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網絡經濟也逐漸得到了興起。文章分析了網絡經濟對國際貿易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兩個方面,并就如何推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穩步前行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網絡經濟;國際經濟貿易;服務貿易;物流;電子商務;信息化人才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普及,信息網絡正以迅猛的姿態向世界上的每個角落進行蔓延,信息網絡成為當今人們工作生活學習中不可獲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信息網絡投射在經濟領域就形成了如今熱門的經濟發展形態網絡經濟。網絡經濟在立足傳統經濟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基礎上,以英特網技術為核心,以高科技為支持,以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網絡產品為主要內容,將傳統和現代、虛擬和現實、技術和商業進行有機結合的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一種新的經濟運行模式,更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據統計,2012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全年交易規模已經達到7.85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30.83%。網絡經濟更是為美國經濟創造了長達10 年的高增長奇跡。網絡經濟正以不可阻擋之姿對傳統的經濟形態產生重大的沖擊,傳統的商業模式將面臨著被終結的命運,而網絡經濟時代也全面來臨,從而對當今世界的經濟形態格局產生影響。雖然當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十分之好,但是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如果想在網絡經濟中獲得利益就必須遵循網絡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主流化原則、個人市場原則、特定化原則、價值鏈原則和適應性原則。只有這樣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除此之外,快捷性、高滲透性、自我膨脹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可持續性和直接性也是網絡經濟不同于傳統經濟的顯著特征。
一、網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網絡經濟對國際貿易的有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網絡經濟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在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當中,買家需要經過海關、運輸、關稅以及商家等多個環節才能最終將心儀商品買到手,因而傳統的國際貿易形式有著十分復雜的手段和過程,大大降低了國際貿易的效率。與此同時也增加了國際貿易的成本,提高了國際貿易的銷售難度。網絡經濟的出現,使得在國際貿易當中,商家和賣家更多的采取以B2B或者B2C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的形式進行交易。B2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以買賣、合作、服務為三種基本要素,包括技術成本、安全成本、物流成本和客戶成本四種成本形式,指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絡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B2B主要包括類似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的在線商店的垂直B2B模式、以B2B為中間交易市場的綜合B2B模式和行業龍頭從生產、銷售到后期服務的自建B2B模式以及將綜合B2B模式和垂直B2B進行有效整合的關聯B2B模式。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縮寫,簡而言之就是商對客,指的是主要借助于互聯網開展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的以網絡零售為主,消費者通過網絡在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等行為的在線銷售活動。B2C的行業模式主要包括類似天貓的為人服務做平臺的模式和自主經營賣產品的京東模式以及自產自銷做品牌的凡客模式。由此可知,B2B和B2C模式大大減少了貿易的中間環節,利用網絡這個平臺直接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從而降低了貿易的成本,提高了國際貿易的效率,實現賣家和買家的雙贏。
其次,網絡經濟促進全球性經濟市場的形成。網絡經濟依托于計算機這一平臺打破了傳統貿易中的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全世界在信息網絡的連接下變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大大擴大了世界貿易的內容和范圍,從而促進了全球性市場的形成。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合作在互聯網這一平臺的幫助下得到了有效的加強,從而避免了在傳統的國際貿易中因溝通不暢,信息交流不對稱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受網絡經濟這種經濟形式特點的影響和當前人們價值觀的改變,依托于電子商務的一些新型的貿易方式也得到了廣泛的發展,彈性企業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彈性企業打破了傳統的有著嚴格標準的剛性的經營方式,從顧客的實際要求出發,對企業內的人才、物資等情況進行宏觀的調控,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加工和生產,最大程度上來滿足顧客的要求。這種企業經營形式更加靈活和方面,因此互動、主動、以用戶為主的經營方式也成為當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經營形式的潮流。不僅如此,傳統的貿易形式大多數是通過投放廣告等方式來宣傳產品,這種方式不僅宣傳成本昂貴而且存在著在有些地區可能觀看不到廣告等弊病。網絡經濟改變了傳統經濟中的宣傳方式,以網絡宣傳代替了傳統經濟中的電視宣傳和紙質媒介的宣傳,不僅大大降低了產品的宣傳費用,也擴大了宣傳的范圍,更是增強了宣傳的影響力。
最后,網絡經濟為我國的服務貿易帶來新的優勢。服務貿易指的是一國給另外一國提供服務活動來獲取相應報酬的貿易行為,既包括有形的活動,也包括無形的活動。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主要包括四種,分別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網絡經濟憑借降低貿易成本、減少地域壁壘、提高貿易效率等優點,大大提高了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僅如此,網絡經濟更是為我國的銷售服務和推送旅游服務等行業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消極影響
網絡經濟在給國際貿易帶來了眾多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網絡經濟提高了國際貿易的安全風險。網絡經濟以網絡作為貿易的載體,因而在實際的貿易交際中容易受到網絡黑客的侵襲,從而加劇了國際貿易的安全風險。除此之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罪犯開始將魔爪伸向網絡經濟當中,因而網絡經濟受到了經濟犯罪的嚴重威脅。不僅如此,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絡經濟中存在商品質量風險、支付方式風險和技術風險等隱患。
第二,網絡經濟暴露了我國物流發展水平落后的弊病。物流指的是為了滿足客戶的要求通過將運輸、儲存、采購、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的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物流以倉儲為中心,具有運輸職能、倉儲職能、配送職能、包裝職能、裝卸搬運職能、流通加工職能和信息處理職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輔助產業。物流作為發展網絡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物流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貿易的速度和質量。但是由于我國的物流發展起步晚,物流行業相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嚴重滯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從而嚴重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系統的不完善、物流人才的緊缺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第三,網絡經濟加劇了我國電子商務人才的匱乏程度。在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國際貿易的規模也得到了擴大,從而加劇了市場上對具備專業的現代信息技術與商務貿易理論實際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雖然我國的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這一專業,但是因為高校在培養方式、培養目標等方面與市場需求存在著嚴重的脫鉤使得從高校畢業的電子商務人才并不能迎合市場的需求,因而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非常低。據統計,近年來電子商務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長此以往,勢必會加劇電子商務行業人才的匱乏程度。
