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影片《中國合伙人》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夢:“西方”之鏡中的“東方”神話
——以影片《中國合伙人》為例

2016-07-12 06:44:57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524037
大眾文藝 2016年19期

陶 然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524037)

中國夢:“西方”之鏡中的“東方”神話
——以影片《中國合伙人》為例

陶 然 (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 524037)

以“新東方”創業傳奇為藍本的《中國合伙人》在收獲票房和口碑雙贏的同時,亦不期然間被指認為新世紀“中國夢”的典范。影片通過講述三個年輕人從追逐“美國夢”到實現“中國夢”的個人成長故事,以“記憶”與“懷舊”重新書寫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三十年的歷史。本文試圖以《中國合伙人》為例,剖析“中國夢”作為當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之一,是如何在“美國夢”這一“西方”之鏡中完成自我想象與自我建構的,以此揭示這一“東方”神話在凸顯“中國崛起”這一時代背景的同時,亦想象性地縫合了三十年歷史的縱橫裂隙,并且更為深刻地遮蔽了此間社會變革所引發的重重困境和危機。

《中國合伙人》;中國夢;美國夢;歷史書寫

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在兩個層面上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崛起”所帶來的巨大的消費“能力”與強大的資本“活力”。一方面,在全球電影工業危機頻現、好萊塢頹勢難挽的時刻,中國電影市場異軍突起,創造了全年總票房217.69億的驕人成績;另一方面,國產電影日益強大,勢頭迅猛。在影片數量同比減少107部的情況下,最終以58.65%的年度票房占比成功擊敗以好萊塢為首的眾多進口大片,實現對進口電影總票房的首次超越。其中,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在年初上映便以12.46億的超高票房穩居年度票房冠軍,4月26日上映的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超4500萬的首日票房刷新了中國電影史2D華語片首日票房紀錄,并最終以7.18億總票房成績成為僅次于《鋼鐵俠3》的年度票房季軍,而緊跟其后的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伙人》自5月17日于全國上映以來,盡管有好萊塢大片《鋼鐵俠3》和《星際迷航:暗黑世界》的圍攻夾擊,票房依然一路高歌猛進,終以5.39億的成績完美收官,位居當年國產影片總票房第五位。

這部由香港導演執導的合拍片,聚集了中港兩地的電影工作者,涵括了青春、懷舊、成長、夢想、成功等等所有最具市場熱度的元素,不僅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更成為了2013年中國國產電影榜單中少有的叫座又“叫好”的影片之一。該影片在豆瓣電影以及時光網上的評分均達到7.7(IMDb評分7.1),超過當年所有票房收入1億以上的國產影片。自上映以來,觀眾便對影片表現出感同身受的認同與熱血沸騰的擁抱。萬達院線負責人稱,在成都等多地滿客的場次均出現了觀眾集體起立鼓掌的情況。眾多觀眾觀影后亦紛紛表示,“影片不僅展現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奮斗,也展現中國近三十年來的變化,更展現了世界眼中的中國的變化和中國人獨有的艱苦奮斗”,“沒想到導演還真拍出了那個年代的味道,而且看完后給人一種正能量”。隨后,影片在當年的三大電影獎——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當中同時斬獲多項重量級大獎。緊接著,在來年的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中,《中國合伙人》入選了“五個一工程”優秀電影,而在片中飾演男主角之一成東青的黃曉明更作為影片的代表發言人,現身央視一套欄目《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其后,在新華社對“五個一工程獎”的長篇報道中,《中國合伙人》不僅被譽為“中國夢似的傳記片”,更被樹立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藝創作,聚焦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典型。

不期然間,一個以新東方創業傳奇為原型的勵志片,在披上了青春、懷舊、夢想、兄弟情誼層層溫情的外衣之后,不僅獲得了市場與口碑的雙重認可,更被解讀為新世紀“中國夢”的鮮活注腳。何為“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首次對“中國夢”進行了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此后,“中國夢”正式進入官方詞匯,并漸次成為時代的重要議題。但正如影片其英文片名—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所揭示的,制作者本意要講述的是在中國完成的“美國夢”。不可否認,在導演陳可辛著意呈現的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中,美國以及“美國夢”始終作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鏡像而在場。然而,從去美國實現“美國夢”到在中國實現“美國夢”,影片是如何悄然完成這空間的平移,此般空間轉移的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政治和文化訴求?從影片創作者宣稱的“美國夢”到觀眾指認的“中國夢”,這種認知的偏差究竟是制作者一次有意識的話語建構,還是只是一份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外收獲”?在那迷人的他者之鏡中,“中國夢”是如何完成“東方神話”的自我想象與自我建構的?作為當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之一,它在影片以及影片講述的歷史中凸顯了什么,又遮蔽了什么?本文將以影片《中國合伙人》為例,剖析“中國夢”作為一份參與著當代社會文化建構的有效的文化政治實踐,它是如何為上世紀80年代開啟的經濟體制變革再次建構意識形態延伸及其合法性表述,并以此撫慰急遽變革在當前所引發的現實困境和社會危機。

