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經濟新常態下科技企業是中國重要的技術創新源泉之一,也是面臨融資約束最嚴重的企業群體,本文針對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科技金融在制度建設和根基夯實兩方面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科技金融;風險投資;產業集群;融資融券
一、引言
科技金融是科技與金融結合的產物,因此技術創新理論和企業融資理論構成科技金融理論的基礎。熊彼特在他的創新理論中指出,經濟發展有賴于創新的實現,而創新離不開各生產要素的組合。
二、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以及存在的問題
科技金融屬于產業金融的領域,主要是指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有機結合。科技創新帶來的產品更新、產業升級推動著金融體系的健康有序發展,同時科技產業的發展也需要金融的強力支持。由于高科技企業屬于新興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其投入高,風險大,同時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比較大,因此,將金融產業與科技產業的融合是科技企業尋求融資必不可少的過程。
科技金融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政府部門對科技金融不重視,缺乏健全的金融生態體系和信息交流平臺,導致科技金融在政策方面得不到很好的落實;金融法律法規不健全、秩序不規范,導致金融管制制度跟不上金融實踐的發展,不利于金融監管;由于全球競爭力不能滿足科技產業不斷上漲的高消費需求,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未能及時做出調整,服務部門在整個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不斷提高,而物質生產部門相對下降,導致經濟長期增長速度不高。因此,中國在向發達國家邁進的過程中,必須提高自己的全球競爭力,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通過金融與科技的相互結合,加速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為經濟與科技服務。
三、加快制度建設,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
1.改善科技金融生態系統
金融生態系統主要包括融資供給系統、融資保證系統與融資輔導系統,根據國際經驗,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生態體系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根據實際情況總結,我國科技金融生態體系的改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為科技企業服務的金融組織、配套服務以及信用擔保體系。首先,引導商業銀行建立為科技企業服務的部門,不斷完善科技企業的金融服務;其次,可建立科技企業政策性銀行,科技企業銀行是供給科技企業信用的專業銀行,在政策上給與科技企業金融傾斜政策;最后,建立信息咨詢服務系統,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相應得貸款咨詢、資金籌集、投向指導與信息服務。(2)設立科技企業發展基金,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多方位資金支持,大力發展全國性科技企業融資服務資本市場,特別是加快中小企業資本市場融資的建設。(3)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建立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金融法律法規體系,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合理的法律保障,明確金融機構及科技企業融資各主體的責任范圍和權利義務,使科技企業的融資和正常發展得到有效保證。
2.完善科技金融運行系統
加快發展中小科技企業板塊市場,主板市場是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的核心,由于主板市場初創時期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國企融資服務的,至今依然在慣性作用下,這種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大量的資金本引入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一些企業,從而扭曲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優化的功能,突出表現就是融資歧視。完善主板市場,為整個資本市場樹立公平、高效、合理、正確投融資氛圍。大力發展“創業板市場”即二板市場,大力培育“新三板”市場,以北交所為契機,為全國中小科技企業融資提供多元化的技術創新金融服務。
建立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風險投資業是中國發展科技金融的重要融資途徑和必然趨勢,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成功經驗,吸取以往的教訓,不斷優化我國的投資產業,促進投資業的平穩發展。完善風險投資,實現風險資本來源多元化,中國現階段國情表明,目前必須依靠政府作用來推動風險投資的發展。加大市場約束,防止政府“包辦式”做法,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目前中國擁有數量巨大的民間資金,政府應該鼓勵民間資本加入,建立起多元化風險投資主體,比如包括國家、個人、投資銀行、風險投資機構、大公司、境外風險資本等。發展風險投資是為了大力發展中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大量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并且最終將中國的風險投資活動引入到一個完善的市場機制下運作。然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時期,與改革進程相適應,風險投資應逐步分階段發展。
