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瑩 (蘭州大學文學院 730100)
《烏布西奔媽媽》中“雪鞋”的文化意蘊
關 瑩 (蘭州大學文學院 730100)
滿族史詩《烏布西奔媽媽》堪稱東北民族民間文學的楷模。詩中涉及到的“雪鞋”意象具有豐富的薩滿文化意蘊。“雪鞋”的制造體現了薩滿在氏族、部落中的文化功能。烏布西奔媽媽傳授族人“雪鞋”的使用技能,展現了原始宗教中的人神關系的轉化,是對薩滿教展現的人本主義光芒的贊美與肯定。
《烏布西奔媽媽》;雪鞋;薩滿文化;人本主義
《烏布西奔媽媽》是一部講述了一位威名蓋世的女薩滿,征討四方,成為七百個部落的女罕的英雄史詩。情節生動感人,氣勢磅礴,是具有滿族特色的“活性史詩”。在《烏布西奔媽媽》的描寫中,有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意象,即滿族的“雪鞋”。文中既有對“雪鞋”制作過程的描寫,又有對薩滿傳授“雪鞋”使用技巧的講述。這些關于“雪鞋”意象,都體現了薩滿文化對滿族的滲透和影響。
北方冬季天氣寒冷,多降雪。松軟、潔白的雪經過長時間的踩踏,變成了緊實的雪路。在這種自然條件下,滿族先民能夠充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條件,創造出了雪域里最便利的交通工具-----雪鞋。“雪鞋”滿語為“恰爾奇克”,也被稱為是“木馬”,形狀近似于現代的雙板滑雪板,是滿族人傳統的冬季出行工具。在1991年出版的《滿族風俗志》中有對“雪鞋”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形如彈弓,長四尺,寬四寸,激而行之雨中冰上,可及奔馬。”1p89而在《烏布西奔媽媽》中也有關于“雪鞋”的描寫:
冬有雪鞋,踏如長板,上縫革履,烏咧哩,
選用海獺,棕熊,野豬毛鬃,烏咧哩,
釘于板下,馬不可及,雪中飛如閃電,烏咧哩,
追蹤狐兔,如在掌中,烏咧哩,烏咧哩。2p35
烏布西奔媽媽制作的“雪鞋”,采用了海獺、棕熊、野豬等北方常見的動物的毛鬃,釘在長板之下,增加了板底的光滑度,提高了“雪鞋”在雪中的滑行速度,使滿族先民可以十分輕松的捕獲獵物,保障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從史詩中我們可以發現“雪鞋”是由滿族的薩滿發明制作的,并不是由滿族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摸索創造的。在這背后有著濃厚的薩滿文化影響,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薩滿在氏族和部落中的文化創造功能。
薩滿地位崇高,是人與神溝通的紐帶。在西北印第安人心目中,薩滿為氏族排憂解難,時刻保護著部落的所有成員。而在亞洲,薩滿同樣是氏族和部落的保護神,往來于神靈和人世,為族人乞求平安和幸福。滿族的很多關于薩滿的神話中,都充斥著族人對于薩滿的崇敬,例如西林安班瑪發,天宮大戰等。薩滿是整個氏族的精神寄托和領導者,承擔著非常重大的責任,因而薩滿的功能與任務是十分繁復的。在《烏布西奔媽媽》中,女薩滿烏布西奔制作“雪鞋”的工作不過是她擔負的所有文化功能中的一小部分。她還是苦難的化解者、氏族族史的講述者、祭祀中的主角、氏族的藥師和照顧嬰兒的保姆等等。
除此之外,“雪鞋”從創造到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之中,除了其本身的實用性、便捷性,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薩滿的權威主義。薩滿在氏族中的威懾力和領導力讓族人十分信服,族人崇拜薩滿,并樂于去實踐薩滿所創造的器物。普通族人的影響力與薩滿是難以匹敵的,“雪鞋”因為有了薩滿的普及與宣傳,才被族人接受并廣泛使用。由此可見薩滿的行為能夠深刻地影響到族人的觀念和生活。