一、“美國夢”碎與被移置的“美國夢”

美國(或者說“美國夢”),正如其英文片名所揭示的,在影片《中國合伙人》的敘事脈絡中,是一個無處不在的巨大的主角。而在影片的宣傳初期,導演亦有意識地經由宣傳海報不斷地強化美國以及“美國夢”在影片中的在場。毫無疑問,片名及海報的設計是出于迎合及突出影片主題內容的考量,但不期然間,制作者在確認美國(或者說“美國夢”)作為一個主要的敘述對象的同時,亦透露出自上世紀80年代開端處至今的一份重要的社會文化現實。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隨著文革的結束,自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便已建構起的關于“中國是世界革命中心”的想象性圖景亦漸次褪色。彼時的中國,尚未從“文革”的傷痛中緩過神來,便又遭遇了另一次創傷體驗:“從官方政治宣傳與19世紀歐美文學中獲取了自己的世界想象的中國人,暮然發現自己的國度并非‘世界革命的中心’,中國人非但不曾‘光榮地肩負著解放世界2/3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的使命,相反,在被封鎖與自我封閉的歷史過程中,中國已被深刻地放逐在‘文明’‘進步’的‘世界’進程之外。”于是,在“走向世界”“與世界接軌”的夢想召喚下,在重新開啟的一次從邊緣朝向中心、從落后步入文明的偉大進軍時,美國被放置在一幅新的想象性世界圖景的中心,被建構為一個西方文明的神話,一個區別于貧窮落后的此岸世界的進步光明的黃金彼岸,一個始終指稱著中國人的“西方情結”與“西方饑渴”的力比多。

在影片當中所呈現的80年代,是校園生活里不斷談及的美國想象,是美國大使館外日復一日的簽證熱潮。對于出身農村、經歷兩次高考失利并且最終依靠母親的借貸才得以考入燕京大學的成東青來說,天安門是他最想去的地方,“紅旗不倒”是他唯一能夠想到的用來描述自己這一代人的形容詞。然而,出身留學世家的精英知識分子孟曉駿告訴他,美國才是那時候每個人最想去的地方,只有美國才是能夠真正改變世界的地方。但如果說,成東青的“美國夢”是孟曉駿建構出來的,那么孟曉駿自己的“美國夢”則更像是一個世代相傳的家族使命。爺爺及父親的留美經歷使年幼的他完成了“美國夢”的初次啟蒙,并從受贈的英文字典中開啟了“美國夢”的跋涉。父輩的成功經歷使他建立了“去美國”的夢想的同時,亦使他堅信全世界只有美國能實現“美國夢”——夢想面前人人機會均等。最終,順利取得美國簽證的孟曉駿憑著對美國以及“美國夢”的美好愿景,帶著勃勃雄心踏上美利堅的國土,并決定超越父輩,留居美國。

何為“美國夢”?維基百科中對它的定義是:“美國夢源于英國對北美大陸的殖民時期,發展于19世紀,是一種相信只要經過努力不懈的奮斗便能在美國獲致更好生活的信仰,亦即人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工作勤奮、勇氣、創意和決心邁向富裕,而非依賴于特定的社會階級和他人的援助。通常這代表了人們在經濟上的成功或是企業家的精神。”細察美國以及“美國夢”的歷史,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美國夢”的實現是需要巨大的物質資源和土地資源作為支撐和保證的,而這樣的現實基礎則是建立在殖民者對美洲大陸施行的種種血腥暴力的種族滅絕與殖民掠奪之上。然而,當高度的土地和資本壟斷成為美國政治與經濟形態的主流時,“美國夢”也就只能淪為一套不具任何現實意義的科學進步和發展主義話語。因此,毫無意外的是,在美國,孟曉駿的自信和夢想很快便被現實擊得粉碎。由于競爭激烈,他連在實驗室里喂小白鼠這樣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都保不住,而要在餐館里當一個連小費都不能收的busboy(侍應助理),妻子良琴也每天在洗衣店里折損那雙本應用來彈鋼琴的雙手,而微薄的收入只能支撐他們蝸居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地下室里……

