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摘要】資金,是一國經濟正常發展的命脈所在,是政府實現宏觀調控的保障,是企業持續經營管理的前提,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是居民實現正常生存發展的必需品。尤其是在目前中國處于轉型時期,經濟增速不如從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研究中國的融資結構及其影響因素更加有必要。文章將從政府、企業、居民三個經濟主體出發,探究其影響因素,針對我國融資結構提出針對性措施及對策。
【關鍵詞】融資結構;內源融資;外源融資;經營風險
一、中國融資結構基本現狀
(一)企業部門的融資結構現狀
首先,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大部分國有企業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但在此同時由于改革不徹底,自身積累能力較低,內源融資比例較低,外源融資成為其主要融資方式。大部分國有企業的首選依然是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資金融通問題,間接融資受到很大的限制。
相比之下,民營企業由于其規模較小,且是中小企業的主體,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因而內源融資成為其主要融資方式,即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所需資金大部分來自留存收益和自有資金,而銀行貸款所占比重較低。
(二)居民部門的融資結構現狀
目前來看,我國居民投資渠道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實物投資,如投資房地產、黃金等。第二,購買股票和企業債券,投資上市公司。第三,購買國債,賺取穩定的收益。第四,也是最主要的部分,儲蓄存款,把多余的資金存在銀行賺取較低的利息收入。第五,投資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貨、期權、遠期、掉期等,呈現投資渠道多元化的趨勢。
(三)政府部門的融資結構現狀
目前來看,我國政府融入資金的渠道主要為通過發行國債融資,1995年以前財政赤字還可以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透支來彌補,但在1995年以后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財政赤字不得通過央行透支彌補。發行國債成為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發行短期國債,通過向企業及居民部門發行來實現資金的融入。
二、我國融資結構存在問題
(一)企業部門融資結構存在問題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其脫胎于計劃經濟時期,計劃經濟色彩較濃,外源融資依賴嚴重,可以很容易的從銀行獲得貸款,對于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貸款依賴性較強,其自身的經營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轉嫁到了中小投資者身上,同時自身的經營動力缺乏,國有企業貸款產生的不良資產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政府買單的可能性,經營效益低,融資方式較單一,加之經營管理水平普遍導致其內源融資比例較小,也直接限制其內源融資的規模。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第一,民營企業缺乏政府優惠政策及融資傾斜政策,缺乏有利的外部環境及政策支持;第二,融資渠道少;第三,民營企業的制度較落后,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制度創新緩慢;第四,民營企業的蓬勃發展與其配套政策不相適應。
(二)居民部門融資結構存在問題
從融出結構來看,首先,融出渠道較單一,安全渠道較少,因股票類投資投機性較強,市場風險較大,而銀行在我國長期形成的公信力為居民選擇存款作為首選投資方式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其次,城鄉發展水平不均導致城鄉居民存款存在很大差異,相比城市居民來說,農村居民存款比例更大,增長速度較快。
從融入結構來看,第一,消費信貸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進展比較緩慢;第二,我國社會征信體系不健全,商業銀行對于居民的貸款存在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擴張及競爭力的提升;第三,我國的消費信貸業務品種較少,創新不活躍。第四,我國社會保障機制尚不健全,居民缺乏足夠的信心來進行消費。
(三)政府部門融資結構存在問題
第一,我國國債發行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國債發行的主體不明,職責范圍不明確;第二,我國國債發行期限結構不合理,且長期國債風險性較大;第三,我國國債因其投資收益較穩定,市場風險較小的特點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因而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第四,國債發行品種較單一;第五,國債市場的流動性不足,與國外市場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合理優化我國融資結構對策建議
(一)針對企業部門融資結構對策建議
從國有企業角度看:
第一,政府部門要加強法律及市場監管,規范中介機構的行為,規范股權融資,嚴格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的資格;第二,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實現股權所有者多元化,以及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進而推進股市投資合理化;第三,對于國有企業要積極推進改革,實現政企分開,明確改革目標,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國有企業要建立規范的現代公司法人結構,改革過程要公開透明,提升國有經濟的活力和質量。
從民營企業角度看:
第一,要改善企業財務狀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實現產權制度的改革;第二,加強企業自身財務管理工作,控制成本,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利潤最大化,與銀行建立良好的信貸關系,為以后向銀行融資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前提;第三,企業自身要提高自己的信用,減少甚至避免不良貸款的發生,建立良好的信用體系,提高自己的信貸能力,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第四,企業自身應當積極探索開拓直接融資渠道,如通過上市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等,加大直接融資的比重。
(二)針對居民部門融資結構對策建議
1.加強政府對居民融資的政策引導,從法律法規、政策制度上予以支持,規范并完善金融市場,創新投資渠道,鼓勵居民實現多渠道投資,為我國居民實現理財創造良好的環境。
2.居民方面需要提高理財意識,增加對于理財意識的培養,提高證券投資比重,鼓勵支持基金、保險等行業的發展,加強投資者教育,優化投資者的資金配置。
3.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加強對貸款者的信用評價體系建設,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有效化解商業銀行風險。
4.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
(三)針對政府部門融資結構對策建議
1.優化政府融資結構,防范財政金融風險,努力實現經濟體制改革,實現經濟轉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2.政府要拓寬創新融資渠道,加強對于國債發行市場的監管以及期限結構的管理,實現國債發行品種多樣化及期限結構豐富化。
參考文獻
[1]程棟才.中國融資結構變遷及其風險防范問題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9.
[2]陳真子.經濟體制轉型條件下國有企業融資行為分析[D].西南財經大學,2004.
[3]陳耘.我國融資結構的缺陷分析與對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3.
[4]杜欣.中國融資結構變遷及其對金融穩定的影響[J].經濟師,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