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了產業價值鏈與區域特色經濟價值實現的戰略途徑,通過分析產業價值鏈含義、特征等,給出產業價值鏈下的區域特色經濟發展方向。
【關鍵詞】產業價值鏈;區域資源;特色經濟價值;價值實現
區域資源的整合能夠使地區性產業優勢得以最大化發揮。特色經濟產業的構建要基于市場需求、結合當地產業特色,通過區域產業聯合方式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而產業價值鏈下的區域特色經濟,需要針對產業價值鏈的特點與發展規律,進行特色產業產品品質、市場營銷、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創新。
一、特色的來源及特色經濟的價值特征
區域特色產業指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或者大多數地區不具備的產業資源。特色產業不僅指地區性的有形產業資源,更多的是那些經過千百年沉淀的獨有生活、勞作、文化、技藝等地域人文的集合。這些資源不屬于有形資產,而且會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消失,所以這些資源含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與商業開發價值,需要當地資本活動加以保護。地域特色產業不僅需要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還要有一系列的流程,具體流程如下:
區域性的特色產業應該具有多種獨具特色的產品和文化,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產業自身所擁有資源或者歷史文化為本地區所獨有,其他地區無法從模仿中獲得。例如:北京地區以紫禁城文明為主導的文化體系,是其他地區無法復制與模仿的文明;臺灣日月潭風景區、安徽黃山風景區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也是其他地區不具備的文化形式;杭州西湖以西湖周邊風景、西湖龍井茶,信陽雞公山地區以雞公山、信陽毛尖為主導的茶文化、旅游文化結合的地域特色產業,也是其他地區無法模仿復制的特色產業。以上產業通過弘揚當地傳統文化,依托地區產業優勢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第二,企業生產的產品基于居民的需求,而企業產品的生產需要經過一系列流程,具體流程如下:購買制作產品的原材料并對其進行加工,使用一定工藝改變原材料的原有特性,生產出不同種類符合居民需要的產品,最后對產品進行包裝處理售賣給用戶。特產產業的生產經營模式與以上普通產業的生產經營類似,但其中使用材料、生產工藝、宣傳包裝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比如新疆吐魯番地區適宜生產葡萄、提子與哈密瓜,而其生產產品的工藝流程就與其他地區有著很大不同,吐魯番地區的氣候光照條件為該地區所獨有,因此該地區的產品具有不可復制的特點。
第三,特色產業通過規模化的生產形成產業集群優勢,對區域特色產業的精深加工使得區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最終形成區域產業鏈。區域產業規模的形成使得特色產業基于原生產品,不斷研發具有高度附加值的其他特色產品,而其他特色產品的發展壯大也會使整個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細化分工使得特色產業產品的質量不斷提升,產業科研水平、經濟實力逐漸增強,產業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等附加值也隨之提升。
二、產業價值鏈的相關理論及其價值特征
如今的企業生產不再是單一企業的生產活動,而是多個企業占據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的聯合生產活動,所以產品生產企業形成一整條完整產業鏈,各產業鏈間的細化分工能夠使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達到更高的質量標準。而產業價值鏈蘊含著高度的價值優勢,這是因為產業價值鏈各個環節有效結合相比于單一產業的生產,不僅能夠分擔過于繁重的研發壓力與生產壓力,也能縮短產品生產時間,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一旦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的某一部分出現破裂,那么這種具有先天優勢的產品生產就會不復存在。
(一)產業價值鏈的涵義
產業價值鏈指的是產品生產的一系列流程,是一個完整的產業流程體系。企業通過一道道工序將原材料生產為用戶群體需要產品,而該產品不但具有使用價值,還具有獨特的產業集群提供的附加價值。世界經濟學家泰勒指出:企業在生產用戶需要產品的過程中,發生多種企業價值活動,主要包括基本價值活動和輔助價值活動。基本價值活動指的是產品本身帶給用戶的使用消費價值、轉賣、售后服務等多種價值活動;輔助價值活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產品附加值活動,也就是用戶在產品外所能夠享受的其他附加價值。以上所有產業價值的總和,即為我們所說的產業價值鏈。
