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全球危機呈現多發趨勢,眾多國家與國際組織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全球危機時,都不能在短時間內做出有效的解決。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出現,逐漸彌補眾多國家與國際組織在全球危機爆發過程中的無力狀態。文章主要探討全球危機治理中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地位與作用,通過分析全球危機態勢、國際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危機治理的優勢等,指出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危機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全球危機治理;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性治理
全球危機治理中國際非政府組織扮演著輔助的角色,它能夠幫助國家政府與國際組織分擔全球危機的嚴重后果。國際非政府組織具有專業性強、協調與活動能力強、服務專業等多種優點,它能夠根據危機的嚴重等級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國際非政府組織主要工作范圍是關注那些沒有得到及時救助的群體,幫助國家解決棘手的救助問題。由于其展現的專業、專注與人道主義精神,國際非政府組織受到聯合國與各個國家的高度肯定,成為全球危機援助的主要力量。
一、全球危機的全球性治理
隨著全球經濟、政治、環境的一體化,區域性的危機會在短時間內蔓延成為全球性危機。全球性危機大多是由某一全球主導地區產生,通過蝴蝶效應逐漸向全球各個地區蔓延。在全球性危機蔓延的過程中,還會由于其他復雜形勢的疊加而產生新的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全球金融危機產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機的經濟泡沫導致全球經濟的迅速下滑,金融市場頓時陷入停滯局面。隨著溫室效應的全球蔓延,生態環境也隨著迅速惡化;全球變暖的氣候形勢,使得動植物生存遭受嚴峻的挑戰,各個地區的災難頻發也導致人類的死亡與經濟財產的損失。如今人類面臨的所有問題,都是關乎人類與世界生物共同生存的問題,而問題的解決必然需要全球政治與經濟力量的協商,也需要各種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幫助。
全球危機具有涉及范圍廣、牽涉人數多、破壞程度大、持續時間長等多方面的特點,而全球危機的解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長久努力。其中影響范圍最大的全球危機就是金融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的迅速到來使美國經濟市場損失慘重,比如:雷曼兄弟集團在沒有申請國家救助的情況下迅速破產,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也隨著陷入破產邊緣。金融海嘯迅速擴張至全球,歐洲國家的金融行業也受到嚴重影響,希臘、冰島等國家甚至面臨“破產”的危機;同樣受到嚴重影響的還有黃金、石油、上市公司股票等多種金融貿易,政府也無力采取措施應對快速到來的金融危機。所以全球危機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因此也需要聯合全球多方面力量進行妥善的協商解決。
如今的全球危機已成為常態,而實施全球治理模式也成為各國應對危機的共同選擇。全球危機治理需要在各個地區主要政治與經濟力量的領導下,進行多方面的協商討論以得出最佳解決方案。國家政府擁有最多的社會資源與資金,也是最具有影響力與權威性的組織,所以政府是應對全球危機的主要力量。各國政府在國際會議中制定出眾多的國際規則、責任分配制度等,對各國在全球危機中所承擔的責任進行明確的規定。而那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需要承擔更多全球金融危機治理的責任。與此同時,國際組織也在全球化危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全球危機的發展過程中,會實施眾多人道主義援助,幫助其他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渡過危機。聯合國的附屬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都在全球危機的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突發災難、疾病發生的過程中,通過成立全球突發災難與疾病中心,進行全球衛生資源、醫療藥品等的調度,分派多個人道主義救援團隊對世界各地的災民進行救治。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國家是全球危機治理的主要力量,國際組織是全球危機治理的協調力量,國際非政府組織是全球危機治理的基礎力量。國際非政府組織能夠了解最底層民眾的需要,根據底層民眾的需要向有關政府匯報,最終政府將所需要的物資與人力資源迅速的運輸到最需要的地方。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國際全球危機中扮演著橋梁的作用,它溝通底層民眾與政府間的信息交流,是全球危機治理的基礎力量。
