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三晉報刊傳媒集團編審,太原 030001]
?
淺析《詩經》中的政治諷刺詩
⊙李永明[三晉報刊傳媒集團編審,太原030001]
摘要:本文對《詩經》中的政治諷刺詩進行了梳理和賞析。詩歌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王朝垂危時的各種矛盾,真實地反映了老百姓的苦難生活,將統治者的丑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控訴了罪惡的奴隸制度,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出現的暴露文學,奠定了現實主義的基礎,從而得出后世文學史上的文人政治詩和《詩經》里的諷刺詩一脈相承的結論。
關鍵詞:《詩經》政治諷刺詩現實主義源頭
《詩經》中有不少政治諷刺詩,古代稱為“怨刺詩”(據《漢書·禮樂志》“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它們的主要內容,是揭露當時政治的腐朽、黑暗,針砭時弊,諷刺統治者生活中的一些丑行,它們可稱作是我國文學史上出現最早的一批暴露文學。這部分詩約占《詩經》總數的五分之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出自勞動人民之口的作品,主要保存在《國風》中;一種是貴族文人的作品,主要保存在《大雅》《小雅》中。因此,諷怨詩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周王朝垂危時的各種矛盾,奠定了《詩經》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
《國風》中的諷刺詩戰斗性很強,以活潑、生動、短小、辛辣的筆觸,對統治階級和統治制度進行攻擊和揭露。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代表作有《新臺》《相鼠》《株林》《南山》《載驅》《墻有茨》等?!囤L·新臺》講的是,衛宣公準備為他的兒子娶齊國的女子宣姜為妻,后來,宣公聽說那女子漂亮,便在河上筑了一座華麗的新臺,中途把齊女占為自己的老婆。詩云: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詩歌假借齊女的口吻,說張起網來本為了捕魚,但哪知遇到了一個癩蝦蟆,本想求一個如意郎,竟嫁了一個丑老公。這篇詩沒有直接揭露宣公令人作嘔的丑行,而是寫齊女內心的隱痛、怨恨。形象的比喻、嬉笑怒罵的口氣,直剝下了宣公的面皮,表達了人民對統治者的極端厭惡和鄙棄。
《陳風·株林》講的是陳靈公荒淫無道,與臣子孔寧、儀行父一起與大夫夏御叔的妻子夏姬私通的事情。詩云: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說于株野。乘我乘駒,朝食于株。
作為國君,不理朝政,整天去追逐靡爛的生活?!睹娬x》云:“言公朝夕往來淫佚而不息可惡之甚,故刺之也?!标惱^揆《詩風臆補》云:“首章兩株林,兩夏南,轉換七個間字,將當時馬簇擁,鄉民聚觀,囁囁附耳,道旁指摘,無不一一勾出。”
另外,《齊風》中有《南山》《敝笱》《載驅》三篇,譏刺魯桓公的夫人文姜居然和他的哥哥齊襄公通奸。詩云: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
魯道有蕩,齊子由歸。
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詩中把齊襄比作淫蕩的雄狐,末句拋出疑問,揭出兄妹陰私。故《詩義會通》云:“逆倫蔑理,人道已盡,而詩特和緩,若不欲深斥者。所謂微文刺譏,亦溫柔敦厚之也。”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禮儀”是統治者自身制訂的行為規范,而他們又來破壞這種規范。連老鼠都不如,還活著干什么?詩篇直斥怒呵,幾于裂眥,撕碎了他們的道德偽裝,認清了他們的本質。
《秦風·黃鳥》是一篇控訴殉葬制度罪惡的詩?!蹲髠鳌の墓辍酚涊d:“秦伯任好(秦穆公)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虎為殉,皆秦之良也。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詩云:
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表達了對“三良”的深切哀悼和對毒狠的統治者的控訴,具體形象地把奴隸制的野蠻殘酷揭露給人們看。
《狼跋》是一篇風趣的詩,諷刺貴族的丑態。詩云:
狼跋其胡,載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詩中的公孫貴族,心狠如狼,沒有胡須,外貌丑陋。他挺著大肚子,穿著高貴的靴子,沒有尾巴和胡子,但他狼的本質沒有變,可見老百姓恨之入骨。
如《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繁重的兵役、徭役,壓在人民的頭上,使人民痛苦呻吟。本篇寫婦人懷念久役于外的丈夫。從嘮嘮叨叨的村婦絮語中,見出了思婦的哀傷。在一聲聲平常的言語中,蘊含著多少苦痛和辛酸。
《邶風·擊鼓》描寫征人的憂苦,非常生動,詩云: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本篇著重描寫征人的痛苦心理,長期的軍旅生活折磨,使他們完全失去了斗志。他們想到久別的家人,想到夫婦的誓言,想到生死未卜,不禁痛苦呼號。
總之,《國風》中勞動人民所創作的怨刺詩,都是人們感情的真誠流露,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態。這些詩真實地反映了統治階級的丑惡嘴臉,暴露性是很強的。
《大雅》和《小雅》中的政治諷諭詩,是貴族士大夫的作品。它們大都產生于西周末年厲王、幽王時期,一部分產生在西周初年。
西周自召、穆以后,社會矛盾日趨尖銳。厲王和幽王兩代政治最為黑暗、腐朽。上層社會的怨刺詩人,大多與當時政權有著聯系。因此,他們的思想情緒,都隨著政權的動蕩而起伏。他們從維護本階級利益出發,寫出了一些暴露當時政治弊端,反映社會喪亂,勸諭當政者任用賢良,刷新政治的諷諭詩。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大雅》中的《瞻》《召》《桑柔》等;《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北山》《節南山》等。如《大雅·瞻》: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奪之。此宜無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復說之。
本篇痛斥周王的昏庸無道。隨意強占田地,強搶人口,魚肉百姓。又如《大雅·召》:
本篇暴露統治者對生產的破壞,表現對國家的憂患之心。
《小雅·正月》是一首產生于西周末年的政治詠懷詩,詩云:
本篇感嘆時世的顛倒,恨自己生不逢時,天地雖大,卻使人無法直身邁步,典型地表達了生當黑暗亂世之中人們普遍易有的情緒,這既是詩人對自己個人遭遇的感嘆,也是對社會壓迫的暴露,社會意義是深遠的。
《小雅·十月之交》是幽王時一個貴族士人寫的。詩云: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聚子內史,蹶維趣馬,維師氏,艷妻煽方處。
本篇揭露權奸的罪惡。大膽地把當時執政者的名字都一一列出來,最后還有一個未舉名字的女子。這些人把持朝政,無惡不作。詩人指名道姓地寫來,暴露性是很強的。
貴族詩人的作品,雖然都是從挽救王朝的覆亡的愿望出發的,但他們對昏君佞臣的斥責、對社會問題的揭露,仍有重大的意義。中國后世文學史上的文人政治詩和《詩經》這部分諷刺詩是一脈相承的。作者:李永明,三晉報刊傳媒集團編審。編輯: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