如果說第一次的美國生活動搖了孟曉駿在美國實現“美國夢”的想象和自信,那么第二次的訪美經歷則徹底擊碎了他“改變世界”的“美國夢”。他在機場被當成偷渡客反復檢查,在紐約街頭被計程車司機愚弄,在EES負責人辦公室外空等6個小時卻始終等不來一個見面的機會,那個一直號稱“機會面前人人平等”的美國社會連最基本的尊重也不愿施舍予他,哪怕他在中國已經功成名就、已然擁有自己引以為豪的事業。此時,孟曉駿終于認同了他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講的“你們畢竟too young,too naive”。如果說前一次的經歷讓孟曉駿意識到原來在中國也可以實現“美國夢”,那么第二次的經歷則讓他醒悟,無論身處何處,只有得到美國人的肯定與認同,才是真正地實現“美國夢”。至此,孟曉駿于不期然間完成了對“美國夢”的雙重誤認與雙重遮蔽。

當一系列的挫敗與打擊使孟曉駿明白在美國已經無法實現“美國夢”時,他在中國、在“失敗者”成東青身上看到了“圓夢”的希望。他恍然驚覺中國社會已然孕育了踐行“美國夢”的土壤,相較于那個封閉的、充滿歧視的、缺乏上升空間的美國社會,中國社會更能充分地體現“美國夢”的核心精神——夢想面前人人機會均等。于是,他為自己重新樹立了一個“新夢想”——在中國實現“美國夢”,也為成東青的英語培訓學校進行了一次新的命名——“新夢想”。這一命名想象性地完成了“美國夢”的空間遷移,但卻抹除了實現“美國夢”的一切社會條件與物質基礎。仿佛中國與美國無論在基本國情、政經基礎上有多大的差異,都不會阻斷個人對“美國夢”的追求和實現,只要他/她具有堅韌不拔的勇氣和勤勉務實的品格。然而,美國之現代化/資本主義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在其起點處,資本主義已然呈現為一次全球化進程,不僅開篇伊始,它便以已知的整個世界為其資源、勞動力及市場版圖,而且以直接的戰爭、暴力掠劫、綁架整個世界加入其現代歷史進程。”顯然,美國的現代化歷程在中國無法復制,中國亦無法提供“美國夢”生根發芽的土壤和陽光雨露。如果說彼時的孟曉駿對美國社會的想象是一次誤認,那么當他發現紐約(或者說美國)并非夢想天堂時,他卻陷入了另一次的誤認——他將美國社會中的階級現實僅僅體認為種族問題和民族問題。當他把自己在美國遭遇到的所有挫敗和恥辱都歸結為自己的民族身份時,不僅再次掩蓋了“美國夢”的虛妄和不實,更懸置和遮蔽了美國社會當中由市場和資本引發的遠為酷烈的階級現實。

而孟曉駿的“新夢想”正是建立在這雙重的誤認和遮蔽之上。正是因為沒有認識到 “美國夢”的虛幻,他才會選擇把“美國夢”移植到中國;正是因為沒有揭開“美國夢”所遮蔽的社會真相,他才會堅持讓“新夢想”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期望以此換取世界/美國的關注、尊重和認可。而當孟曉駿將贏得“世界/美國的尊重”作為新的夢想時,個人的“美國夢”同時亦呼喚和構造著中華民族的“復興夢”,影片在講述一個中國人揚眉于美國的故事的同時,也建構了一個正在崛起的民族國家揚威西方/美國的想象。至此,“美國夢”不僅順利完成了從美國到中國的空間位移,也悄然完成了從“美國夢”到“中國夢”這一命名上的同義轉換。然而,在此番位移與置換間,哪些社會現實被悄然抹去,哪些歷史沉入了地表之下?其背后的社會動因又是什么?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凸顯了怎樣的意識形態訴求?

二、“中國崛起”景觀中的“中國夢”奇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降,美國(或者說“美國夢”)一直被有意識地構造為一面迷人的“西方”之鏡,如果說孟曉駿從中指認出了一個民族的“復興夢”,那么成東青則在鏡前構造了一個更為美妙的關于個人的“中國夢”。成東青,一個農村出身的孩子,年幼喪父,經歷兩次高考落榜、三次簽證失敗,遭遇初戀女友拋棄、學校開除教職,他到達了人生的絕境。但是,為了留在大城市,為了擺脫“對著地里的稻子說英語”的命運,他勤懇踏實、堅持不懈、不言放棄,最終從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失敗者)成長為“留學教父”。正是這位出身底層、天份不高、打扮土氣的人物,成功地實踐著某種補充中國社會底層形象和自我神話的功能。正是由他所創造的“個人成功”的神話,為那些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在似乎突兀降臨的社會轉型和全球化、商品化浪潮中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身份焦慮、生存困窘以及物質擠壓的人們提供了一份真切的想象和撫慰,讓那些因階級固化而困守于社會底層苦苦掙扎日漸絕望的人們灑下了一縷希望之光。在整部影片中,成東青以及他所實現的“中國夢”,在多個層面上抹除了階級分化、階級重組的社會現實,成功地彌合起當前主流文化與主流價值的縱橫裂隙。