二、國際非政府組織參與全球危機治理的優勢
在全球危機快速蔓延的過程中,國家與國際組織將采取各種措施來消除全球危機的影響;而在國家與國際組織不能夠及時進行協調解決的情況下,國際非政府組織將會針對爆發危機的不同等級,采取妥善的應對策略進行治理。國際非政府組織是在政府應對危機力不從心的情況下,對全球危機進行治理的主要力量。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組成成員都接受過專業的技能訓練,他們始終秉持公益性、志愿性的方針進行各個地區的全球人道主義援助工作,所以國際非政府組織具有專業性、民間性、公益性、志愿性、客觀公正性等多方面的特點,相比于國家與國際組織而言具有多種優越性。
(一)國際非政府組織有著精簡的執行機制
國際非政府組織相比于國家與國際組織而言,也具有人員少、結構精等多方面的優點。國際非政府組織是各個小型服務組織的結合體,他們整個集體的人數少,各種辦事結構相對精簡;通過較少辦事人員間的協調與配合,完成日常的多種工作。這種簡約小巧的辦事機構,能夠克服政府中所存在的冗官冗員問題,也能夠使用最少的人處理盡可能多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政府機構由于自身的體量過大、辦事人員過多,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冗官冗員問題;對于重大事件的反映方面,也需要一層層的匯報審批才能施行,這種龐大的機構模式使得辦事效率大大降低,也不能及時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事件,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政府在全球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是任務分配角色,它只是分配不同的任務給不同的下屬部門,下屬部門按照任務要求進行資源分配、人力調度等工作。但政府對于下屬機構的管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政府機構產生疏漏的地方,可以由國際非政府組織承擔相應的工作職責。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參與能夠延伸全球危機治理的深度與廣度,能夠照顧到大多數守在居民的生活。由于國際非政府組織民間性與救援靈活性等方面的特征,使得國際非政府組織能更了解最底層民眾的基本需要,所以才能在災難發生的短暫時間內開展有效的救援活動。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首先展開人道主義救援活動的群體是非政府組織機構;在各種疾病疫情肆虐期間,最先展開救援活動、控制疾病疫情的還是非政府組織機構。
(二)國際非政府組織提供免費的優質服務
非政府組織存在的另一個優點是:他們能夠提供免費的優質服務。非政府組織機構都是由眾多的志愿者群體組成,他們的運轉資金也是由公益企業贊助,因此他們的運轉成本大大低于政府機構。而且非政府組織的志愿者大多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他們能夠根據機構的要求順利完成任務,也能夠在援助過程中提供最優質的服務,還能夠廣泛了解災民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最需要的服務。政府在全球危機的援助與治理中,只能照顧到大多數人的需要,而不能全面地滿足所有受災群體是需要,非政府組織的出現很好彌補這一點。非政府組織在分析政府提供的服務后,能夠及時找出疏漏之處,在政府照顧不到的地方進行援助,完成自身的使命。
(三)國際非政府組織有著高尚的援助理念
由于非政府組織不能通過強制征稅獲取自身的發展資金,也不能通過商業運作獲得發展資金,所以非政府組織與政府間的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距。但非政府組織的免費性、專業性、公益性、志愿性等特點,使得它受到所有的志愿者與受災群體的歡迎。目前非政府組織的所有人員都是社會志愿服務人員,非政府組織的所有資金都來自社會各界的無償捐助。而非政府組織的服務宗旨是:平等對待遭受戰火、自然災害等危害的災民,平等救助所有受到災害傷害的民眾。他們不以自身利益為導向,不以服務目標為導向,而是要對全世界受災嚴重的地區施以人道主義援助。
三、國際非政府組織參與危機治理的過程
全球危機的治理需要按照指定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國際非政府組織在面臨全球危機的時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危機發生前需要預估危機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工作;在面臨危機的時候要臨危不亂,根據現實情況迅速制定應對方案,展開危機救援工作;在危機結束后,要參與地區的重建工作,給予受災群眾力所能及的支持。
(一)制定危機評估預警機制
