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梅 蔣 勵 (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215500)
基于江南特色文化發展的景觀設計教學探索
馬建梅 蔣 勵 (常熟理工學院 藝術與服裝工程學院 215500)
隨著景觀設計越來越注重對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保護和表達,景觀設計教學也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設計內涵和文化詮釋的創造性能力。以江南特色文化為主要研究點,結合文化設計的特點,通過“文化感知、文化創想、文化設計”培養具有文化感知力和表達力的景觀設計應用型人才。
江南特色文化;景觀設計;教學改革
課題來源:常熟理工學院2014年教學團隊培育立項項目,環境設計專業“設計策劃能力”課程群教學團隊建設,項目編號:jxnh2014112。
景觀設計不僅是技術上的建設,更是藝術和文化情感上的創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變化,景觀設計更加注重對于地域特色文化的保護和表達,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滿足人們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于設計人才的需求突破以往采用技術手段創造審美價值的界限,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設計內涵和文化詮釋的創造性能力,培養具有文化感知力和表達力的應用型人才。
常熟理工學院結合自身特色和區域發展,在十幾年的教學改革和內涵提升的基礎上明確了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確定了學校的整體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所在地蘇州位于江南地區,自古以來經濟發達、文化繁盛、內涵深厚,無論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都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優勢。其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方向,在教學中提出了“結合特色文化、提升特色教育、培養特色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的改革思路。以江南特色文化為主要研究點,融入到“項目化”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具有文化思維的專業性、特色性、應用型人才。
結合地域特色,將“特色文化發展”概念融入到景觀設計教學中,以特色文化作為課程主線、明確研究內涵,對教學的提升、人才的培養和行業及地方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增強課程體系的系統性和學生能力培養的連續性,提升人才培養的層次。(2)豐富課程設計的內涵,激發師生學習研究的積極性,自主地學習、交流和理解其他相關學科的內容,從而擴大專業教學的廣度1。(3)明確了教師教學引導和學生設計研究的目標和主題內涵,不斷加強專業教學的深度。(4)融入地方特色,使人才培養與地方市場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的就業和未來的發展提高與地方市場需求的銜接,促進人才的就業。(5)激勵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認知、傳承地域特色文化,更好地服務地方建設傳承地域文化,服務地方精神文明建設。2
1.江南特色文化
江南文化是指在江南地域所形成的區域性文化,呈現出民族性與多元性、原生性與獨特性、融合性與變異性、邊緣性與開放性的特征。包括了山水文化、民族民間文化、歷史文化、長三角經濟文化等文化類型,呈現了該區域特有的環境、歷史、民族、經濟等多方面社會特征。
2.引入“江南特色文化發展”概念進行景觀設計教學
將文化引入景觀設計,不僅是簡單的物質傳達,更是一種精神的表述和情感的依戀。因此,在景觀設計教學中引入“江南特色文化發展”的概念,不僅僅是簡單的在練習中要求進行特色風格的具體設計。而是要結合文化設計的特點,使學生與江南特色文化從“感知、創想和設計”過程中達到對文化的“相知、相識、相戀”,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化學習和設計能力。
(1)文化感知:結合具體教學項目設計,將“江南特色文化”作為項目設計研究方向,通過“師生實地感受”“教師課堂講授”“學生主動研究”等方法引導進行感知學習。“師生實地感受”是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一些特征明確、形式多樣、氛圍完整的特色文化基地,如蘇州園林、地方博物館、傳統歷史街區等,進行實地行走考察。使學生從環境中去觀察、發現文化元素,從情感上去感受、融入文化故事。“講師課堂教授”主要是通過教師課堂講授引導學生對江南特色文化的歷史淵源、文化形式、表現特征等知識進行系統的認知學習。“學生主動研究”是通過之前對于江南特色文化的感受和學習,引導學生結合興趣點確定具體研究點進行自主深化了解學習,再從研究點擴展到知識面,達到對于文化內涵及理念的融通理解。
(2)文化創想: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奇思妙想”的文化創意。結合之前的文化研究成果,引導學生通過專業的“直線思維、循環思維、發散思維”將具體的文化研究點進行不同的思維聯想,尋找既有相關性又突破具體現狀限制的文化創想內容。具體內容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圖形推演”表達,注重推演過程的表達和思維發散的多元化和表達的多形式化,弱化聯想成果的具體功能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對于江南特色文化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傳統形式層面,而是結合時代特征和現代心理進行創新聯想,從中提煉出更多、更新、更能打動人的文化內容和文化創新點。
(3)文化設計:從文化創想的學習成果中尋找設計思維線路,提取設計概念,并將概念進行設計轉化,這個階段也叫做轉譯設計,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3將文化創想獲得的內容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選擇,確定出一條最合適的設計思維線路,明確整個設計的主題、文化等理念性內容。并對相關的創想圖形進行符合具體景觀設計需求的“設計表達”,確定文化表達的具體形式。再結合具體基地空間,將設計形式和文化符號承載于地形、山石、植物、水體具體要素中,進行具體的景觀項目實踐設計,完成文化概念在景觀設計項目中的具體實現。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特色文化發展”概念,在認知和感知中平衡設計文化中不同的思維模式,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并在繼承文化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勇于解讀、創新文化,提高景觀專業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文化感知能力和設計創造能力,培養地方性專業人才,是景觀設計教學發展的新方向。
注釋:
1.程馳. “鄉土景觀”概念在景觀設計教學實踐中的探索與應用——以“新農村”景觀設計課題實踐為例[J].藝術教育,2012(6):145.
2.馬建梅.“地域景觀”概念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104-105.
3.劉顯成 匡斌權. 基于遷移?頓悟理論的藝術設計教學探索——以景觀設計課程為例[J].裝飾,2011(9):94-95.
省教育廳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指導項目,融入蘇南傳統文化的課程教學——以景觀設計教學為例,項目編號:2013SJD7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