影片中,成東青和孟曉駿之間的兄弟情是消弭階級分化事實所借重的重要途徑之一。他們相識于大學校園,在一次課堂沖突中由于成東青的仗義相助使三人成為朋友。然而,他們雖共處一個社會空間,但在影片的畫面呈現中,無論是衣著打扮、言談舉止還是關于成長歷程的影像都清晰標示著成東青和孟曉駿分屬兩個截然不同的社會階層。學識、視野、個性、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差距都揭示了他們的身份地位從出生開始就已經被決定是不平等的。成東青甚至把孟曉駿當作他的偶像,他人生的目標、仿效的對象和前進的動力。但是,當孟曉駿從美國帶著失望、挫敗與恥辱回到中國時,他與成東青的地位發生了悄然的逆轉。在孟曉駿遠走美國奮斗多年卻一無所獲的時候,成東青已經順應時代抓住機遇成為開奧迪、拿大哥大的英語培訓學校校長;當孟曉駿站上講臺突然遭遇舞臺恐懼演講中斷時,成東青卻能迅速接應順利救場,在毫無準備之下侃侃而談。孟曉駿讓成冬青演講“夢想是什么”,成東青蓋上講稿臨場發揮“什么是失敗”;孟曉駿讓成東青啟動“新夢想”的上市計劃,成東青斷然拒絕,并通過分配股權稀釋股份堅決阻止計劃實施。至此,成東青已經從一個對孟曉駿無限敬仰、亦步亦趨、言聽計從的“跟班”蛻變成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自主意識的個體。因為此時的孟曉駿由于“美國夢”的受挫已然變成了一個“失敗者”,相反成東青卻成了實現夢想的“成功者”,成為了能夠站在體育館中央高談“夢想”、接受萬人歡呼的留學“教父”。

社會地位的逆轉使兩人對立、沖突、隔閡,漸行漸遠,分道揚鑣,是 EES控告“新夢想”盜竊教材的海外侵權案件使他們重新聚首。最終,三人坦誠相對,冰釋前嫌,孟曉駿和王陽在成東青的帶領下“攻陷美國”。在美國的聽證會上,他憑借驚人的記憶力、清晰流利的英語口語、激昂動情的辯護辭“震懾”了所有美方官員,并同時宣布“新夢想”即將啟動在美國的上市計劃。在這民族主義激情迸發的時刻,不僅兄弟情誼得到修補,當前的階級現實和社會危機也得到了適當的遮蔽和轉移。新世紀的中國社會,物欲橫流、道德失范、價值中空,社會階層日益固化、貧富差距日益懸殊……顯然,在此危機重重的時刻,只有一個民族異己者——美國,才能承載社會轉型期所有的傷痛、迷惘和仇恨;只有“民族主義”的話語才能合法有效地號召和組織民眾,才得以再度以驕傲自信的“中國人”構造一個“想像的共同體”,一個無任何階級差異的、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群體。

隨后,成東青不僅以孟曉俊的名義進行捐贈,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曾經工作過的實驗室,并且還讓“新夢想”成功在華爾街上市,成為中國第一支教育產業股。至此,成東青在幫助孟曉駿贏回尊嚴、治愈“創傷”的同時,亦不期然間完成了自己的“中國夢”——一個成功創業、揚名海外的神話。然而,成東青的成功作為“中國夢”的典型和神話一方面揭示和凸顯了“中國崛起”的現實,另一方面卻又更為深刻地遮蔽起“中國崛起”背后劇烈的階級分化和階級重組的社會現實及其所引發的種種沖突和危機。影片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是,成東青成長/成功之路是在一家廢棄的國企工廠里開啟的。而當這一社會主義工業文明的空間被修飾為現代企業家夢想啟航之地時,作為被拋棄于狂飆突進的現代化進程之后的國企工人們在此所歷經的一切夢想與輝煌、悲憤與迷惘、無奈與辛酸都悉數掩埋于歷史地表之下。正如王陽調侃中不無酸楚的描述,“這是一家廢棄的國企工廠,主人下崗不在家”。曾經作為國家和工廠的主人的工人群體,如今卻被隔絕于“家國”之外,個體的形象、階級群體的命運不僅消隱于影像畫面中,更缺失于整部影片的歷史敘述中,而陷入一片失語與無名之境。

