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詩元 吳 云 (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068)
“和合”思想在動畫中的運用
鄧詩元 吳 云 (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430068)
論文分為三個部分:首先簡單介紹了“和合”的思想,接著分析了“和合”思想在中國水墨動畫中的運用,最后著重分析了水墨動畫《牧笛》中的“和合”思想。
“和合”的思想;運用;牧笛
和合,是中國古代詩性智慧與審美運思的源頭活水(引用于百度)。中國美學的主要基調可以說都來源于“和合”思想的傳承。
60年代至80年代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中國水墨動畫大豐收的時期,在這期間有許許多多經典的水墨動畫作品:例如,《山水情》《牧笛》以及《小蝌蚪找媽媽》等等水墨動畫片,那個時候“中國學派”這個詞語成為一種典型的流派,在國際上影響以及意義甚遠。當時水墨動畫成為中國動畫的典型代表。水墨動畫更追求一種意境之美,它所傳達的是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狀態。意境之美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意象之美;第二方面,意境之美;第三方面,意趣之美;第三方面,禪意之美。
意象之美以及意境之美這里就不著重強調了。
下面我主要論述一下意趣之美以及禪意之美。
意趣之美著重在一個趣字上面,主要強調的是一種筆墨情趣。這種筆墨情趣體現在筆墨這種元素與動畫造型的結合上面。
禪意之美即中國的禪宗文化對水墨動畫的影響,傳達的是一種虛幻,若有若無的境界。
《牧笛》這部水墨動畫短片故事劇情非常的簡潔:牧童放牛進入夢境,夢見自己地水牛在欣賞瀑布,無法將水牛從瀑布中喚醒,牧童削下竹子做成竹笛,用美妙的音樂喚醒水牛,水牛回到牧童的身邊,牧童驚醒。讓人與自然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牧笛》這部水墨動畫短片采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語言,展現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思想內涵,使水墨藝術的語言形式表現了自然界生命的張力和精神,在人類發展史上,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必然選擇”。
中國水墨畫講究意境和以少勝多,豐富的筆墨線條可以表現一個形態的復雜意義,水墨畫面的留白和散點透視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牧笛》的畫面色彩簡練而柔和。影片畫面色彩基調由墨的顏色和幾種常用的國畫顏色構成表現影像的光色變化,牧童的面部表情以及動作拉動了觀眾的距離,耐人尋味。具體表現在:筆墨情趣表現出豐富的審美意蘊和價值。牧童與牛的關系含蓄而活潑,實現了“似與不似”的審美意象,《牧笛》這部水墨動畫短片造型以及場景簡潔,符合水墨動畫的特點。首先,從影片畫面造型語言的筆墨(構圖,視點)和美術風格方面:采用中國畫的藝術形式和觀念表現把人景物安排在畫而中獲得最佳的意象美和構圖美,其構圖,色調、比例、筆墨等國畫藝術語言表現出李可染方濟眾的中國畫藝術風格。動物,山水樹,以及人相映成趣,互相襯托,耐人尋味。其次,牧童牛植物場景造型的審美方面影片的主要場景。例如,柳堤放牧山林問樵,竹筏漁鷹,翠谷回聲等水墨影像的寫意非常引人入勝影片將故事的背景,環境情景,沖突,行動,人物動作通過柔和中國畫筆調融合使筆墨情趣中融進詩的意境,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性。
水墨動畫《牧笛》情景交融地強調自然與人的和諧,傳統的“天人合一”觀念只是一種藝術創作的境界,但不是中國動畫藝術唯一的觀念。影片的視覺語言具有隱喻,渲染,強調,說教等功能。角色和場景在影片的邏輯表述中有了新的象征意義,影片視覺內涵體現出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超脫與反應使我們在喧鬧的社會中尋覓每個人心靈“高山流水”的境界渴望自由自在追求理想?!赌恋选匪嬅娴囊曈X內涵滲透著“田園”詩的氣質使我向往影片中牧童的人格美,角色之間的心靈美,夢想的現實美,景色的具體美……令人回味無窮,牧童沒有世間的煩惱憂慮在自然界悠閑放牧,夢幻淡忘了所有的矛盾,把牧童的情感融人了影像畫面,體驗生命的自由和快樂,在這種”天人合一”的狀態中《牧笛》的視覺內涵得到逐漸闡釋。另外,影片的情節和內容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人文價值的深刻關注似乎牛真的是被牧童吹笛子的聲音吸引回來,一段樂聲臨空飄蕩,老牛追尋著虛無飄渺的自然之聲,牛在云霧中與自然漸漸“合一”,牛和牧童仿佛在玩游戲影片的教化娛樂觀念增。
[1]張皓,王純.古典文獻中的“和合”思想與當代和諧文化建設[J].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8輯.
[2]穆占勞.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J].理論前沿,2008.
鄧詩元,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吳云,本科,單位: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