根據相應的管理需求進行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等工作。
統計信息化是在統計工作的過程中引入計算機網絡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實施統計任務。其工作方法是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業務人員將業務的相關數據、信息錄入相應的業務系統,并集成到企業的數據中心等信息共享平臺,再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分析。人工填報轉變為系統自動采集;數據上報由紙質傳遞轉變為網上傳輸,數據加工、處理、審核等工作由計算機完成;通過信息化手段使統計工作的時效性、準確性大為增強,統計服務范圍、服務內容、服務能力有了質的改變。大大縮減了統計工作流程,減輕了統計工作人員的負擔。
因此,統計信息化的特點是:
1.人為干預環節少,人員出錯造成的數據質量問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從數據采集到分類、整理、分析,都由系統去完成,人員主要工作是對所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審核確認,只在初始采集環節設有修改權,初始數據準確,后期加工處理得到的信息可信度就高,控制初始環節就能有效控制數據質量。
2.數據后期價值挖掘空間充裕。所有數據都是以最初采集時的狀態儲存到數據庫中,通過計算機軟件應用能方便快捷的實現各種需求模式的數據加工、整理、分析,真正實現數據內涵意義的深挖多用。
3.操作規范簡潔,人員可替代性高。一套完備的應用系統,操作人只需掌握簡單的操作步驟,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工作任務。一本操作手冊,會使用計算機,了解簡單的網絡知識,很快就能獨立完成該項工作。
4.數據采集來源遍布整個生產經營環節,必須多部門合作,協調處理,才能保障最終的數據質量。
三、企業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原則
統計信息化是統計工作的基礎建設,是企業統計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統計信息化建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思維先行的原則
在新常態下,統計工作要牢牢把握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樹立“開放、共享、快速、精準”的統計新思維,利用新技術改進統計工作當中的一些傳統的、習慣性做法,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這不僅需要業務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加快思維轉變,更需要領導決策層思維的轉變和意識的提高,從而清醒認識和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
2.堅持科技驅動的原則
信息資源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是未來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信息技術是提升統計現代化水平的第一生產力。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僅僅是對統計工作的技術支撐,更重要的是促進統計工作的改進,實現信息資源的集約化處理和利用。要積極應用云計算改變基礎資源的配置與管理方式,推動大數據統計,提高統計服務水平。
3.堅持需求導向的原則
信息技術之于統計改革更多體現在外在動力、改革手段等層面,至于改革的關鍵內容和內在動力,則需要統計業務的自我要求。比如大數據統計該收集什么、如何收集、如何應用,是統計業務部門的職責,信息化部門負責應用的技術實現,如果要求信息化部門把大數據統計做好,則是本末倒置。因此,企業統計信息化更需要統計業務部門的主動和創新,必須堅持業務需求導向。
四、企業統計信息化的保障
1.拓展統計培訓范圍。在加強統計人員業務培訓時,增加信息化知識培訓,同時將普及面擴大到相關業務部門操作人員。統計素質培養不再只針對統計人員,還需要擴大到生產經營的各業務部門相關操作人員,這些數據采集、審核人員也需要接受統計培訓,掌握相當的統計知識,才能保障統計信息的質量。而統計人員除了掌握統計專業知識,還必須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形成綜合性知識結構,才能實現統計服務水平的提升。
2.加強統計監督。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從生產經營的各業務環節采集到實時數據,這一行為讓事后統計轉變為過程統計,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統計信息的及時性。因此基層統計工作的重點發生了改變。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統計工作重點從繁雜的日常信息處理轉換到規范和監督各環節統計信息采集的質量和規范性。統計管理的監督職能范圍也必須向前延伸,參與到企業過程控制、業務流程規范等管理中。加強統計監督可通過形成指導性的業務管理規范來實現。
3.加強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統計信息作為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基于網絡環境的統計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發布,經常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入侵、攻擊,造成統計信息的安全隱患。針對這些問題,應建立統計信息網絡災難恢復備份系統、統計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系統、統計信息網絡系統防病毒系統。還應制定信息安全的規章制度,經常進行安全保密教育,對重要的信息交換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有效保障信息網絡和信息內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