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貞蘭[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石家莊 050024]
?
《欲望號街車》中布蘭奇之“恐惑”心理解讀
⊙關貞蘭[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石家莊050024]
摘要:田納西·威廉斯在《欲望號街車》中塑造了一個精神崩潰的悲劇人物——布蘭奇·杜波伊斯,布蘭奇精神崩潰的原因與她過去的悲慘經歷有關。對過去經歷的恐懼成為壓抑在布蘭奇內心的創傷,其在現實中不斷地復現,反映出她“恐惑”(uncanny)的心理狀態。本文根據弗洛伊德的“恐惑”理論對布蘭奇悲慘的命運進行詳細解讀。
關鍵詞:弗洛伊德“恐惑”布蘭奇·杜波伊斯悲慘的命運
《欲望號街車》中,女主人公布蘭奇的悲慘命運備受讀者的關注。評論家對造成布蘭奇悲劇的原因的解讀不盡相同。蘭天認為,布蘭奇是瘋掉的南方淑女,是父權制社會下的犧牲品①;卓豪認為,布蘭奇的自我、本我和超我處于一種不可調和的狀態,導致了她最終的毀滅。②
弗洛伊德“恐惑”(uncanny)理論在21世紀的興起可為解讀布蘭奇的悲劇原因提供新的理論基礎。在1919年發表的散文《論“恐惑”》中,弗氏在恩斯特·詹池(E.Jentsch)的《論恐惑的心理學》一文的基礎上對德國作家霍夫曼(Hoffmann)的哥特式短篇小說《沙人》進行了重新解讀,對“恐惑”的心理分析意義進行了新的闡釋。他認為,“恐惑”是“經過壓抑的隱藏,而熟悉的事物卻從壓抑中冒出”③,簡言之,“恐惑”就是壓抑的復現和界限的模糊。從這一理論角度分析,可以認為《欲望號街車》中布蘭奇的精神崩潰是因為她無法擺脫對過去恐懼的記憶。而壓抑的恐懼又不斷地復現,加之布蘭奇在重重的打擊下模糊了想象與現實的界限,最終導致了她的精神崩潰。
童明在《暗恐/非家幻覺》一文中對弗洛伊德的“恐惑”(uncanny)概念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壓抑的復現’,即:有些突如其來的驚恐經驗無以名狀、突兀陌生,但無名并非無由,當下的驚恐可追溯到心理歷程史上的某個源頭”④。戲劇中,布蘭奇的恐惑心理的源頭來自她在南方的痛苦經歷:她年輕丈夫自殺,親人相繼死去,失去莊園,與一個學生間的不正當關系迫使她離開任教的學校。這些悲慘的經歷讓她備感孤寂,這種無助感并沒有隨著她投奔北方的妹妹而消失。在妹妹家,當被問到有關她在南方的生活時,她不得不面對那些被壓抑的情感,因而,她會恐慌,會不知所措。有時她靠撒謊來隱瞞,有時她會變得歇斯底里。再者,布蘭奇想開始新的生活的夢不斷地被妹夫斯坦利摧毀,使得她茫然不知地重復著某些行為來掩蓋內心的焦慮。其中,布蘭奇重復洗澡和酗酒就是一種壓抑的復現,或曰“重復的沖動”。
布蘭奇頻繁地洗澡,“她的頻繁洗澡使人想到一種凈化的儀式(Roundane 53)。白蘭琪‘把浴室看作是重生的地方’(Roundane 53)”⑤。布蘭奇的這種行為有兩種象征意義,“一方面是她在潛意識里想‘洗’掉自己污穢的放蕩的過去生活;另一方面這是一種逃避現實恐懼陌生的環境的表現”⑥。這種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以及害怕自己的過去被揭穿的焦慮使布蘭奇惶恐不安。洗澡能幫助她放松緊張的神經。正如布蘭奇對斯坦利的反駁:“洗澡是為了治愈我的神經。這叫水療。你這個健康的波蘭人,根本不知道焦慮是什么。”⑦布蘭奇酗酒,“喝酒后不省人事,布蘭奇就能夠遠離現實,盡情想像,包括編造與謝普·亨特萊遠走高飛的故事”⑧,酒可以麻醉神經,讓她在幻想中找到安慰,緩解她的孤獨和無助感。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她能夠保護自己免受殘酷現實的打擊。酒還能給布蘭奇面對生活的勇氣。劇中第一幕,斯特拉詢問她的工作,布蘭奇立刻感到恐慌,并激動地向妹妹要酒,喝酒后她撒謊說學校建議她休假,從而隱瞞了她被學校開除的事實。布蘭奇靠重復性地洗澡來緩解神經緊張的做法,抑或是她用欺騙自己的方法來讓她能按照自己的想象理解世界的行為,恰恰說明在新的環境下她仍未擺脫焦慮。
布蘭奇一直揮之不去對她丈夫自殺的自責和過去所經歷的死亡對她造成的心理創傷,這些被壓抑的痛苦在新的環境下時常被喚醒,令她恐懼。“復影”在弗氏的“恐惑”理論里是個關鍵的概念,是“壓抑的復現”的一種表現。弗氏指出,“那些滋養我們的自由意志的幻覺,但卻受到壓抑的沖動行為”⑨是“復影”所包含的含義之一。“我們對現在的某個人、某件事、某種情景做出暗恐反應時,那個陌生的人、事、情景就是復影。”戲劇中復影的出現是造成布蘭奇精神崩潰的重要因素。