但從現實角度而言,產業價值鏈在多個企業生產廠家的聯合過程中,必定會產生產品生產方面的摩擦與妥協。而這種多廠商意見的融合,使得產品本身附加值大大提升。所以目前的產業價值鏈是:以單一或者少數掌握核心科技的企業為主導,以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為主要目的,通過多種產業資源的優化整合,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產品。產業價值鏈是對這種生產流程的整合與銜接,是對各種資源、服務內容的優化配置。特色產業的興起也要依托產業的核心科技,通過與當地獨具特色的生活、勞作、工藝、歷史等文化資源的聯合,形成具有極強競爭力的產業產品與附加價值。
(二)產業價值鏈的價值特征
產業價值鏈具有以下價值特征:
1.產業價值鏈是緊密聯系的整體,產業鏈中各個組成環節都由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組成,企業間可以進行資金流轉、意見交換、物質交流等方面的活動,在整個產業鏈生產過程中產品本身附加值不斷提高。
2.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在加工制造、服務對象、最終用途等方面廣泛連接,各環節既存在著競爭關系,又存在溝通交流關系。而這種競爭與溝通關系的集合,有利于產業產品科技品質的提高,也有利于產業集群的整合優化,使產業自身附加價值逐漸增多。目前企業產業發展大多都進行資金、技術、軟實力等多方面的聯合,使得產品價值產生1+1>2的效果。
3.產業價值鏈的不同環節擁有各不相同的資源,各個環節中科技含量、生產能力也有著較大差別,因此各環節所能支配的資金也不相同。產業價值鏈的產業價值總量由以下三方面的內容決定:首先是特色產業帶所擁有的得天獨厚自然資源,這種資源是產業生產出優質產品的根本;其次是產業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開發出具有高附加價值的各種類型的商品;最后是產業通過長期經營所形成的品牌優勢與文化氛圍。
4.產業價值鏈只有通過協同生產經營,才能將整個產業做大做強,才能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價值。
三、產業價值鏈下的區域特色經濟價值實現
特色產業只有在充分利用特色資源的基礎上,不斷細化產業分工,形成穩固而有效的聯結體,才能保證產業效益的持續增長。而這種聯結體不僅需要挖掘產業自身的優勢,還要不斷深化產業鏈中各個環節的深化合作。只有產業溝通融合才能形成有效的產業增長點,才能保證產業價值的持續增長。而區域特色經濟價值實現,需要從以下方面的深化改革:目前的特色產業并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但特色產業中的產業整體價值卻各不相同。比如:有些特色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成果顯著,產業集群不斷擴大,產業效益持續增長;而其他與該產業同一類型的產業卻沒有較大起色,有些企業甚至面臨倒閉的危機。以上描述從側面反映當前各個產業的發展現狀,而同類產業利潤存在巨大差異的原因,大多與成熟完整的產業價值鏈密不可分。特色產業只有依托穩固有效的產業聯結體,通過細化分工不斷協調產業價值分配,進而融合多種資源優勢,才能完成產業集群經濟效益的增長。簡而言之,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區域獨有的特色產業資源并不是產業最終的價值,產業資源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生產包裝,形成一定的產品與文化氛圍,才能變成具有經濟效益的產業集群體系;而這種轉化的能力并不是所有產業開發者都具備的,很多產業開發者由于沒有掌握行業的核心科技,再加上不當的宣傳影響,導致整個產業集群發展陷入困境。
第二,對于產業集群來說,只有保持各個生產環節的完整與協調,才能達到產業價值的最大化;產業鏈中任何部分的斷裂,都會造成整體產業利益的損失,差別化利益的目標也就難以完成。
第三,隨著市場同類產品的競爭激烈,只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發展用戶需要的特色項目,才能形成產品差異化特征,形成強有力的產業競爭優勢。
四、結語
隨著價值鏈生產環節聯系度越來越高、產品生產分工細化,產品自身的附加價值也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與競爭實力也逐漸增強。而這種品質與附加值的提升,必定會使產品生產成本大大增加。所以在保證產品質量與競爭優勢的前提下,只有通過整合產業內部資源、合理分配協調各方利益,才能形成最高效節約的產業體系,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產品各個環節的生產成本。
參考文獻
[1]趙茂林.區域文化對區域經濟模式的影響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3,(1).
[2]蔣慶斌.區域特色經濟對高職教育發展影響探析——以常州市為例[J].職業技術,2015,(11).
[3]俞思靜.創新驅動背景下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與城市化關系研究[J].經營與管理,2015,(11).
作者簡介:國夢舒(1987-),女,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