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 肖寶軍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404100)
萬州區羅田鎮金黃甲大院旅游資源開發研究
張 群 肖寶軍 (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404100)
金黃甲大院是萬州區羅田古鎮頗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當地民居建筑,是開發羅田古鎮旅游不可繞過的重點旅游資源,對其開發有極大的歷史意義、經濟意義、藝術及文化意義。在分析金黃甲大院旅游資源現狀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建造渝東北地區民俗文化的展覽空間、恢復部分房屋原有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等相關開發策略。
羅田鎮;金黃甲大院;旅游資源;開發
重慶市萬州區羅田古鎮位于渝東北地區,是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山鄉小鎮。古鎮始建于明代,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當年此地有一個大土包形似羅盤,又加之四周良田環繞,地處川鄂交通要塞,故稱為羅針田,簡稱羅田。近年來古鎮的發展,受到了交通、商貿集市、移民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何充分發揮古鎮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建成獨具特色的巴渝古鎮文化旅游基地,助推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一個有現實意義并且頗具可行性的課題。
金黃甲大院位于萬州區羅田鎮,建成于民國26年(一說始建于民國26年),為當地大地主向忠士、向朝士兩兄弟修建,系渝東北地區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建筑,極具旅游開發價值。筆者在羅田鎮考察時看到,金黃甲大院在平日的狀態是大門緊閉,僅有一名當地村民代為看護,在游客要求之下,方能開門參觀。而此處平時基本沒有游客,甚至有很多當地居民,都從未參觀過大院也未能認識到其文化價值。筆者在考察中看到,近年來經過當地相關部門的整修和部分重建,金黃甲大院在保留大院原格局不變的情況下,內外煥然一新。但是不可否認的,大院的旅游資源開發還遠遠不夠,尚有待開發的空間。
(一)地理位置
金黃甲大院位于羅田某座山下,遠離古鎮中心街道。修建者選址在巴渝地區喀斯特地貌難得的一處幽僻開闊之地,地理環境優越。此地距古鎮中心約十幾分鐘車程,目前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從古鎮中心乘坐當地農民的摩托車到達。沿途可飽覽羅田鎮的自然山水風貌,群山環抱,植被茂盛,藏風聚氣,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山水田園風光。
(二)文化內涵
金黃甲大院建成于民國26年,站在大院外的平地上,“祖遺美田園喬梓相舉傳萬代,親修華棟宇壎箎同往繼千秋”的門聯映入眼簾。大院的建筑外觀簡潔大氣,坐南朝北,四合院式布局,三個院落橫向合一,占地面積2310m2,原有房屋56間,建筑面積3500m2。建筑獨具特色,磚木結構,一樓一底,抬梁式與穿式梁架混合結構,青瓦硬山屋面,五開間,該建筑規模在當時當地可謂空前。建筑的一些門窗為歐式風格,體現了中國匠人將西方建筑元素為我所用,融合中西的巧思,更體現出清末以來,隨著中西方交流的增多,巴渝地區也吹起了“西”風。
大院中的許多建筑裝飾頗具文化意義。在飯堂的正面墻上,繪了一尾頭朝下的栩栩如生的大鯉魚,仿佛在空中騰躍的姿態,線條簡潔大氣,寥寥幾筆,頗具氣勢。魚上方還有一幅喜鵲梅花的中國傳統圖案。畫的畫框掛繩清晰可見,仔細一瞧才發現是畫工將畫畫在了墻上。漫步于建筑內,會發現文人采菊、猛虎下山等多幅精美繪畫。木質門窗上更有數幅當時當地書法名家的精美書法作品,頗具文化和歷史價值,令人大飽眼福。另外,房梁上至今仍依稀可見的彩繪,窗欞上各式傳統圖案造型,花鳥魚蟲,美不勝收,頗為耐人頑味。這些雕飾紋樣、雕梁畫棟的工藝,既是當時工藝水平和建筑技術的體現,也是民宅建筑本身的價值體現,在現代建筑中有不可估量的借鑒意義。這些藝術和美學價值,為開發其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提供了相當重要的基礎條件。
金黃甲大院是羅田赫赫有名的民居建筑,對其開發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及美學價值、經濟價值。
(一)建造渝東北地區民俗文化的展覽空間
1.打造渝東北地區文化展廳
和其它巴渝古鎮一樣,羅田古鎮文化是巴渝地區城鎮聚居形態和文化發展的結晶,是大三峽文化、移民文化、邊貿文化(明清大移民——“湖廣填四川”使此地形成了獨特的邊貿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的縮影,因此,此地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應該有一個很好的展示空間。綜合以上因素,適宜在金黃家大院開辟展覽空間,打造成渝東北地區多重文化展示區,成為展示羅田文化的場所。例如,在房間的一層,大院進門的橫向門廊,寬約四米,據當地村民說是由于當時向家主人愛養馬,此處為跑馬場地,此說法真實與否現已難以考證。但是,此處為一處絕佳的文化展示區域。可以考慮將此處改造為金黃甲大院的歷史、羅田文化、民族文化、邊貿文化的展示長廊。筆者在考察時,看到門廊處零零星星已經有部分當地物品展示,如石墨盤、石缸、草帽、蓑衣、木質匾額、兒童坐轎、古床等,數量較少,且沒有文字介紹說明,零星散落在門廊兩邊,沒有很好的保護,也缺乏系統性。
