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寧
?
電視新聞同期聲的采訪技巧
張天寧
甘肅省正寧縣廣播電視臺,甘肅慶陽745300
當前,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同期聲以其快捷、高效、直觀等特點在電視新聞作品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期聲的正確運用,能進一步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現場性以及視覺、聽覺沖擊力,對深化新聞主題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章主要論述了在電視新聞同期聲的采訪技巧以及在新聞作品結構中的具體運用。
電視新聞;同期聲;采訪技巧
所謂電視新聞同期聲,就是記者在采訪現場拍攝畫面時,通過攝像機拍攝下來,用在新聞報道中表現新聞現場主體的各種聲響。主要包括同步采錄的人物講話、環境背景聲以及現場各種聲響效果等。同期聲是電視新聞報道必不可少的手段,它的應用能夠帶給觀眾現場感,有助于增強電視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生動性和表現力。
報道的事件距離事件的發生時間已經很久遠,需要用同期聲來還原事件的真相。眾所周知,電視新聞主要是通過畫面再現新聞事實,其優勢在于表現正在發生的事情,對過去發生的事情相對來說難以表現。同期聲的恰當運用,正好能彌補事件不能用畫面表達的缺點,因此被廣泛運用。如近幾年,慶陽電視臺拍攝的《30年故事慶陽》,由于30年前發生的事件只能通過零星的文字資料來了解,要報道當時發生的事件,只有通過走訪一些老同志,通過他們的講述,用同期聲的形式,讓人們了解慶陽30年來的巨變,這樣表達更直觀,更易于讓人們接受。又如拍攝一位老年人的回憶錄,因過去發生的事情已經很久遠了,無法用鏡頭還原,這時候就需要用同期聲來講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圖像素材不能滿足報道的需要,需要用同期聲進行必要的補充。比如,要報道一個見義勇為的青年人救落水兒童的事跡,由于關于當時那里的搶救的鏡頭很少,于是就要用同期聲的形式再現當時的情境。比如,需要報道一個先進人物的先進事跡,采用人物同期聲,更有助于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再如在調查性的新聞里,運用同期聲可以對事情真相進行實證,增強真實感。
新聞當事人對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的認識、感受和評價,用同期聲來表現,有助于將記者、編輯的主觀傾向客觀化。比如,記者要采訪一名在教育崗位工作了30多年的職工的先進事跡,如果用同事、領導的同期聲這種表現方法比那種畫面配解說的形式更客觀、更真實,更令人信服。
目前尚未發生的,規劃或計劃中的事件。
這在報道中也常使用,如部門主要負責人年初談全年的工作打算,對于這些內容用相關的一些畫面和解說詞也可以表達,但給人以牽強附會的感覺,遠不如用同期聲來表達容易讓觀眾接受。
2.1選擇恰當的采訪主題
在采訪主題的確定上,應該選擇貼近群眾生活實際的內容,提高新聞的表現力。只有貼近群眾生活的新聞,才能在同期聲采訪的過程中得到被采訪群眾的有效配合,才能讓新聞的受眾感受到新聞的價值,從而實現新聞的廣泛傳播。比如在全國、全省的“兩會”期間,由于代表和委員的建議和提案都是群眾最關心的事情,采用同期聲表達快速、直觀,增強了真實感、現場感。
2.2選擇典型環境和人物
在現場采訪時,記者要善于選擇好的“演員”和合適的現場氣氛環境。例如在項目建設工地,采訪正在勞動的工人,在體育場采訪正在鍛煉的體育運動員或者教練,在教室里采訪正在為學生輔導的老師,將具體人物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都有助于采訪主題的表達,因此,在選擇典型環境和任務時,要注意合理安排,和被采訪者進行談心交流,讓同期聲真實流暢。
2.3選擇準確的提問方式
同期聲采訪的過程是記者與被采訪者之間溝通的過程,記者應該注意通過提問控制談話的氣氛,使被采訪者在輕松的狀態下回答問題,說出心中的真實想法。在采訪的過程中,采訪的記者應該注意消除被采訪者的緊張情緒,通過閑聊建立互動氣氛之后再進行采訪;在進行提問時,應該注意提問問題的合理性,不能為被采訪者安排說話內容,應該尊重被采訪者的主體地位。當前,有的采訪對象在接受采訪時,心情緊張,詞不達意,表情極不自然。有的采訪對象在接受采訪時照著材料讀,這樣采訪出來的同期聲語言比較生硬,讓觀眾聽起來很不舒服。
2.4去除采訪過程中的噪音
電視新聞在進行同期聲新聞的采訪時,因采訪環境的不同,錄音過程中的噪音處理也應該得到重視,根據采訪現場情況的不同,對噪音的處理也有不同的方法,為了保證同期聲新聞的播出效果,在戶外或者較為嘈雜的室內,都要注意對采訪過程中噪音的消除,從而保證同期聲的效果清晰流暢。
2.5要豐富同期聲的信息量
記者在拍攝電視同期聲時,要注意拍攝畫面的構圖,必須符合觀眾的接受習慣,也可以拍攝一些反打鏡頭,讓記者與被采訪者和現場環境都進入電視畫面,增強新聞的真實感和現場感,使同期聲能傳遞更多的信息。
2.6要注意對采訪內容進行剪輯
同期聲要簡潔扼要,切記冗長呆板,有時在現場采訪時,由于被采訪人在較短的時間內,所表達的內容可能存在拖沓冗長、詞不達意等問題,因此在后期的編輯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對采訪內容進行剪輯,對沒有意義,沒有表現力的同期聲應該剪輯掉。如果被采訪者說話的時間較長,也可以適當一些畫面資料,比如插入一些與講話內容相關的畫面,將同期聲作畫外音處理。這樣,同期聲和畫面起相互補充,更能吸引觀眾。
1)用同期聲作新聞的導語。當前,電視新聞多用解說詞作導語,而用記者的現場同期聲做導語,使新聞顯得形式新穎活潑,增強視覺、聽覺沖擊力。以同期聲充當導語,還能使電視新聞的特點、屬性得以更充分的表現。
2)同期聲和解說詞相輔相成貫穿全篇。同期聲和解說詞的相互補充使新聞更加鮮活生動,不但會增強報道的深度還有助于增強視聽效果,但同期聲如何做到恰到好處、深化主題,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前做精心策劃,在現場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對同期聲的采訪要胸有成竹,注意同期聲采訪的邏輯性、嚴密性和準確性,采訪后期更需要認真編輯。
總之,同期聲的巧妙運用,不但使新聞形式上更加活潑,內容上更加充實,而且有助于增強新聞的生動性、可視性和表現力,只有在新聞采訪中,積極實踐,大膽探索,恰到好處地運用好同期聲,才能使其達到深化報道主題的作用。
張天寧,甘肅省正寧縣廣播電視臺。
G2
A
2096-0360(2016)12-0182-02