二、網絡時代下我國應該采取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網絡知識的普及,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雖然網絡經濟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但是國內的相關部門和很多企業對網絡經濟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嚴重阻礙了網絡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因而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就網絡經濟中的定義、作用等基本的網絡知識進行廣泛的宣傳,加強人們對網絡經濟的理解,讓企業的管理者看到網絡經濟中所蘊含的巨大商機和經濟利潤,從而激發更多的人才和企業投入到網絡經濟的創業和運營當中。在擴大電子商務的數量和規模的同時,相關的企業更應該意識到傳統的產業結構早已不適應當前經濟市場發展的這一問題,因而企業應該在立足本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的前提下,緊密的結合國際市場的需求,對產業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升級,實現從低級產業結構形態向高級產業結構形態的轉變。政府應該加大對企業的監督,對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產業依法進行取締,重點扶持一些無污染、低消耗,產業價值高,發展情景好的新型產業。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意識的通過法律手段、政治手段和經濟手段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提高對知識經濟的掌握力度和保護力度,在全社會形成重知識、重科技的良好風氣,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整體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在積極引進外資的過程中應該加大對外資企業的考察力度,進行有選擇、有質量的引進,嚴格限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項目的引進。與此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大對自主創新能力的投入力度,促進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只有當國內的產業結構實現升級時,才能帶動出口商品的優化,從而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網絡發展環境
雖然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首先,我國的很多地區都還沒實現網絡的覆蓋;其次,計算機的速度還有待提高;最后,一些網民因計算機存在著虛擬性,就肆無忌憚的在網絡上發布不實言論,甚至上傳一些污穢不健康的視頻,造成中國網絡環境的臟、亂、差。針對上面所提到的問題,首先,政府應該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大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研究,有計劃性地取消網絡和電信市場的準入制度,加快實施三網合一,提高網絡與電信市場的開放度和網絡的覆蓋率以及傳輸率,讓更多人有機會有條件參入到網絡經濟當中;其次,對政府而言,應該加大對網絡的整頓,加強網絡方面的立法,對一些不法網站和發布色情、暴力信息的個人或單位進行實時長效監督和控制。除此之外,政府還應該加強對文明上網的宣傳力度,發動廣大網民自覺抵制低俗之風;從網民個體而言,應該從思想上意識到文明上網的意義,嚴格約束自己在網上的言語和行為,成為一名有素質的網民。只有通過政府和個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凈化網絡環境、完善網絡發展環境的這一目的,從而為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世界貿易化進程的加快,規章制度在交易貿易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出來。特別是當前以歐美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把持著國際電子商務談判的話語權,使得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弱勢和不利地位,因此中國應該主動參與國際電子商務對話,建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相關國際框架,提高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貿易中的話語權,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合法經濟利益,促進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
(三)加快信息化進程,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信息化作為網絡經濟的核心,而企業作為推動網絡經濟的主體,因此企業應該通過及時建立企業信息化系統的方法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加快網絡經濟信息化的進程。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大對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首先,高校在培養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時應該和市場需求進行掛鉤,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以科學的教學理念來組織教學,通過實習、交流學習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僅如此,還應該加強對相關學科的學習,實現學科之間的融合和貫通,讓學生成為一門掌握多門知識的綜合性復合性的電子商務人才,為市場輸出一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專業人才;其次,企業應該提高對人才的重視,明白人才在企業競爭中的價值和重要作用,通過高資薪酬和高福利的方式將專業人才吸引到企業當中,壯大企業的人才隊伍。除此之外,企業還應該通過舉行定期培訓、出國學習等途徑不斷加強企業員工的計算機水平和知識,為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打下
堅實的基礎;最后,企業員工應該明白當前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企業員工應該從思想上提高對計算機相關技術的重視,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成為一名具有學習能力、學習意愿的新型的企業員工。
三、總結
綜上所述,網絡經濟對國際貿易具有雙重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用辯證的、科學的眼光看待網絡經濟的同時,提高對網絡經濟的重視,制定出合理的對策和方法,促進我國網絡經濟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為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穩步前行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恩志.淺析網絡經濟下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0,(33).
[2]張楊,王櫟.張艷菁.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和對策[J].現代商業,2012,(36).
[3]師如男,袁瑋順.網絡經濟對國際經濟貿易影響的研究[J].金融經濟,2014,(22).
[4]朱伶瑾.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9).
作者簡介:任虹衛(1995-),女,重慶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