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2P網絡借貸平臺憑借其投資回報率高、投資門檻低、手續便捷、資金周轉迅速、交易費用低等優勢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猛。與此同時,P2P網絡借貸平臺所出現的異化現象也越來越明顯,這種無序發展的現狀使得P2P平臺無論是在法律方面還是在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應該在建立相應監管制度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加強對放款人資金來源的審查力度以及確立明確的注冊機構來保障p2p網絡借貸平臺在我國更長遠的發展。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風險;監管制度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是一種將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這種依托互聯網而存在的借貸模式為投資者提供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為借款方提供了便捷的獲取資金的渠道且雙方交易成本低。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興起,對現有的金融體制起到了補充的作用,為一些小微用戶提供了資金來源,也使閑散資金的利用率提高,有利于市場的繁榮。
但由于P2P網絡借貸平臺在我國興起的時間短,發展迅速,且該平臺已經開始異化,從最初的居間人角色轉換為直接參與人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比比皆是。P2P網絡借貸平臺由最初的居間人變成了直接參與人參與到交易中去。比如,宜信所推出的理財產品宜信寶、月息通等,都是P2P網絡借貸平臺直接參與到交易中的一種表現,平臺通過開發理財產品吸引投資者,再將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所匯集的資金分散給不同的借款方來完成借貸雙方的交易。故目前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已經不僅僅是貸款中介,更是民間金融活動中的一種特殊金融機構。但這種特殊的金融機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并沒有被法律密切關注。現階段,關于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規定,主要有最高院出臺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及十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些規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范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發展,但面對錯綜復雜的實際情況,這些綱領性文件的作用就顯得微乎其微。如何避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質量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是當前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我國必須從法律角度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設立、市場準入、業務活動等進行更為全面的監管。
在該問題上,由于P2P網絡借貸平臺出現的時間較短,各國的認識并不統一。不過,網絡借貸平臺發展較為迅猛的國家根據其具體的業務性質將平臺業務納入既有金融監管體系的趨勢日漸明顯。主要有:
第一,2008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美國一大P2P網絡貸款平臺繁榮市場的經營模式已經涉及證券銷售而要求其停止運營。根據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規定,繁榮市場必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此后繁榮市場走上了向美國證券交易會注冊之路。除繁榮市場外,美國另一大P2P網絡借貸平臺貸款俱樂部同樣也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
第二,2014年3月6日,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發布了《關于網絡眾籌和通過其他方式發行不易變現證券的監管規則》(The FCA's regulatory approach to crowdfunding over the internet and the promotion of nonreadily realizable securities by other media,PS14/4),并于2014年4月1日期正式施行。其主要把P2P網絡借貸型眾籌和股權投資型納入監管從事以上兩類業務的公司需要取得FCA的授權,而對于捐贈類眾籌、預付或產品類眾籌不在監管范圍內,無需FCA的授權。
第三,在我國,對P2P網絡借貸平臺是否需要監管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有學者從P2P網絡貸款平臺創立的本意看,其指示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的平臺和機會,進行終結服務并不參與交易,既不吸儲也不放貸,并非金融機構,沒有必要讓其接受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對于這種民間金融創新活動,法律應該保持其最低限度的干預,這是社會對民間金融的期望和對法律的要求。也有學者認為,網絡借貸平臺具有影子銀行的性質,使原有的金融調控鞭長莫及,大量資金規避金融監管,對沖了整個宏觀調控效果,而由此導致的信用擴張又會給金融危機埋下禍根,故對其實施適度監管是必要的。2011年8月23日,銀監會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在這份通知里,銀監會發布了7個風險,并且要求各地銀監分局和各家銀行采取措施,做好風險預警監測與防范工作。
筆者認為,P2P網絡貸款平臺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具有審查手續簡單、貸款速度快、交易費用低等優勢,應當受到我國政策和法律的鼓勵。但是為了P2P網絡貸款平臺更加長遠的發展來看,在建立相應監管制度的法律法規基礎下,還應該完善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加強對放款人資金來源的審查力度以及確立明確的注冊機構。其理由如下:
第一,完善準入和退出規則。目前我國并沒有關于P2P網絡借貸平臺市場準入的相關規則,為了確保金融秩序的穩定,可以在行業準入上采取牌照制,同時考慮設立最低注冊資本金制度。關于最低注冊資金究竟是該定多少,筆者認為應當考慮中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借鑒英國的靜態標準和動態標準相結合的方式。關于退出規則,可參考商業銀行接管的方式,由專門的監管機構接管出現信用危機的P2P平臺,在接管期屆滿后該平臺情況并未好轉或仍不具備運行條件時直接進入破產程序。在破產程序中,為加強對放款人等弱勢群體的保護,P2P平臺的破產清算組織可以針對平臺自身的沉淀資金及利息建立放款人風險基金,以便適當補償放款人的損失。
第二,根據我國主要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宜信以及紅嶺創投的運行模式中,P2P網絡借貸平臺無論以何種方式完成借款交易,均對借款人的個人信用進行核定。但是此種核定與國外的信用等級和得分制度不同,國內僅限于很小一部分,甚至只是其平臺內部的核定,而并未接入人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這就導致P2P網絡借貸平臺不能及時、準確地獲知借款人的個人信用等級,從而在一種“似清非清”的狀態下完成了貸款程序。而此時,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欠缺征信系統的約束,借款人欺詐和逾期還款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完善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能夠更加有效地使放款人的資金得到安全的保障。
第三,P2P網絡借貸平臺雖是一個新興的平臺,但其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較多的會員以及借款資金的優點使其成為各個投資公司或者個人眼中的“香饃饃”。在網絡借貸越來越流行的當下,各個借貸平臺為了自身的利益常常會想出各種競爭方法、優惠手段來吸引放款者,這就導致了對放款者信息的審查不完整,從而使得有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放款人利用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每筆資金交易的復雜性來從事洗黑錢等犯罪行為的現象比比皆是。那么,審查每筆資金的來源狀況以及流向也是我國完善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監管所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四,筆者認為英美兩國要求各個P2P網絡借貸平臺向有關機關進行相應的登記備案是必要的,至于確立一個怎樣的監管機構模式,我國主流觀點主張建立以中國銀監會作為中央級別的監管機構,各個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管理機構以及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共同完成登記、備案等相應的監管工作是合理的。雖然P2P網絡借貸平臺源自于民間借貸,銀監會以及地方金融機構不該過分地干預,但是,面對我國錯綜復雜,良莠不齊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單靠一個銀監會的統一監管顯然是不合理的。在網絡借貸平臺運行過程中,靠其自身的行業準則以及銀監會及地方金融機構嚴密的手段加以監管才能有效地保障金融市場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馮果,蔣莎莎.論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的異化及其監管.法商研究,2013年第5期.
[2]杜曉宇.英國P2P網絡借貸和眾籌監管新規則實施情況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http://www.weiyang.com/33500.htm,2016年6月1日訪問.
[3]邢會強.金融法的二元結構.法商研究,2011年第3期.
[4]袁達松.對影子銀行加強監管的國際金融法制改革.法學研究,2012年第2期.
[5]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gid=159009,2016年6月1日訪問.
[6]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gid=159009,2016年6月1日訪問.
[7]張旭娟,陳恬靜.分類監管--我國P2P網絡貸款平臺監管的新路徑.第八屆中部崛起法治論壇論文集.
[8]陳向聰.P2P網絡借貸在我國發展面臨的法律風險及其規制.海峽法學,2014年第4期.
作者簡介:鄭玲玲,寧波大學法學院,民商法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