送報男生是布蘭奇死去的丈夫的復影。布蘭奇一直懷念她死去的丈夫,并深感自責。送報男孩與當年她丈夫的年齡相仿。因此,當他出現時,布蘭奇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回蕩起丈夫死前,她和丈夫跳舞時的舞曲,她感到慌亂。她親吻男孩后又激動地趕他走。“快走……我決定做好人了,遠離孩子,不再害他們。”布蘭奇懷念她死去的丈夫,她不曾擺脫失去他的痛苦。
賣花的盲女人是布蘭奇死去的親人的“復影”。布蘭奇在南方經歷了太多的死亡。劇中第一場,布蘭奇告訴妹妹:“斯塔拉,你每次回去都是去參加葬禮的,但是同死亡相比,葬禮是美麗的,寧靜的,而死亡就不同了。有的時候他們的呼吸聲嘶啞……”布蘭奇畏懼死亡,她逃離南方也是要將過去的死亡經歷給她造成的心理創傷遺忘,開始新的生活。然而,斯特拉對她的不理解,斯坦利對她的排斥,米奇對她的背叛,這一切摧毀了她準備編織的美夢。布蘭奇生日當天,米奇氣沖沖地跑來斥責布蘭奇不光彩的過去,重重地擊碎了布蘭奇靠嫁給米奇重獲新生的夢幻。米奇是布蘭奇在北方遇到的唯一一個與斯坦利這樣的粗野的北方人不同的男性,她把米奇當成是最后一個能把她從毀滅中拯救出來的那個人。但是,她的過去被拆穿,此時的米奇認為布蘭奇放蕩,因此,布蘭奇想依靠男性獲得幸福的最后希望也破滅了。她的敏感神經變得更加脆弱,而正在此時,賣花的盲女人拿著像葬禮上給死人的花出現在布蘭奇面前,這樣就又喚起了她對死亡的恐懼。因而,她的神經錯亂,變得不堪一擊。
想象與現實界限的模糊是人產生心理“恐惑”的重要表現形式。弗洛伊德認為,想象和現實的界線一旦消失,也就是說,一旦我們一直以為是想象中的東西突然出現在現實中等諸如此類的情況出現時,恐惑便油然而生。《欲望號街車》中的布蘭奇在經受斯坦利的不斷打擊、強烈的排斥,米奇突然對她所期待的婚姻的背叛以及種種復影的出現引起她對死亡的恐懼后,想象與現實的界限在她的頭腦中被模糊,令她產生了恐惑。
斯坦利送斯特拉去醫院的晚上,布蘭奇一個人盛裝打扮,在屋里演繹與其愛慕者間的對話,“來一次游泳怎么樣?”可以看出,布蘭奇的精神已經混亂。劇末,雖然她常常編織有紳士帶她去度假的幻想,但是當幻想的事情真的在現實中出現,布蘭奇卻感到恐慌。在布蘭奇生日當天,斯坦利“送”給布蘭奇返回南方的單程車票,又在當天米奇摧毀了她辛苦建立起來的虛偽的淑女形象,對她過去的放蕩行為表示不恥,摧毀了她開始新生活的希望后,布蘭奇就開始編織有異性的仰慕者來接她的幻想來“安慰”自己。她孤單、寂寞,能有異性仰慕她、帶她走是布蘭奇可以靠虛幻的幻想逃避現實的唯一做法。但是當精神病院的醫生來接她,當幻想中要逃離妹妹這個既是“家”又“非家”的地方的想象中的情景突然在現實中出現時,布蘭奇無法擺脫虛幻世界的控制,面對現實她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因此,布蘭奇表現出的是恐慌和精神的錯亂。這種想象與現實界限的模糊亦導致了她最終的悲慘結局。
根據弗洛伊德的“恐惑”理論,追究《欲望號街車》中的女主人公布蘭奇·杜波伊斯精神崩潰的原因,筆者認為,其可以歸結為:各種形式的心理壓抑的復現以及想象與現實界限的模糊使布蘭奇產生的心理“恐惑”導致了她的精神崩潰。布蘭奇在南方的痛苦經歷,以及她所遭遇的壓抑的恐懼在北方的新環境下的不斷被追趕、被折磨,使她的精神焦慮越來越嚴重,最終在重重的打擊下崩潰。
①蘭天:《瘋掉的南方淑女布蘭奇——〈欲望號街車〉女主人公悲劇性命運的女性主義解讀》,《名作欣賞》2007第4期,第134頁。
②卓豪.An Analysis of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by Tennessee W illiams in Light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D].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2013.
⑤李少華:《解讀〈欲望號街車〉中白蘭琪的悲劇性》,《世界文學評論》2010年第2期,第268頁。
⑥劉霞:《布蘭奇的“非家焦慮”——〈欲望號街車〉之“暗恐”理論解讀》,《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第110頁。
⑧楊六蘭、楊艷:《淺析〈欲望號街車〉的主題、主題成分及象征手法》,《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第61頁。
作者:關貞蘭,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國現代小說。
編輯: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