除了“雪鞋”制作的情節,《烏布西奔媽媽》中還講述了女薩滿烏布西奔傳授族人“雪鞋”使用技巧的部分:
烏布西奔神慧天聰,
傳教烏布遜冬鑿地室,夏棲樹屋,
習用踏板雪行飛馳。3p100
文中的“踏板”即為“雪鞋”。這節主要講述烏布西奔媽媽天資聰穎,傳授烏布遜一些居住和出行的知識,冬天住地下,夏天住在樹上,冬季出行利用“踏板”。這個部分同薩滿教的雪祭有十分緊密的關聯性。
雪祭是滿族族人對于雪神媽媽的祭拜。在遠古時期,滿族先民在遭遇重大災禍時,會向雪神媽媽請求援救;在慶祝喜事時,也會向雪神媽媽稟告。現在這個傳統的古祭習俗已經很少見了,但一些部族仍然比較完整的保留著這個傳統。1991年,王宏剛和富育光先生拍攝了滿族雪祭的視頻,記錄下了十分寶貴的祭祀習俗。在雪祭的第三日黎明,女薩滿會在雪壇上請青雕女神,乞求幸福。傳聞中青雕女神薩拉芬穿“雪鞋”從天上飛馳而下,教會了人類滑雪滑冰。為了紀念青雕女神,薩滿教一直保留著在雪祭時由薩滿代替青雕女神傳承滑雪滑冰技巧的習俗。祭畢,女薩滿腳穿“雪鞋”,從冰道上飛滑而下,族中巴圖魯也腳蹬“雪鞋”,披黃飄帶,緊隨其下,跟著女薩滿躍過雪谷,沖上雪坡,意味著“展翅飛翔在峭壁懸崖上”的青雕女神教會了人類滑雪滑冰的技藝,并借雪祭這個古俗將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4p200“雪鞋”背后蘊藏著十分悠久的文化內涵,除了展現了薩滿的文化教育功能,更具特色的是背后隱藏著人神關系的轉化。薩滿是神,在祭祀中是神的載體,擁有各種神技,神通廣大。而在日常生活之中,薩滿是一個普通的勞動成員,不享受特殊的待遇。在滿族,薩滿的形象十分鮮活,她不再是供奉在神壇之上的偶像,而是走進了族人的日常生活,更加生活化。在其他的宗教之中,人神關系是不對等的,神是高高在上,人神關系之中是以神為主體的,人要無條件的服從于神的指令。而在薩滿教中,人神關系實際是以人為本的,人才是主體。在薩滿教的神話之中,人類是女神的骨肉制作而成的,女神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護衛人類,讓人類存活和繁衍。神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人類排憂解難,人類乞求神也是為了氏族的興旺。這種觀念下,有著強烈的世俗化、功利化的傾向,也滲透著濃厚的人本主義思想。
從青雕女神教人類滑雪滑冰到烏布西奔媽媽教烏布遜“雪鞋”的使用技巧,滿族將這種技能一直傳承至今。傳說努爾哈赤在征討塔羅之時,曾令八旗的將士拴上有腳齒的木鞋,奪取該占領的地方。今日,東北的一些滿族氏族仍然保留著穿“雪鞋”打獵的習俗。可見薩滿文化對于滿族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烏布西奔媽媽》產生于薩滿教的鼎盛時期,必然帶有濃厚的薩滿文化元素。與其他民族的英雄史詩相比,其展現的薩滿文化更純粹,具有原生態的特征。5p105文中涉及到的與“雪鞋”相關的情節也是屬于女薩滿神事活動范疇內的,因而不可避免的沾染薩滿文化色彩。此外,由于《烏布西奔媽媽》在傳承的地區范圍,幾乎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歷史原貌,這便讓“雪鞋”意象更生動、傳神的展現滿族文化獨特的風格。總之,《烏布西奔媽媽》中“雪鞋”具有十分豐富的薩滿文化意蘊,表現鮮明的文化特征,堪稱滿族的文化的百科全書。
注釋:
1.王宏剛,富育光.滿族風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
2.3.烏布西奔媽媽[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4.王宏剛,王海冬,張安巡.追太陽---薩滿教與中國北方民族文化精神起源論[M].民族出版社,2011.
5.郭淑云.滿族薩滿英雄史詩《烏布西奔媽媽》初探[J].黑龍江民族叢刊:季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