靈活選擇風險投資基金設立方式,組建風險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設立一般有公募和私募兩種方式,公募型基金的特點是基金規模大,并且基金設立一段時間后可申請上市。私募型基金的特點是啟動快,信息披露限制少,籌資成本低。在中國當前情況下,大范圍向社會公眾發起公募型基金時機還不成熟,可以引入私募基金,吸引機構投資者和富裕的個人組建以封閉式基金為主的風險投資基金,有利于保證基金規模的穩定性和長期穩健的投資。在風險投資企業具體運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風險投資項目的評估,由于其運作特征、目標及風險有不同側重,每個時期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不同,區分不同風險可以使市場更好的運轉,因此,規范風險投資企業運作和風險投資活動需要為企業的創始階段、成長階段以及擴展階段組建不同的風險投資市場,這樣可以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從而更好的幫助不同時期的企業發展。
四、大力發展科技產業集群,夯實科技金融發展根基
科技產業集群是指由于相互聯系的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因集群經濟而在空間集聚形成的一種產業組織形式。產業集群的優點表現在集群經濟存在降低空間成本、交易成本和生產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創新擴散等優勢,為中小企業積聚提供了優勢舞臺,而且在組織聚集體優勢會不斷累積。科技產業集群為培育大量優勢企業提供了較好的發展平臺,因而在全球化經濟中產生了較高的創新優勢。在大企業具有規模經濟優勢的今天,科技產業集群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產業集群發展策略
培育與發展產業集群網絡,集群經濟之所存在,在于產業集群中的集群網絡內產生的正外部性,網絡內企業享有更好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優勢。政府應該引導和培養集群網絡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和信息共享平臺,建立內部協調機制,提高集群網絡吸引力,發揮集群網絡的資源吸附能力和整合能力。促進創新體系的建設,在培育產業集群網絡的時候,需要均衡發展,要避免產業結構畸形,資源過于集中于某一個產業,要培育和促進新產業及其衍生企業的發展,避免產業過于狹窄。推進企業孵化器平臺建設,構筑多元化科技創業支撐體系,吸引國際、國內高科技人才和高科技企業入住,為各層次研究機構創造研發條件。大力加強科技知識產權保護,重點支持關鍵技術與核心技術得突破,并以各地高新區為支點輻射帶動整個地區發展。加強高新區品牌建設,不同的高新區要確立自己的優勢產業集群,并利用產業結構理論科學定位自己的品牌,采取先進的營銷方式,吸引全國甚至全球各要素資源流入各高新產業區。以高、精、尖產品為支點,以品牌為平臺,打造高新區內專業化、開放型的生產方式,提高各地高新區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鼓勵人才流動,實現科學現代化管理方式。
2.產業集群調整方案
對于在高新區中處于衰退期的產業集群,要及時給與引導,及時進行調整,為其提供流暢的要素流轉機制。對于產業集群內不合理和衰退期的產業結構,內部企業將面對外部創新企業挑戰和內部經營困難壓力,此時依賴于自身調整是相對困難的,特別是在更新換代較快的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對于困難高新區應及時調整管理,并提出相應的支持方案,以促進企業及時提高與轉型。比如實施區域性產業轉移,既可延緩產業壽命,也可促進國內其他地區經濟發展。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及時向新興產業轉移;提供金融服務支持以幫扶調整;出臺政策吸引各地人才;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模式,幫助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產業是一國經濟運行的基礎,產業結構反映了一國經濟領域中各種要素資源配置的情況。一國產業結構層次的高低與合理性,決定著該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競爭力大小,以及是否能實現持續而健康的增長。美國“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反映了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對經濟發展的扭曲作用,歐美在石油危機之后,服務部門在整個產業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形成了經濟的“服務化”傾向。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導致相對競爭力下降,技術差縮小。可以說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就是發達國家產業結構不合理導致全球相對競爭力下降,難以獲取過去高額利潤維持高福利和高消費。金融危機的發生,反映歐美產業結構問題的同時,也加大了中國產業調整的壓力。面對外部沖擊中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性進一步凸現,比如房地產畸形,過度發展,價格過高;資本市場的不完善,以及低端產業比例過大等。因此,在當前,急需合理的產業理論指導來調整和優化中國的產業結構。
參考文獻:
[1]孫工聲.突破科技金融發展的瓶頸制約.中國金融,2011年第22期.
[2]宋圭武.謹防“中等收入陷阱”.中國發展觀察,2010年第9期.
[3]索彥峰,肖旭.內部評級法下信用風險經濟資本計量研究.浙江金融,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