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全球危機的發生有著更敏銳的洞察力,它能夠根據目前的世界形勢準確預測危機發生的時間、地點,并且也能夠采取相應措施減少危機帶來的危害。在全球危機的治理過程中,國際非政府組織以自身的專業性、發現問題的及時性、采取行動的迅速性、處理問題的創新性得到世界政府與人民的認可、贊同、擁護,成為當之無愧的解決危機最專業的團隊。倫敦俱樂部是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其在應對全球危機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他們主要關注的課題是環保,通過一系列環保知識、環保紀錄片、環保講座的傳達,使國家重視高污染、高排放的重工業企業的污染情況。
(二)參與危機救援決策方案
國際非政府組織是非政府的組織機構,他們不享有國家體制內的權利,也不享有聯合國的合法權益,他們不能直接參與政府與國家的若干決策。他們的非政府性質使其有更大的靈活性與自由性,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研究的課題內容,主動地介入到全球問題的解決中,也能夠利用各個國家的政策法律推動自身公益活動的進展。這樣自由與廣泛的民間性號召活動,能夠影響廣大民眾對公共課題的關注,最終影響國家政治的決策。由于全球危機爆發具有突發性、廣泛性等特征,也能在很短時間內造成巨大傷亡與經濟損失,所以在全球危機爆發后的治理工作就成為其中的重中之重。國際非政府組織能夠在危機爆發的短時間內,制定出完善的危機治理方案,所以他們的工作受到政府與國際組織的廣泛認可與支持。其中聞名世界的《禁止地雷公約》的簽訂,是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主要成就之一。由于國際非政府組織長時間的宣傳與引導,禁雷活動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重點。國際非政府組織通過與各國政府長時間的交涉、談判、協商,最終與各國政府達成廣泛的禁雷協定。
(三)實施迅速而有效的危機救助
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世界危機中的最重要作用為: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實施迅速而有效的危機救助。由于其具有專業性、靈活性、公益性、志愿性等方面的特征,所以他們在災難發生的第一時間,能夠迅速集結一切的公益力量,展開人道主義救援活動。國際非政府組織也能夠利用其民間的身份,向社會各界發出援助信號,獲得社會各界的物質支持以保證救助的及時有效。在全球疫病、戰亂與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能看到大量國際非政府組織救援團隊的身影。他們不僅提供水、棉被、面包等物質方面的資助,也提供專業的醫療、看護與幫扶工作。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國際危機救援中所展現的專業性、無私性與及時性,值得政府與國際組織效仿,贏得所有政府與災民的尊重。
四、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危機治理中的獨特作用
國際非政府組織在全球危機治理中處于政府機構與民間團體結合的地位,也在全球危機治理中起著彌補國家、國際組織及區域集團疏漏與不足的作用。很多國家由于經濟實力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全球危機來臨的時候,不能顧全方方面面問題的解決。小的國家由于自身財力有限不能解決大的危機問題,而大的國家由于需要照顧的人數眾多,所以不能解決小的危機問題。國家在處理全球危機問題的時候,也會因為種種的利益聯結而將公眾利益偏向一小部分的利益群體,從而導致整體利益的失衡。所以國家與政府機構在解決全球危機問題的過程中,難以擺脫集體非理性的個人心理,也就不能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而國際非政府組織不存在利己主義傾向,以追求公眾利益為主要標準公益,使得很多危機問題能夠迅速得以解決。
五、結束語
全球危機治理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扮演著重要的調節角色,在世界各個組織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國際非政府組織、國家政府、國際組織三者具有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的關系,只有三者在全球危機治理中廣泛協商解決問題,才能保證所有受災群眾受到應有的援助。
參考文獻
[1]畢瑩.從國際法視角看國際非政府組織在華法律地位[J].社團管理研究,2012,(6).
[2]劉海江.國際非政府組織國際法規制的可行性[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2,(5).
[3]向加吾.非營利組織問責:邏輯意蘊、困境解析與途徑探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2,(9).
[4]周亦奇.網絡社區和公眾營銷:在華國際非政府組織獲得話語權的新途徑[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5]何志鵬.國際法治何以必要——基于實踐與理論的闡釋[J].當代法學,2014,(2).
作者簡介:陳定勇(1994-),男,重慶人,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公共事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