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津鑫
摘 要: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普遍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會計監督職能逐漸弱化,由于社會公眾,債權人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會計監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會計監督職能弱化這一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職能已經迫在眉睫,如何建立健全的會計監督機制,更好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這樣的問題做了一些思考,提出一些加強會計監督職能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監督;會計信息;市場經濟
一、會計監督的理解
會計監督是指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會計人員通過行使正當權利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以保證企業有序的運作。它是對會計信息的一種督促檢查。會計信息一直被視為國際會計準則的核心,但人們在以維持真實和允許為中心時,卻出現了會計信息作假的問題。某些企業長期以來的貪污,偷稅漏稅,違法亂紀造成了會計失真的現象,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會計監督的弱化。因此為了確保經濟活動信息的合法,真實,防止會計信息的失真,加強和完善會計監督職能,使其充分發揮監督制約作用,對現代經濟體制的規范運行尤為重要。會計監督是從外界給予的一種約束力,因此會計監督為外部監督。
二、加強會計監督的必要性
1.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需要加強會計監督
許多企業及個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在會計信息資料方面做文章,這種行為不顧法律法規,譬如多發獎金,少繳稅目,多算利潤。更有甚者私設小金庫,上市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編制虛假報表等等。由此可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不但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更需要加強會計監督。
2.避免會計信息失真需要加強會計監督
由于目前我國經濟體制仍處于改革階段,部分單位內部監督機制還不夠完善,有一些機構并沒有設立審計職位。盡管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師隊伍龐大,但是我國法律仍處在完善之中,他們的執法范圍有限,部分企業年度財務報表均未進行審計,因此會計監督職能不能夠完全發揮。會計監督作為會計基本職能之一,必須要適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所謂“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監督通過對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進行審查,以保證會計信息完整性,有效性。
三、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
1.會計監督是事后監督
會計監督從監督形式來看,是一種事后監督,因此,會計監督缺乏對事前事中的有效控制,即,它不能在一項經濟活動發生前對其進行預測及預算,也不能再經濟活動發生的進程中對其進行有效合理的控制,只有在該事項完全結束后,充分發揮監督制約作用。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從單位內部控制來看,導致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原因之一是制度不健全的問題。我國有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模式,即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社會監督。企業通過委托經營者對企業內部財產進行監督,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督機制對于維護企業財產安全是必要的。但是有一些企業內部控制不健全,各種監督制度不完善,導致會計監督難上加難。
3.會計監督的執行力度不夠
從執行層面和法制規定來看,會計監督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執行的力度不夠,法制規定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法規的制定、執行和監督三個環節。
4.會計監督的執法力度不夠
從監督的內部環境看,法制觀念淡薄、執法力度不夠的問題還存在。主要表現:一是在某些執法者無視法紀法規。如果執法者無視法紀法規,結果必然會導致某些會計人員有意或無意違法。二是執法不嚴。某些執法者抵抗不了違法亂紀的誘惑力,以至于給國家,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
5.社會監督不力
從社會監督角度看,也存在著監督不力的問題。企業財務活動的監督主要依靠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以及社會監督不力,可是由于前兩者監督職能逐漸弱化。因此根據國際慣例,企業的財務活動的管理方面要交給社會監督。社會監督主要由注冊會計師組成,可是當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由于體制不健全、人員素質不夠高、執業環境不夠完善等問題,而使社會監督無法正常發揮其作用。
6.會計人員自身素質
最后一點就是會計人員自身素質的問題。人們的行為不僅僅受到法律規法,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道德規法的約束。其實會計失真的基本原因就是某些會計人員為了自身利益不惜犧牲企業利益、國家利益為代價。雖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所有會計信息都會經過會計人員之手,因此可以說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是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重要因素
四、強化會計監督的對策
1.完善法律體系建設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才能夠使會計監督得以有效實施。完善的法律體系不僅為國家執法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創造良好的環境,更有利于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并且對企事業單位的法人行為進行約束。會計監督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需要配合法律、法規來實施,并加大處罰力度,從而使會計監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健全內部監督機制
(1)所有人員職責分離
加強內部監督主要是要強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擴大審計范圍,保證企業發生各項經濟活動時,所有工作人員職責分離,彼此制約,實行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
(2)明確財產清查范圍
明確財產清查范圍,定期對企業財產進行清查并且對會計資料定期審計。
(3)建立內部自控機制
會計監督自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有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區別。其中內部監督主要是指企業內部的會計審計等,我們要建立內部“自控”機制,監督企業內部會計資料和經濟運動。
3.重視會計外部監督
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只靠會計內部監督是遠遠不夠的,同時應重視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所謂會計外部監督,就是指企業外部的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財政監督。通過立法使各種外部監督同時結合運作起來,督促企業完善會計控制。只有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結合外部監督,將專業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協調一致,才能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4.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
培養高素質人才有助于加強企業會計隊伍的建設,只有在會計隊伍素質提高的前提下,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由于會計工作會貫穿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始終,因此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將直接影響會計工作水平的提高。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就要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多層次開展會計職業在職教育活動,其次由財政部門規劃,各地區,各部門會計統一培訓。與此同時,還要逐步改進和完善會計人員管理制度,形成一個有利于充分調動積極性、科學性的會計人才評價、選拔和培養體系。
5.強化會計主體責任
某些單位負責人錯誤的任務企業內部的業務可以由自己做主,一旦出現問題就找他人頂罪,推卸自己的責任,這將會直接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所以說,強化會計主體責任對于強化會計監督職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6.強化高層管理人員的責任
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必須對企業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負責。如果有高層管理者存在會計造假行為要運用正當的法律手段進行嚴重處罰,使會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只有以立法為準責,嚴格要求高層管理人員,使其依法行駛職權,才能更好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
7.加大社會監督力度
社會監督是指通過新聞媒體,社會輿論對會計師事務所監督的經濟活動加以審計,對違法國家會計制度的會計人員進行檢舉。通過加大社會監督力度,可以將公司信息透明化,防范會計信息失真。
參考文獻:
[1]李曉梅.強化監督意識.發揮監督職能[J].財會研究,2000,4:55-57.
[2]楊惠.加強會計監督是治理信息失真的有力武器[J].財會研究,2000,6:54-56.
[3]陳榮芳.企業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2008,5:89-91.
[4]李曉春.關于強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思考[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11:126-127.
[5]曾柳鳳.關于強化會計監督加強財務管理的思考[J].廣西煙草,2008,10:67-69.
[6]賈珍梅.關于強化會計監督問題的思考[J].現代商業,2009,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