在當前重新構造階級話語、論證階級合法性尤為重要而迫切的時刻,成東青的創業神話和“中國夢”奇跡顯得成功而及時。它不僅遮蔽了當前酷烈的社會階級現實,更為在底層掙扎求存的人們勾畫了一個絕美之境:在那里,只要繼承先人們不懈奮斗追求進步的傳統,就終將分享民族復興的碩果,收獲個人成功的幸福。然而,成東青的“中國夢”是在三十年的歷史真空中完成的。在整部影片的歷史敘述中,成東青幾乎經歷了三十年歷史中“所有”重要的時刻:1988年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和德國大眾簽訂十五萬輛汽車制造合資項目、1993年北京申奧失敗、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但遠為關鍵的歷史事件卻在敘事中呈現為“結構性空白”。

三、主體中空的“東方”神話

他者之鏡映照出的只是“他者”/“西方”的現代化之路,而以“美國夢”為鏡建構自身的“中國夢”亦只能是“美國夢”的精神核心與資本邏輯的重述與復沓。影片中一個頗為有趣的細節是:孟曉駿由于即將要參加托福考試,處于進軍美國的關鍵時期,他無法去探望感染肺結核住院的成東青,出于愧疚,他將自己從不外借的一本英語詞典贈予成東青。當成冬青打開詞典,一張寫著“有天你會讓我嫉妒的”的紙條赫然映入眼簾,他頓時激動無比。從此,這張紙條就成為他人生不懈奮斗與追求成功的最大動力與信念。然而諷刺的是,最終成東青被告知這張紙條并不是寫給他的,而是孟曉駿寫給自己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孟曉俊追逐“美國夢”的動力經由這一誤讀意外地推動了成東青實現 “中國夢”,或者說孟曉駿一度死去的“美國夢”在成東青成功實現的“中國夢”中得以“借尸還魂”。顯然,在成東青的夢想神話中,講述的依然是個人經由不懈奮斗、勤勞勇敢最終走向富裕的經典的“美國夢”神話。

因此,如若新世紀的“中國夢”在官方與民間的視域中被一致指認為成東青的成功范式,那么它非但在中國當下的現實生活中難以復制,更深刻地遮蔽了過去與當下遠為多元繁復、艱辛酷烈的社會現實,成為轉移社會無名躁動和危機的有效載體。但是,在“西方”之鏡中建構起來的“中國夢”只能是中國主體中空的“美國夢”,非但任何一個社會歷史和文化個體都難以在其間安放自身,這一“東方”神話亦只是再次為深陷商品化與全球化浪潮中迷惘和惶恐的人們打上一劑“嗎啡”:停止質疑、放棄抵抗、回歸主流,安然接受被指派的任何社會身份,并在命定的社會位置上不懈拼搏、踏實苦干,耐心等待夢想實現的那一天。正如作為“成功者”最典型的代表馬云所說的,“人人都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1]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M].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2]張慧瑜等.在反思“美國夢”中認識中國[J].紅旗文稿,2013(17).

[3]戴錦華.歷史?記憶與再現的政治[A].見:周憲、陶東風編.文化研究[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4-12.

[4]白瀛.2013年全國電影總票房217.69億[EB/OL].2014-01-04.

[5]中國電影報.《中國合伙人》好評如潮 觀眾起立鼓掌向夢想致敬[EB/OL].2013-05-22.

[6]觀察者網.《中國合伙人》入選“五個一工程”獎 黃曉明登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EB/OL]. 2014-09-14.

[7]新華社.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EB/OL]. 2013-03-17.

[8]張慧瑜.“美國夢”轉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美國想象[EB/OL].2013-09-04.

[9]秦婉.陳可辛談《中國合伙人》:想詮釋中國三十年成長[EB/OL].2013-02-05.

[10]搜狐娛樂. 《合伙人》三兄弟淚崩 陳可辛:男人哭就是好看[EB/OL]. 2013-05-22.

陶然,碩士研究生,漢族,就職于嶺南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研究、性別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av免费在线观看美女叉开腿|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伊人成人在线| 成人一区在线|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福利视频久久| 国产玖玖视频|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最爽的乱婬视频国语对白|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一本综合久久|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理论一区| 亚洲午夜天堂|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一级片一区| 69视频国产|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女人18毛片久久| 色爽网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91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91九色国产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美女91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www.99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 97国产在线观看|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国产va在线观看|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