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大部分企業都改變了傳統經營管理模式,逐漸向以資本經營為主的模式轉變。傳統財務管理以追求最大盈利為終極目標,然而,這僅僅是財務能力的一小部分而已。企業即便實現了盈利能力的最大化,并不能說明企業實現了財務能力的最大化。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直接關系著企業財務的核心能力大小。
【關鍵詞】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財務核心能力;收益分配政策
財務管理目標的具體含義是:企業通過開展一系列財務活動需要實現的根本目標,它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指引前進的方向。企業進行的所有財務活動都是以財務管理目標為出發點的,同時也是財務管理的最終歸宿。事實上,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在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決定的,分別是企業目標和社會經濟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程度越來越深,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建立顯得越來越重要,財務管理目標不僅要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促進經濟增長,而且要有利于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總而言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不但要注意同財務核心能力保持一致,還要有利于企業實現長遠發展戰略。
一、企業傳統財務管理目標與現代財務管理目標的區別
(一)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逐漸來臨,各企業之間將會擁有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機會,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多。因此,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及時的調整財務管理目標,以確保企業的和諧發展。然而,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都是追求“盈利最大化”,企業進行的所有財務管理活動都是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最終目的。比如:我國大部分企業采用的技術和設備都極為先進,其固定資產的水準已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針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卻是極為落后的。下面就針對企業中存在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單的闡述。
第一,傳統財務管理目標會忽略風險因素。
傳統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受到經濟環境的影響,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下,企業管理目標主要是完成國家制定的計劃,計劃完成了,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也就完成了,至于企業經營會面臨什么風險,很少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比如:某些企業為了實現其發展的目的,不顧企業是否會面臨風險,投入巨額資金引進先進技術以及改進設備;還有部分企業通過拆除附屬分廠,這些被拆除的廠房和設施在賬面上價值巨大,然而企業卻對其做了報廢處理。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大多數企業都對財務進行了統一管理,然而,這種管理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在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時候,會造成事務管理和賬務核算的脫節。
第二,不合理的資金回收方法制約著企業完成財務管理目標。
當前,在商業活動中,商業信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大部分企業為了實現銷售量的最大化,就逐漸的增大其市場占有率,大多都以賒銷為手段來銷售產品。然而,這種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因為企業并不完全了解銷售客戶的情況,對于銷售客戶信用程度的掌握非常的欠缺,賒銷顯得極為盲目,從而造成企業在應收賬款方面失去控制,大量的應收賬款難以被有效的收回,最后全部都淪為企業的壞賬。就會計核算而言,企業通過一系列的賒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方法會長時間占用存貨以及資產,從而使企業失去大量的流動資金,這就使得企業無法進行再投資,當債務到期的時候,也無力去償還。這會對企業的資產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比如:在企業的審計工作中,審核固定資產是重中之重,賬實核對是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企業固定資產賬務和實物之間的核對工作,具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當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時,企業管理部門的編碼同財務部門的編碼不相同,對小型企業來說,就算編碼不一致,也很容易查找,然而,對于擁有資產高達百億的大型企業來說,查找的難度是難以想象的。比如:就大型的鋼鐵企業而言,針對某項已經報廢的固定資產,若業務部門把這項報廢的固定資產的殘值收入進行整理并上報,而對于財務部門尋找其原值,包括累計折舊的資料等,難度會很大。
第三,企業的收益分配政策極為不合理。
企業收益分配政策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企業的健康繁榮發展,因此,企業對于分配方法的選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會對企業的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利于企業投資者做出科學的決策,最終使企業失去大量的資金來源,與此同時,也會失去大量的潛在投資者,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企業必須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起科學、完善的企業利潤分配制度,使企業的收益分配能夠趨向合理,否則的話,企業財務結構會出現更多的漏洞,從而為企業的正常運轉帶來極大的風險。由于傳統財務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因此,經常會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具體原因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即:不具備滾利制度、固定資產管理模式過于陳舊。這對于大型企業來說,顯得尤為嚴重。具體改進措施,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改進固定資產報廢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二,結合信息技術,實現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第三,對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第四,對于固定資產的編碼,各部門要實現統一。
(二)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企業也在不斷的改進其管理模式,現在企業的管理模式已經相當的完善,其產權更加的明晰,權責也更加的明確,實現了政企分開。隨著國內外競爭的日益加劇,現代企業若要保持和提高其競爭優勢,企業的財務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含義是:企業進行所有財務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企業所有財務決策都要以其作為準繩,是財務活動是否有效的判定依據。財務管理目標不但直接關系著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還為企業指引發展的方向,并決定著企業的運行方式,甚至影響到國家經濟的命脈。所以,企業建立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意義重大。現代企業處于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不同于以往的計劃經濟,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產權市場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企業財務管理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層的高度重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也愈加明顯。
