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術 (四川省大木偶劇院 637000)
杖頭木偶及其傳承發展分享
許學術 (四川省大木偶劇院 637000)
湖南省是一個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地區,木偶作為當地最具民間文化韻味傳承歷史文化的物質載體。筆者在文中主要對杖頭木偶的前期制作到整體舞臺的設計及具體的杖頭木偶的選材等方面都充滿淳樸的鄉土氣息。基于杖頭木偶的價值性,我們需要及時采用一些策略去深入的傳承和發揚杖頭木偶藝術,使杖頭木偶藝術可以在藝術傳承中不斷推陳出新。
杖頭木偶;傳承;發展;物質載體
很久以前,因為人類都是以農田耕種為主要形式,信息之間的傳達速度十分緩慢,古代人們對于一部分優秀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都是借助一些較為通俗易懂的民間藝術表演進行發展。而活躍與各個村落的杖頭木偶便以一種最為質樸的表演娛樂形式肩負起了這一職責,杖頭木偶將當時時期里最具趣味性的事件合理轉變成為膾炙人口的杖頭木偶戲,并在時間的推進下不斷流傳至今。不僅有效的滿足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同時也為當今的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物質。
當前階段,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杖頭木偶藝術的國家。杖頭木偶藝術起源于漢朝,在唐朝時期逐漸開始興起,在宋朝得到一個發展頂峰,為此杖頭木偶藝術具備十分悠久的歷史價值。在許多年前,湖南地區就已經開始興起木偶戲,其中最為常見且流行的就是杖頭木偶。在湘中地區,杖頭木偶作為傳承時間比較久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具體運用在民間的婚喪喜慶、祭祀娛樂等活動,其表演形式也隨著時間朝代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優化,并逐漸構成了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具備濃厚藝術價值的地方特色1。
當前階段,杖頭木偶在具體構造與實際操作的形式上是于其他木偶戲的操作存在不同的,人們為了更加便于正確區分木偶戲的類別,就將木偶戲大致分成了四種類型,如布袋、杖頭木偶、提線木偶和鐵枝木偶。人們依據木偶戲曲的分類名稱就可以直接區分出木偶的具體構造與實際操作形式。杖頭木偶,主要是用木杖操作木偶來完成一系列指定的動作。杖頭木偶遠在宋朝時期,被窮苦大眾廣泛稱之為“杖頭傀儡”,我們同時也可以從這一名稱中看杖頭木偶是的操作結構。
過去傳統的木偶表演,多半都是以戲劇形式出現的,為此杖頭木偶的外部形象、衣著與后期的表現效果同時也是杖頭木偶制造者需要充分考慮的問題2。對于杖頭木偶的頭部制造,作為整個制作環節中的重中之重,杖頭木偶在進行頭部塑造過程中,需要制作者付出大量的精力與時間。過去傳統的木偶頭,是通過精心選取木偶材質進行模型雕刻,緊接著將已經雕刻好的杖頭木偶進行磨光,隨后便是杖頭木偶的打底、繪畫臉譜,為杖頭木偶進行裝飾頭飾。主要注意的是杖頭木偶的頭飾與杖頭木偶的頭部是處于分開狀態的,只有這樣才可以借助頭部的有效裝飾來進行搭配不同風格的配飾,進而有效表現出人物的不同形象特質,在操作完成度較高的情況下,不斷豐富故事情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大量的新興材料、工藝技術被人們所利用。過去傳統的杖頭木偶的制作原材料,主要是以木頭、竹為主,但是已經無法滿足杖頭木偶制作藝術的現實需求。人們開始逐漸嘗試將紙、塑料、泡沫等材料,應用至杖頭木偶的制作活動中。現階段應用最多的即為紙胎木偶,其主要優勢即為可塑性強,質量比較輕、杖頭木偶內部可用空間比較大,可以放置更多的操作按鈕。在進行操作杖頭木偶的眼球轉動過程中,杖頭木偶眼皮在開合過程中,嘴巴也會自主進行張合,甚至會在口中進行噴水、吐煙等活動,使杖頭木偶藝術表演變得更為生動形象,有真實性,進而更加滿足杖頭木偶的滿意需求3。
(一)積極尋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不斷加強資金投資力度
當前階段,杖頭木偶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最具特色的一種劇種,應該受到相關部門的有效重視。通過不斷完善與構建相關藝術保證機制,去不斷發展當地的杖頭木偶藝術表演形式。相關部門在進行對外宣傳杖頭木偶藝術過程中,需要及時強化自我對其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對其的宣傳力度,有效激發越來越多的人去自主學習了解杖頭木偶藝術。通過有效了解杖頭木偶的藝術表演發展歷史與現今的發展情況,使更多的社會大眾喜歡上杖頭木偶藝術形式,進而更加高效的發展傳承我國優秀的地方特色杖頭木偶藝術。
(二)不斷開發發展渠道,強化杖頭木偶藝術價值性
最近這幾年來,新媒體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已經逐漸步入多元化的階段,通過信息網絡、電視媒體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改變創新藝術的欣賞形式,參與藝術制作的形式。作為發展歷史比較悠久的杖頭木偶而言,也抓緊開始選用新媒體與網絡技術等方式,對杖頭木偶進行有效優化。通過有效宣傳杖頭木偶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底蘊,不斷加強杖頭木偶的親和力。此種藝術傳播方式,雖然不是十分直接,無法直觀感受到杖頭木偶藝術表演的魅力,但是卻可以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與熟悉杖頭木偶藝術、理解并喜愛上杖頭木偶表演依據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方式,不斷有效的推廣杖頭木偶藝術,使這一優秀的文化形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逐漸上升至國家層面,我堅信當社會生活中的廣大受眾理解認識到杖頭木偶后,會自主參與到木偶表演中。
(三)推陳出新,培養年輕受眾群體
眾所周知,“學習需要從小抓起”。杖頭木偶的發展程度同時也與受眾群體的關愛程度具有較大的關聯。通過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結合各種形式的文化宣傳,有效的加快了杖頭木偶的發展進程。例如,將杖頭木偶作為教育院校開展教學事業的一個關鍵內容,要求大量的杖頭木偶藝術家深入到學校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使越來越多的學生了解杖頭木偶的制作流程及杖頭木偶的具體編制工序,此種活動可以有效的培養杖頭木偶的年輕受眾群體。定期組織杖頭木偶藝術表演到學校、社區等場所;組織開展大量的杖頭木偶藝術培訓課程,使越來越多的學生理解并喜愛上杖頭木偶藝術。
綜上所述,杖頭木偶藝術在實際傳承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充分結合經濟發展情況,對杖頭木偶藝術進行推陳出新。使其可以更加高效的繼承發展下去,進而不斷豐富我國的文化底蘊。
注釋:
1.劉彥.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湖南木偶造型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2.李永紅.淺談湖南杖頭木偶藝術特色與傳承發展[J]. 明日風尚,2016,06:20.
3.陳亦駿. 關于如皋杖頭木偶藝術傳承與發展的實踐與思考[A]. 如皋市人民政府、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如皋?首屆全國木偶皮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C].如皋市人民政府、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中國中心:,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