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到華投資。但是,在華部分跨國公司頻頻爆出“賄賂門”。因而,本文在借鑒國外治理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跨國公司;商業賄賂;國外經驗;治理對策
一、國外治理商業行賄的基本經驗
1.建立完善和成熟的法律法規體系
美國《反海外腐敗法》(FCPA)是一部專門針對本國跨國公司和個人在海外的賄賂行為所制定的法律。《反海外腐敗法》主要有兩部分的內容:一是要求公司根據《反海外腐敗法》的要求,加強公司財務管理和健全財務制度;二是關于反腐敗的規定。此外,《謝爾曼法》、《美國貿易法》、《克萊頓法》等都是美國針對經濟領域所進行的立法。這些法律法規的制定,使得美國的法律法規體系高度健全和完善。
2.完善、系統的全方位監督機制
早在1766年,瑞典就通過法律規定,公民有權查看政府官員直至首相的納稅清單。如果發現公務員的生活水平高于他們自己的收入水平,那么很快便會有人舉報,然后稅務部門便會派人對其進行調查,根據瑞典稅務法的明確規定,公務人員必須披露具體的收益來源。商業賄賂的重要特征是賬外暗中給予回扣,根據瑞典《會計法》的明確規定,企業必須按照年月的順序系統記錄商業交易記錄,并且需要提供發票來證明所有的會計明細。瑞典會計法旨在建立透明和統一的會計機制,從而通過定期財政檢查的方式來防止企業法人對于政府公職人員進行賄賂,提高透明度,從而進一步加強對于賄賂的控制。
3.教育為先,懲防并重
在德國,對于行政權力進行監督和規范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公職人員的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的、職業培訓班、脫產或不脫產的進修班等,請企業高管、反腐專家、高校教授等,提高公職人員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的覺悟。二是強化權力運行的監督。三是不斷完善和健全權力運行機制。在構建公司治理商業賄賂機制與體制方面的成功經驗有:第一,加強員工教育。第二,建立公司檔案制度,凡是出現賄賂行為的公司,除記入污點公司檔案之中,并進行公開披露外,規定半年至三年內不得參與政府部門項目的競標,以此警示其他的公司。第三,一些大公司和員工每兩年簽訂一次廉潔守法協議,協議規定公司全體員工(包括總經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有違反《反腐敗條例》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的行為,將根據情節嚴重的給予不同程度的行政處罰甚至開除。
4.加強與國際的合作
為了便于打擊國際商業活動中的賄賂行為和便于對本國相關領域罪犯進行緝拿,瑞典與其他國家進行了充分的法律互助、引渡和相關執法的合作,制定了本國執法部門和其他國家執法部門就商業賄賂相關問題分享信息的明確規定。
二、國外治理商業的做法對于我國制定反商業賄賂措施的啟示
1.盡快完善國內針對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體系
鑒于現行的我國治理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分散、存在嚴重漏洞的現狀,我國必須制定一部完備的針對跨國公司商業行賄的《反商業賄賂法》,這一部《反商業賄賂法》集刑事、民事、行政責任于一體,對不同程度的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主體范圍以及商業賄賂的客體形式進行明確的規定和解釋。同時,針對不同程度的跨國公司商業行賄懲罰有明確的規定,使得執法時有法可依。
針對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行為,應該用明確的法律去完善和強化懲罰機制。我國應該加大懲處力度和提高違法成本,提高法律的威懾力。一方面,加大對于已發賄賂案件的查處力度,尤其針對重點領域的大案和要案的查處,要一查到底。另一方面,應該加大經濟的處罰力度。美國在處理跨國公司商業賄賂采取的就是從重罰款的政策,一旦查出有行賄行為,行賄者將面臨超過利潤10倍的經濟罰款。我國應該順應國際趨勢,加大對于跨國公司商業行賄行為的經濟處罰力度,以增加跨國公司行賄成本。
2.通過制度創新抑制跨國公司商業行賄
治理跨國公司商業行賄的長效機制依存于一定的治理制度,因此,必須通過制度的創新去抑制跨國公司商業行賄。制度創新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育制度,二是監督制度,三是懲處制度。
(1)教育制度
這是一種事前的預防制度,主要包括全民教育、企業教育和公務人員教育三個方面。全民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對商業賄賂基本評價的教育、通過教育提高民眾識別商業賄賂的能力、民眾參與教育。企業教育主要內容包括企業遵紀守法的教育、企業的文化教育、企業行為自律教育。公務員人員教育應該組織定期或不定期、脫產或不脫產的進修班,請高校教授、反腐專家、企業高管、司法人員講授專業知識、法律知識、文化知識等,從而提高公職人員自覺抵制商業賄賂的覺悟。
(2)監督制度
這是一種事中的防范制度,應該建立全方位的監督制度,從而營造全社會參與的反腐氛圍。監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上級部門的監督,這是由上一級的黨委、人事部門和紀檢監察聯合組成的監督機構。二是組織內部的監督,即上級對下級和下級對上級的縱向監督以及部門間同行政級別人員的橫向監督。三是組織外部的監督,主要包括來自于社會輿論、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等方面的監督。此外,應該盡快建立起透明和統一的會計監督機制,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跨國公司的賬目明細進行審核,從而進一步加強對于賄賂的控制。
(3)懲戒制度