二、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企業發展中處于中心地位,這主要是由以下幾種因素決定的。第一,企業的性質決定。企業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的,這就決定著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確立,同時,也直接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實施。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即生產的成本、生產的效率、產品的優劣以及產品的價格。而追求最大的盈利是企業進行所有經濟活動的終極目的。所以,財務管理目標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而確立了其重要地位。第二,市場經濟運行的內在要求決定。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對于其經濟行為的調控主要是由兩種因素決定的,分別是:市場信號、法律法規。因此,企業若要最大程度的發揮其經濟行為的有效性,就必須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對于市場信號的靈敏度要高,能夠及時快速的做出反映;其次,能夠利用這些信號提供的信息,正確的調節其經濟行為。因此,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三,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決定。現代企業處于市場經濟的背景下,企業進行的所有經濟活動相對來說都較為開放,同行業的各個企業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既相互展開競爭,又相互參股并互相吞并。而為這一系列問題提供數據參考依據的便是財務管理部門,所以,企業的財務管理的一個重大作用便是能夠為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提供強大的保障,從而確立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第四,財務管理和其他專業管理的關系決定。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經濟活動中意義重大,支配著企業各項管理活動。在企業進行的各項其他專業工作中,我們可以根據其進行的效果,看出企業財務管理的優劣。第五,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決定。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對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使企業擁有大量的流動資金并形成良性循環,實現其增值。從而使企業能夠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其遠大的戰略目標,由此奠定了財務管理的中心地位。
三、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概述和主要特點
(一)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概述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具體含義是:在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過程中,企業財務活動能力、財務表現能力以及財務管理能力三者之間相互滲透、互相支持,從而使企業擁有其他企業不具備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企業整體競爭力中,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是最重要的,處于核心地位,它是企業其他核心能力的以發揮作用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其他核心能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企業唯有不斷的提高其財務核心能力,才可以確保其他能力的提高,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主要特點
企業若要提高其財務核心能力,就必須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唯有創新才能夠確保企業財務資源的獨特性,而企業的財務資源決定著企業財務核心能力。以兩家不同的企業為例,即便它們經營完全一樣的產品,但是因為兩家企業財務環境存在差異,其財務資源也各不相同。因此,企業由于各自理財環境的不同,其盈利能力的大小也會存在差異。對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如企業生產產品的能力、研發產品的能力以及企業核心管理層的能力等。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主要特點如下:不完全的會計信息、不完全的數據信息、不完全的定期信息、不完全貨幣信息。
四、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核心能力的關系
(一)一致性
雖然當前學術界對于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認識眾說紛紜,然而,在一點上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認為可持續創新能力是企業提高財務核心能力的關鍵。可持續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著手,即:組織、技術、產品、管理以及市場。企業提高其可持續創新能力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盈利的最大化,以便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而這正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所要實現的,因此,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和財務核心能力具有一致性。
(二)關聯性
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財務能力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處于主導地位,主導著其他財務能力,因此,財務核心能力必須具備高度的關聯性,以便能夠和其它財務能力保持密切的關系。企業財務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這兩種能力直接關系著企業能否完成其財務管理目標,為企業完成財務管理目標提供強大的助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而服務的,企業若要實現其財務管理目標,就必須不斷的提升其財務核心能力,企業可以采取各種方法提高其財務核心能力,在完成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同時,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從而使企業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統一性
從本質上來講,企業進行財務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提高企業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進行一切財務管理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同時也是其最終的歸宿。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原則和方法,都要為提高企業財務核心能力而服務,而企業財務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二者具有統一性。
(四)獨特性
企業的核心能力具有獨特性,是不可復制的,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屬于企業核心能力的范疇,因此,也具有獨特性。企業唯有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成長以及盈利三者之間的有機融合,才可以正確的調節自然環境、資源以及企業財務之間的關系。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綜合能力的完全展現,企業盡可能的提高其財務核心能力,進而使其財務能力獲得全面的提升,從而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并最終得以實現。
五、結語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越來越完善,逐步實現了規范化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面臨的經濟環境日趨復雜,企業經營活動所要面臨的風險也更加的巨大。因此,完善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顯得尤為重要。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效果,體現出企業財務核心能力的大小,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所以,企業管理者應該充分重視財務管理目標的建立和優化,促使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其優勢,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朱開悉.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1,(5).
[2]梁利光.淺析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問題[J].中國外資,2013,(3).
[3]王光輝.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J].財經界(學術版),2013,(17).
[4]梅桂芬.論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J].管理觀察,2014,(21).
[5]黃顯龍.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關系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5,(2).
作者簡介:張夢羽(1995-),女,重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