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軍
【摘要】當前證券市場上常常會出現財務舞弊現象,這樣會嚴重危害到各國證券市場,近年來出現了很多新的財務舞弊手段,這為企業反舞弊工作帶來了更多挑戰。文章主要介紹了企業財務舞弊特征,并且研究分析了企業財務舞弊的審計方法。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財務舞弊;基本特征;審計方法
近年來企業財務舞弊行為越來越頻繁,這不僅使國內外相關企業承受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也會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為此,一定要正確認識企業財務舞弊的基本特征,進而采取針對性的監督、治理財務舞弊行為,不斷完善審計方法。
一、企業財務舞弊的基本特征
(一)虛構銷售業務,增加企業利潤
目前企業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會計報表舞弊方法就是虛構銷售業務,這種行為可直接提高企業業務收入,增加企業利潤。比如,在真實客戶前提下進行虛擬銷售,這樣公司對某些客戶就會產生相應的銷售業務,為了對銷售業績進行粉飾,就會人為地在之前的銷售業務基礎上虛構銷售業務而使銷售數量擴大,這樣這個客戶名下確認的公司收入相對于實際銷售收入遠遠偏高。企業在銷售的過程中為了將每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業績進行調節,通常都會不恰當地劃分銷售收入,進而使確認收入往往會提前或者延后。當前,部分企業虛構銷售業務有系統性、連續性的特點,甚至在整個會計年度中會出現持續造假現象。
(二)將銷售核算范圍虛增收入擴大
所謂虛構客戶、虛擬銷售主要指的是企業虛擬銷售交易及銷售對象,根據正常的銷售程序來模擬運轉不存在的銷售業務,包括訂單偽造、發放運憑證以及簽訂合同等,而且還開具稅務部門程序上肯定的銷售發票等等。通過和其他企業存在某種特殊關系的便利性來制造虛擬的銷售收入,然后把公司產品銷售給沒有什么關系的第三方,之后子公司會在第三方手上購回產品,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加企業的銷售收入,同時也可有效防止內部交易抵銷。
(三)成本費用虛增,利潤少計,故意偷逃稅金
有的企業為了占有稅款,將繳納稅款的日期延長或者故意偷逃稅收,不僅可以隱瞞收入,同時會虛報發票或者虛開領料單。甚至有的企業采用購買假發票的方式來減少利潤,進而減少稅金繳納額。具體包括以下兩種情況:(1)通過往來賬戶來調節利潤。有的企業并沒有把外單位還款用來沖銷往來賬,反而將其截留、轉移到其他的地方,然后再納入到壞賬損失管理費用中。部分企業也可能把失敗投資或者某些費用性開支納入到“其他應收款”賬戶中,從而隱藏賬戶虧損,對企業業績進行粉飾;(2)并沒有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很多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會濫用相關的會計政策隨意劃分企業的“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把應該記入到“收益性支出”的項目記入到“資本性支出”中,從而增加企業利潤;也可能將應該記入到“資本性支出”的項目記入到了“收益性支出”中,從而減少企業利潤。
二、審計企業財務舞弊的方法分析
(一)通過分析性復核程序發現舞弊行為
近年來審計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這也大大增加了審計風險。為此,審計人員一定要結合被審計單位的業務內容、法律環境、所處行業情況、內部控制有效性、經營風險以及可能出現的重大錯報風險等多方面情況,嚴格根據審計準則中相關規定要求識別重大的會計報表錯報風險的一些審計程序,進而找到被審計單位存在的錯報,將審計風險排除。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每項財務指標之間都會有一定的關系,雖然財務指標會有一定改變,但往往都不會超出正常范圍。只要打破某種常用的均衡、勾稽關系,極易出現某種差錯或者舞弊行為。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分析性復核就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趨勢或者比率,一般主要是調查研究分析這些趨勢或者比率出現異常變動以及和預期數額之間的區別。這種分析性復核基本上是站在一個全局思考的角度分析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結果以及實際財務狀況,進而立足于全局發展角度研究分析審計結果的科學、合理性,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意外的效果,同時也便于在會計報表中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一些差錯或者舞弊行為。剛開始都是在分析性復核程序中發現財務報告舞弊現象,由此可見這種分析性復核程序是一種有效的舞弊審計方法,在整個審計階段都可以采用這種分析性復核程序。
(二)對企業財務內部控制進行正確的評審
根據審計角度進行分析,出現財務舞弊行為表示被審計主體的組織管理出現缺陷、漏洞,提示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仔細審查、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健全性,同時應該仔細檢查、客觀評價參與企業各項經營業務的各部門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風險,進而尋找舞弊行為。因此,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以下五方面情況:(1)被審組織有沒有制定現實組織目標;(2)有沒有出具書面政策來詳細說明相關的禁止原則;(3)有沒有建立合理的授權政策;(4)有沒有制定相關的活動控制機制、資產保護政策及程序;(5)有沒有為管理層提供完整、全面、真實可靠的通訊渠道,需不需要提出關于預防舞弊的協助建議等。
(三)審計核查企業資產變動情況
企業資產變動往往都需要嚴格遵守某項原則,審計人員一定要時刻關注變動較大的情況,進而對該項資產變動的必要性、合理性進行判斷。假如在審計期間,被審計單位把固定資產用來抵押、貸款或者投資的話,審計人員一定要收集相關的資產資料,客觀、準確地判斷固定資產的市場價值,而且一定要對比企業賬面記錄金額,判斷兩者之間的差異是不是科學、合理的。
(四)對企業異常利潤來源進行審計
一旦發現交易存在舞弊嫌疑,審計人員一定要認真進行審查,而且一定要詳細核查交易簽訂合同的每個條款,站在自己的專業角度判斷條款中有沒有沒有明示的約定,而且一定要對企業其他零散收入來源的真實性進行核查。如果企業有關聯交易,審計人員一定要時刻注意這個交易的詳細情況,并且判斷交易雙方發生關聯交易的分攤政策、定價以及目的的合理性、公平性,進而判斷企業有沒有發生非常嚴重的財務舞弊行為。
綜上所述,如果被審計單位出現財務舞弊行為,其審計風險也會大大提高,企業一定要針對財務舞弊的基本特征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有效控制財務舞弊行為,進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規避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白文春.審計方法初探[J].中國西部科技,2012,11(26).
[2]趙勇佳.淺析財務舞弊和審計監管[J].商場現代化,2012,9(11).
[3]陳美娟.企業財務舞弊特征與審計方法研究[J].經濟視野,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