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偉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130122 )
淺析三大構成課程在藝術設計教育中的作用
鄭 偉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 130122 )
三大構成體系里面囊括了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 “三大構成”是藝術設計教育中首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可即便它是基礎課程,但同樣不可置否的是,它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設計教育中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是要走向藝術設計這條道路應必須邁過的一步。所以,必須要學習,并要學明白這門課程,才能在藝術設計中取得更大的進步,才能成為藝術設計領域中所需要的人才,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由此看來,三大構成課程乃是學習藝術設計的重中之重。
三大構成;課程教育;藝術設計;影響作用
三大構成是藝術設計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習藝術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與深刻的作用。它使學生養成利于學習藝術設計的形象思維和表現能力,是提升設計意識、交流設計情感的必要的方式方法,是設計基礎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大構成是基礎,更是主流。它是發現和探討與現階段的設計基礎相適應的現代化教學方式,用來滿足社會對合格的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為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藝術設計有更大的發展與提高。言而總之,三大構成課程對藝術設計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1.三大構成由來
三大構成由來已久,它要追溯于20世紀初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設計課程改革。在當時,年僅35歲的瓦爾特?格羅佩斯大膽地在包豪斯學院進行了教學課程的改革,雖然經過了與其他學校教學理念的分歧,戰爭的洗禮,卻也培養出了無數人才,革新了許多藝術設計思想。藝術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三大構成就是在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教學體系中逐漸成熟的。20世紀中期,日本的藝術設計教育漸漸引入三大構成教育體系。自20世紀后期經過香港的引進,慢慢變成國內大部分藝術院校共用的藝術基礎教學課程。
2.三大構成基礎課程
三大構成基礎課程因其重要性一直被各大高校采用,它是將傳統美術教育轉變的更現代化、抽象化,將具體的形象轉化為簡單的幾何線條,或是通過幾個不同形態的單元進行重新拼組,形成一個新的單元。以及從立體空間,豐富色彩等各方面中進行討論探究。加深了學生學習藝術設計的興趣,促進學生對藝術視覺形態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們有一個全新思維,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打下基礎。
1.突破傳統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社會在逐步地發展,而無論在什么領域,固步自封,停滯不前,都不會是什么好現象。與此同時,藝術設計這項領域悄然發生了變化。在20世紀到30世紀,就是三大構成課程逐漸形成的一個時期。這個課程的形成,使得藝術設計突破了傳統的藝術教育,引入了要更為現代化的概念,化具象為抽象,它將藝術上的感性美通過相應的訓練轉化為設計上的理性美,是連接設計和繪畫的一個有效橋梁。現如今世界各地的高校都開展這項課程,讓藝術設計在世界各個角落開花結果,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也從中收獲了許多藝術設計的人才。
2.提升學生能力
三大構成課程的學習,可以豐富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們的創造性能力,更加有利于學生按照所學的專業需求,有成效的發揮三大構成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承擔的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學生們不再只是懂得淺顯的藝術理論,而是由淺及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明白三大構成的理論,同時豐富自身藝術修養。因此,它作為藝術設計基礎課程,也是藝術設計中十分重要的主干課程,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能力,藝術設計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3.實用性強,應用面廣
藝術設計的領域很寬泛。而不論具體什么方向,大前提都是要學習三大構成這一基本課程。因為三大構成是學習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點,它有利于開發學習者的創新思維和想象空間,對于提高學習者的創造性能力,靈活掌控力都具有相當重要而又不可磨滅的作用。它并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冷硬知識點,而是需要理解的,有實際用處的,用處很廣的重要財富。所以,三大構成課程對于藝術設計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明確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就是要有對幾何抽象圖形一定的了解與轉換性思維,對視覺元素的提取,對形式美法則的掌握。難點在于規律與法則容易混淆,無法弄清規律具體方法與操作層面上的法則。擺脫不掉具像思維模式,抽象思維能力又欠缺。所以要通過示范對學生形象的講解從幾何學的觀點認識物體結構的解析性觀察方法,并更深層次的使學生快速形成從具象轉化成抽象概念的能力,打破重點難點這項禁錮,從而進一步造就學生們的創新性思維,創造性能力,對藝術設計產生正確的理解,更順利地走向藝術設計這條道路。
2.注重提高創造性能力
在藝術設計的范疇里,創造性能力一直都被放在首要的位置,它是藝術設計者最應當擁有的能力之一。藝術設計的關鍵就在于由表及里的進行觀察和思考,創造新事物,或是把原有的物質進行再創造的過程。而學習三大構成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如何能夠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習者的創造性能力,使他們有所提升,得到發展。同時為藝術設計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在提升自我藝術修養,提高創造性能力的同時,也發展了藝術設計這條現代先驅道路。
3.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自古以來,理論與實踐就是分不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理論是實踐的基礎,實踐是理論的延伸,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大功效,也才可以學到真正的知識。所以,想要學習明白三大構成,就要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理解,變成自己的知識,然后在課后加以實踐,而不光是在課堂上有所建樹、有所領悟,明白別人所明白的東西,言之有物卻不能真正的加以實際理解。既懂得理論,又可以實踐,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取得更好的發展。
三個構成作為設計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主干課程,就好比是一塊奠基石。它是由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并影響了整個世界的藝術設計范圍。奠定了三大構成應有的領域高度。同時,三大構成也作為一個里程碑,標志著藝術設計從傳統邁向了現代。三大構成以其科學的創造性思維和抽象的藝術表達方式,體現了現代設計教學的嶄新理念和多維的教育思想,只有學明白了三大構成,才能邁進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藝術設計的殿堂。所以說,三大構成課程是學習藝術設計的必經之路,并且一定要“腳踏實地”地走下去,才有可能在藝術設計的領域中有所建樹和發展。我相信,有了三大構成課程的啟蒙,在藝術設計這條道路上才會一帆風順。
[1]鄭哲.淺談三個構成的遞進關系[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2(5).
[2]孫飛.論三大構成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意義[J].藝海,2010(1).
[3]劉曉東.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三大構成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技資訊,2009(35).
[4]呂煥琴.藝術設計專業中三大構成課程的教學思考[J].時代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