除了一樓門廊之外,還可以在大院選擇合適的場所,分別打造金黃甲建筑文化展廳、羅田古鎮文化展廳、民族文化展廳、邊貿文化展廳等,采用實物展示,以及許多著名景區經常采用的模型展示等多樣的方式,向游客們全方位的展示當地的貿易交流、婚喪嫁娶、農業勞作等日常生活場景,形象直觀。
2.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園
羅田在古時是土家族聚居地,至今仍然保存著土家族傳統的民風民俗,如紅白喜事中流傳著獅子舞、鑼鼓、年簫等慶祝方式;許多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仍然延續著傳統的慶賀習俗,傳統氛圍濃厚;村人勞作時的號子,如抬石頭號子、打夯號子等,古風古韻……都體現著當地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民風民俗。應該進行深度的資源開發,并形成系統性的展示。可以建造民俗文化文獻展示空間,以生動直觀的實物資料以及文字圖片資料,向游客展示此地悠久的民俗文化。同時可以考慮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園,大院側面院落中,可以選擇一個院落,充分發掘當地民俗文化,邀請當地民間藝人,如竹編藝人、泥人藝人、糖人藝人等,進行民俗展示,讓游客們參與互動,增加趣味性,采取多種形式展示當地民俗文化。
(二)恢復部分房屋原有功能
筆者在大院考察時發現,金黃甲大院經過前期相關部門的整修,外觀和內部建筑煥然一新,呈現一種整潔合理的參觀面貌。但是走進房間,基本上每個房間都是空置的,游客只有通過當地居民以及大院看護者的講解,加之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才能恢復房屋原貌,直觀性差。可以考慮恢復部分房屋在初建成時的使用狀態,如原為居住空間的房屋增設桌椅床榻等家具,家具的擺放布局均恢復原貌,讓游客直觀感受房間的居住環境,深入了解當地居民的起居面貌。原為休閑娛樂功能的房屋、儲存功能的房屋均選擇性的恢復原貌,實現房間初始功能的復原。
二樓原有戲劇演出舞臺,舞臺對面觀賞演出的美人靠更是獨具特色,是該建筑使用功能與美觀功能完美結合的體現,可以考慮恢復此處戲劇演出的功能,定期開展演出活動,這也可以作為金黃甲大院民俗文化展示的一部分。
另外,在恢復部分房屋原有功能的同時,要考慮現代生活的實用性,可以適當增加現代化的衛生間及休閑空間,拆除部分糧倉。在恢復部分房間原貌的同時,打造一部分適合現代人居住的房間,實現經濟價值。
(三)完善旅游配套設施
除了要抓好其自身的旅游資源深度開發之外,還要注重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使金黃甲大院的旅游開發達到一種理想的效果。
首先,在交通上,目前由羅田古鎮到金黃甲大院,交通較為不便。道路條件惡劣,據當地人說這條道路上機動車主受傷、墜崖等事件多發,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無法保證正常交通。現有公路一是寬度不夠,二是路面凹凸不平,遠達不到發展旅游業的要求。因此,修建一條旅游專線,將羅田古鎮場、古墓群、以及金黃甲大院等景點連接起來,很有必要。
其次,在住宿餐飲方面,筆者在羅田古鎮考察期間發現,整個古鎮只有一家旅館,且旅館內環境設施極為簡陋。餐飲也多為面向當地居民的小飯館,接待能力有限,衛生條件、就餐環境等也達不到發展旅游業的要求。針對此種情況,一方面可以利用現有的村民住房加以改建,發展成為集吃住為一體的普通家庭旅館;另外可以利用古鎮得天獨厚的山水田園風光,建成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農家樂,吸引萬州等周邊地區游客,在節假日前來旅游參觀。
再次,在購物上,要規劃一條專門經營當地特產的購物街。筆者在羅田發現,許多游客想在羅田購買一點農特產品,卻找不到商店。開發當地特色農產品并主打綠色環保無污染的廣告,進行包裝銷售,滿足游客休閑購物的多重需求。
金黃甲大院的旅游資源開發在羅田乃至渝東北三峽庫區傳統民居中具有典范意義,是其它民居建筑,如:石鐘壩大院無法比擬的。做好金黃甲大院的旅游資源開發,將之建設成為羅田古鎮旅游的一個亮點,讓游客們觀賞山水田園的自然風光,享受農家生活之樂,在此之外感受古鎮人文特色,住民居,觀民俗,增強古鎮旅游的文化價值,使古鎮文化更具歷史厚重感,古鎮之旅更加豐富迷人。
[1]趙萬民等.羅田古鎮[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2]唐孝祥,王東.中國傳統聚落與民居研究的深化拓展[J]新建筑,2015(6).
[3]余英.關于民居研究方法輪的思考[J].新建筑,2000(7).
張群,工作單位: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肖寶軍,工作單位: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5年度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三峽庫區傳統民居文化傳承與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以萬州區羅田鎮、太安鎮為例”(KJ15028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