這是一種事后的制裁制度,懲戒部門以具體的事實作為依據、以法律法規為懲戒準則,給予違法和違規的行為人相對應的制裁。這里的懲戒部門包括司法部門、紀檢監察部門、行政部門和企業內部組織。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嚴厲的懲戒是遏制和治理商業賄賂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發達國家中,一旦企業或者個人參與到商業行賄,涉案的企業或個人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例如,美國的商業行賄行為將面臨超過利潤10倍的經濟罰款,這無疑會增加犯罪成本,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跨國公司商業行賄犯罪。
3.強化對跨國公司商業賄賂行為的執法監督機制
建立反商業賄賂行為的執法監督機制,是保障法律完整落實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一是建立對于跨國公司商業賄賂行為的舉報機制,保護和獎勵舉報人的舉報行為,從而形成全社會監督和抵制跨國公司商業賄賂行為的良好氛圍。二是建立反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評價體系,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對象有政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甚至反跨國商業行賄的相關部門也面臨嚴重的腐蝕風險。因而,制定清廉度指數對于不同的機關部門進行評價和排名,從而更好的督促他們公正執法、謹慎行事。
4.加強國際合作
由于跨國公司經營活動及其行為的顯著特征便是“跨國性”,因此,在對跨國公司商業行賄行為進行監督的過程中必須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第一,應該加強國際間的司法合作。聯合國針對商業賄賂的問題,制定了《聯合國打擊跨國組織犯罪公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法律法規,我國應該加強本國的反商業賄賂司法體系和國際的有效接軌,從而使得打擊跨國公司商業賄賂國際化。第二,加強密切合作,我國要深化政府間的雙邊合作,參與并推動區域性多邊合作和全球性的國際合作;在反腐敗能力建設、人員培訓、經驗交流、資金技術援助等方面,與國際公共組織開展合作;繼續按照積極參與、擴大交流、相互理解、分享經驗的要求,做好和非政府組織的交流和合作;在推動跨國公司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機制、預防腐敗、遏制商業賄賂等方面,與他們開展必要的交流和合作。
三、結論
跨國公司商業賄賂成為“潛規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感覺到了跨國公司商業賄賂帶來的巨大災害,它雖然發生在經濟領域,但卻不會僅僅止步與經濟領域,一個盛行商業賄賂的社會,絕不是一個規范的、有秩序的社會。總之,我國只有不斷的深化改革,推動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高我國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與監督能力,建立和完善我國打擊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法律法規,培育政府部門以外的社會多方參與的“軟環境”監督體系,才能真正在根本上消除跨國公司商業領域所謂的“潛規則”,清理產生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土壤與溫床”,還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一片“藍色的天空”。
參考文獻:
[1]鄒赫,盧進勇,陳靜.跨國公司在華賄賂:特征、原因及應對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15(3):66-69.
[2]李習平.跨國醫藥公司商業賄賂的思考[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123-126.
[3]張俠.跨國公司商業賄賂治理研究:一個美國《反海外腐敗法》案例[J].金融經濟,2011(1):20-22.
[4]李建華,田贊,田暉.在華跨國商業賄賂的根源與治理對策研究-葛蘭素史克案反思[J].東南學術,2014(2):66-72.
[5]周凌霄.在華跨國公司商業賄賂問題探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11-14.
[6]張銳.跨國公司,中國商業賄賂的罪與罰[J].理論探索,2012(3):78-80.
[7]王建敏,陳華.中國商業賄賂問題研究:以跨國公司為例[J].上海商學院學報,2009(4):1-3.
[8]徐忠方.淺析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規制[J].法制與社會,2009(12):142-144.
[9]謝沂嶸.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反商業肺賠困境及其破解[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06.
[10]申恩威.反商業賄賂:理論分析與對策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11]聯合國預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員會第十一屆會議2002年4月16日至25日,維也納臨時議程*項目4.
[12]許睿,王婧.治理商業賄賂實用手冊[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
[13]陸靜.跨國公司商業賄賂的法律規制[J].中國律師,2011(5):53-54.
作者簡介:周波(1991- ),安徽合肥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廣州發展研究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從事公共服務與績效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